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战前夕

第七章 大战前夕

盛夏的草原依旧是青色一片。这青色的元素,就是一颗颗草。草原草,音翠,粗犷,张扬,孤傲,合在一起,无边无际,就有了几分令人陶醉的感觉。触目望去,天蔚蓝,云雪白,草靑翠,颇有了几分壮观的气势。

东汉时期的雁门关又名西陉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位于雁门郡代县县城以北约20里处的雁门山中,位于前世山西吕梁山脉向晋东北的延申,东与衡山相连,海拔1500米以上的群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丁鑫漫步走在这群山之中,看着残阳下的雁门古隘,犹如一个饱经风霜的耄耋老者,那斑驳的墙体、曲折的古道、高耸的旗杆,仿佛在传唱着一曲带着浓郁并州风味的道情戏,古朴悠长又不乏苍劲有力,让人无不为之怦然心动。

此时的丁鑫遥望雁门关峡谷两壁直立的山峰,心情复杂,心中想道:“这座雄宏的大山着实险峻,城关修建的位置也是十分讲究,果然不负‘三晋咽喉,中原锁钥’的称谓,可是这也禁不住岁月的风霜,单单看那破旧的关楼,又怎能抵挡得住胡人的铁蹄呢?”

从晋阳出发之前,丁鑫就单独留下了郭愠私聊,他推心置腹地对郭愠说道“此次北上,我留下五千精兵给你留守晋阳,你肩上的胆子也是很重,需要密切关注上党焦干、黑山张燕的动向,如果他们有异动,其他城池都可以不管,你只需守住晋阳,就是大功一件,同时还要保证雁门大军的粮草供应,前方战事吃紧,钱粮是绝对不能断的,你明白吗?”

其实丁鑫也是没有办法,自己的便宜老爹只留下了郭愠这么一个靠得住的文官,现在形势紧迫,自己也没有时间寻找历史上那些名臣谋士,就只能把后方重担压在郭愠身上。而且此次匈奴南下足足有五万胡骑,兵力是己方的两倍有余,自己手上只是有五千晋阳老兵,以及丁威、张辽、徐晃新招募兵一万新兵,王浑原有的五千雁门郡兵,七拼八凑才找齐了两万人马,战事必然十分惨烈。

“主公放心,卑职一定紧守晋阳城,保证大军粮草供应。”看着丁鑫一番话语气诚恳,郭愠也是十分动容。

……

雁门关的军营中,丁鑫为了北方战事同众将领商量对策。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丁鑫又太原、雁门各地临时招募了三千多民夫,必要时候这些人也能充当补充兵员,弥补一下兵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等到众人来齐,丁鑫也顾不得那些虚礼,直奔主题,看向众人道:“今天我召你们前来,就是为了那关外即将到来的五万胡骑的应对问题,现今太原、雁门两地的士兵召集已经达到了极限,就是有些兵力,也要留给郭愠守卫晋阳,可目前我们与匈奴人的兵力仍然差距很大,而且我方的新兵占了一半,实际在战场上能发挥多少作用还是个未知数,如今各位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王浑作为雁门关守将,第一个站起来回话道:“

附近的汉人壮丁要不就是被我们征召了,要不就是已经逃入山林,躲避战祸,剩余的老弱,也是累赘,不说也罢。倒是西边的羌人部落,本来就有许多战士,可现在匈奴南下,不知是否愿意为我们效力。”

羌人?丁鑫眉头一皱,却是摇了摇头,那里乃是他同匈奴的交界处,本来这些胡人就是桀骜不驯,如今朝廷羸弱,或许他们还会站在匈奴一边吧。但是丁鑫还是不死心,于是有问道“不知王校尉对这些羌人部落是否熟悉,能否说动他们前来效力?”

“卑职与羌人部落没有过接触,也是不知如何下手。”王浑尴尬地挠了挠头,他只是提了一个建议,谁知道反而让自己去与羌人部落洽谈。

张辽倒是几次想要发言,只是话到嘴边,却又憋住,明显有些犹豫。这一幕,正好被丁鑫看见,对于张辽,刘尚还是极有好感的,他说出来的话,从来不无的放矢,既然张辽说不出口,丁鑫也不介意推他一把,笑道:“文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丁鑫指名道姓,张辽也不好犹豫了,他起身对丁鑫施礼道:“主公恕罪,卑职本是雁门马邑人氏,年轻之时与这些羌人部落有过一些接触,只是我离乡多年,时过境迁,恐怕早已物是人非,所以才再三犹豫。”

丁鑫倒是没有想到还有意外之喜,于是微笑着示意张辽坐下说话,笑道:“无妨,有想法就好,今日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有机会,我们还是需要尝试一下的。”

得了丁鑫肯定,张辽总算放下担心,道:“自古以来羌人部落就分为东羌和西羌,,但是我朝因为西羌反复叛乱的原因,因此对于西羌的历史和记载都比较的详细,而东羌就比较少见于文字了。在三辅之内有不少羌民,大都是“东羌”,他们是在之前多次从金城郡的大河、湟水、洮河流域迁来的,还有一部分则自陇西、北地、安定诸郡内徙的。在羌族发展过程当中,曾经也强盛一时,永初五年之时,羌族势力扩展到安定、北地、雁门、上郡等郡。现在雁门西边的羌人部落名叫白马羌,属于东羌,大部分是从三辅之地迁徙而来,融合了部分河套地区的匈奴人、鲜卑人,才形成的现在的部落。卑职少年时期结识了一些白马羌族人,或许可以试着联系一二,看看能否以为助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丁氏三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丁氏三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大战前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