第十四章你不该来
那标致的年轻丫鬟缓缓走向门口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安静了下来,都在等着从那丫鬟的口中说出今日的幸运儿。
往常,丫鬟会一直关注着场内的动态,当人选确定,便会报出被选中之人的座位号,每一张案几上都标注有甲乙丙丁……
这种事,当然和景云这种连打赏的钱都没给的人没关系,好在今日的心愿算是已了,雁鸣楼进了,曲也听了,人也算见过了,似乎也就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所以,景云起身,打算悄悄退去,旁边的宾客们倒也没人在意他,因为从他一进来其他人就看出了他不是一个阔绰的主儿。
然而此时那名叫秋兰的丫鬟却敏锐的把景云的动作看在了眼里。
秋兰用那柔美又带着些许刚毅之气的声音喊道:
“那位公子且慢,请先听奴婢一言再走不迟”
迎着秋兰那双俏丽的美目,景云确定她叫的是自己,只好憨憨的笑了笑,又坐了回去,全然不顾旁边几名穿着绫罗绸缎的宾客投来鄙夷的目光。
秋兰又用那有些稚气未脱的美目扫了扫全场的所有宾客,清了清喉咙说道:
“小姐说,感谢诸位官人长久以来的捧场,所以今天与诸位做个小小的互动,以互动的结果来确定今日入阁听琴的知音,如此,每一个人都有一次公平的机会”
秋兰刚说完,下面的几人便躁动起来。
要知道,这里的江湖虽小,可从来都是比拼财力权力的地方,所以每次能够入阁听琴的,其实大多数都是那些位高权重,或者富可敌国的人,因为一般人抢不过他们啊。除非某天他们都没来,才会有一位地位低些的人,或者满腹经纶的才子有这样的荣幸。
紧接着,秋兰公布了互动的方法和规则。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场的人都把自己的座位号写在一张纸团上,然后统一丢到一个铜壶里,由风柳儿亲自盖上壶盖摇晃,第一个从壶嘴里流出来的纸团写着谁的座位号,谁便是今夜的幸运儿。
互动的步骤很快做完,大家都紧紧盯着从壶口接过纸团走出门口的秋兰。
只见秋兰似笑非笑的展开纸团,然后高声念道:
“此轮互动的幸运儿是——庚字坐”
所有人都习惯性的往每张桌子上扫了一眼,然后就带着不可置信的眼光看着自己都一脸不相信的景云。
只是,结果就是结果,这是雁鸣楼的规矩,其他人只好摇摇头,叹息着退出了阁楼。
还没等景云回过神来,秋兰已经到了景云的面前,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
“公子,请随我来”
景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好对秋兰施了一礼道:
“多谢姑娘”
便跟着秋兰上了那精致的木楼梯。
到了房间的第一道纱帘处,也有一张案几,案几上同样有酒水点心,只不过大多数时候没有哪个男人会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点心上。
每一个到了这的男人,都是尽可能的表现出自己所拥有的,能吸引人的东西。以求获得面前绝色美人的好感。
景云和别人不一样,都没等秋兰动手,自己倒了一杯酒,还相当潇洒的拿了块点心放进嘴里,然后就等着风柳儿开始演奏。
其实景云很慌,在这个天仙般的女子面前,景云觉得自己和她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甚至都有些觉得自己这样的人不配坐在这儿,然而心底又有一个声音不停地说:“要是能天天坐在这儿多好”。
这一切表现包括景云脸上表情细微的变化,都没逃过风柳儿的眼睛,风柳儿嫣然一笑,一边用手指调试琴弦一边说道:
“郎君为何如此紧张”
她的眼睛含笑含俏含妖,水遮雾绕地,媚意荡漾,小巧的嘴角微微翘起,红唇微张,欲引人一亲丰泽,这是一个从骨子里散发着妖媚的女人,她似乎无时无刻都在引诱着男人,牵动着男人的神经。
景云心想,难怪这么多人不惜花费重金只为单独听她弹奏一曲,如此佳人,有几个男人不想收入怀中,一亲芳泽。
恰好此时风柳儿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目光往景云脸上扫来,短暂的四目相对后,景云迅速低下了头,抿了一口酒,答道:
“因为我不该来这儿”
风柳儿笑了笑又问道:
“既知道不该来,又为何要来?”
景云如实回答道:
“忍不住”
见景云如此诚实的回答,这回不单是风柳儿笑了,连她后面的秋兰都险些笑出声来。
良久,风柳儿恢复了那副平静的面容,说道:
“郎君可知今日你为何会如此幸运?”
景云又不是真的傻,当然知道风柳儿说的是刚才那所谓的互动游戏,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如何做的,但景云也猜到了风柳儿和秋兰肯定是动了手脚。
只是一直没想通她们为何要这样做。
于是老实回答道:
“不知,请姑娘赐教”
风柳儿盯着景云的眼睛道:
“因为小女子佩服郎君落魄不失原则,穷困也不失正途,虽有爱慕却能适可而止,没有丢弃为人的底线,这个世道,像郎君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小女子愿意为郎君特意演奏一曲”
景云自嘲的摇了摇头,显然,自己天天爬屋顶偷听的一举一动都被人家看在了眼里。
风柳儿说罢,没有再说话,那纤纤玉指开始拨动琴弦,动听的琴音再次响起。
景云也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风柳儿的十指优雅的拨动着琴弦,耳中享受着这优雅动听的琴音。
只是听着听着,景云的神色便慢慢暗淡了下来,因为风柳儿弹的,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名曲《高山流水》。
所谓的知音,就是能够听出曲中的意境,能读懂曲中的故事。
而此时风柳儿所奏的这曲《高山流水》,原本就是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当时有一个名叫俞伯牙的人,很擅长弹琴,是天下闻名的琴师。有一次,俞伯牙因事乘船外出,走到半路,天突降大雨,无法继续航行。俞伯牙就命船夫把船靠在了一座山脚下。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月亮也升了起来,照在水波荡漾的江面上,景色非常优美。此情此景不由勾动了俞伯牙的雅兴,他对手下人说:“赶快把我的琴拿来,我要畅快地弹奏一曲。”手下人将琴摆好后,俞伯牙凝思片刻,就专心地弹奏起来。美妙的琴声在静寂的夜空中回荡着。忽然,俞伯牙瞥见岸上的一块大石边站着一个人。他心中一惊,停止弹奏大声问道:“谁在那里?”“大人不必吃惊。我叫钟子期,是住在附近的一个砍柴人。为了避雨,才躲在这儿的。因为您的琴弹得太好了,所以我就听入了迷。”岸上的人回答道。“难道一个在荒野里打柴的,也能听懂我的琴声吗?他是不是在吹牛?”想到这里,俞伯牙就说:“子期,我再弹一曲,请你说说其中表现了什么。”俞伯牙凝思片刻,想起了高山雄伟的姿态,就弹了起来。一曲终了,只听子期感叹道:“真美妙啊,我仿佛看见了高山的雄姿!”俞伯牙不动声色,又弹了一曲。这次,他弹的是赞颂流水的曲子。一曲终了,只听子期又高兴地赞道:“啊,真是太美妙了,我仿佛看见了可爱的流水!”俞伯牙站起身,激动地对钟子期说:“您说得很正确。以前,我常常悲叹,天下无人能够理解我的音乐。没想到,今日竟遇见了您这个知音。请上船来,让我们畅谈一番吧!”从此,俞伯牙和钟子期就成了知心朋友。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在坟前悲叹道:“子期一死,天下有谁是我的知音呢?我还要琴做什么呢?”说完,他就举起琴,把它砸碎在了钟子期的墓前。后人很为俞伯牙、钟子期之间的友谊所感动,就根据他们的故事,谱出了这首名为《高山流水》的曲子。
不知不觉中,一曲终了,景云知道自己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便准备起身告辞。
只是,景云无法确定风柳儿所表达的意思是已经把自己当做了知音,还是只想表达那故事的全称——伯牙摔琴谢知音。
如果是后者,那意思也很明显,缘分就此而尽,以后不会再有交集。
在景云即将起身的时候,风柳儿再次开口了:
“郎君为何总是习惯把自己看的太轻太卑微,奴家希望以后若是再见郎君,郎君最起码应该和他们平起平坐”
说罢指了指外面的大堂那些桌子,风柳儿说的他们,也就是指每日能够在这儿听琴的那些官吏或者富家子弟。
想想自己这段时间随遇而安,碌碌无为的心态,被一个都算不上熟悉的女子点破,景云的脸不自觉的红了红,好在每日被太阳晒的够黑,一般看不出来。
出了雁鸣楼的大门,景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虽然感觉最后似乎还被一个女人教训了一顿,可景云觉得心情居然好了许多,又似乎想通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