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塞前归汉营 胡人立马还
李广带着汉军百余骑一路撤往南边雁门关,只有在那遇见汉军大部队,那么他们就可以让这匈奴百卫队葬身在这片汉匈的领土上。
(匈奴的编制中,军政合一,就是所有经济,人口,资源等全部统一整合,就是大体上和苏联在列宁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当,即使在自身落后的境地里,仍然有爆发出强大力量的能力。匈奴中所有男子一旦成年也就是高过马背就要以匈奴骑兵的身份被编入军籍,相当于农兵只是战斗力格外强悍,战时为兵闲时务农。而且匈奴的习俗里有父死子可娶其母,兄终而弟可娶其嫂,比如历史上嫁到匈奴的落雁明妃即昭君就是一共嫁了三次,但历史上有人认为第三次有疑问but我也不明白,我知道其中有着父子关系。再者军政一体让将能专兵,兵能识将,这样在战斗中也是有极大的作战效率,如果是将不专兵,兵不识将那么就像宋朝一样,文官竟然是用来打仗的)
匈奴人的马就是不一样,腾腾四蹄从远处追起现在已经离汉骑不远了,李广和众汉骑只能一边跑一边挽弓回射击匈奴,但即使是这样,身后不断有人在一声大喊中被匈奴坠下马,然后身子骨被那匈奴的铁蹄踏成肉泥,埋没在这土地上,永远看着自己不远处的汉土。
反观匈奴这面也有人不断中箭落下马去,然后被自己族人的马踩死,被与自己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马儿踩过去,他们甚至不知道今天晚上是在干什么,他们本是一支打完了仗回家的卫队,但突然有一年轻人跑来说什么汉军入侵,他们只能放下归家的心重新再拾起长弓,按照那个年轻人所指的方向奔来,说实话,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再打下去了,汉匈战争持续了太久了,若非是没有活路他们绝不会为了满足单于的野望来数袭大汉,现在又可以活着回自己的家,见自己的妻子(古时“妻子”并不是单指现在的配偶一意,而是“妻”指配偶,“子”则是儿女)没有人想再打下去,没有任何一个种族是热爱战争的,没有,一个也没有。
就在这样一场更为大型的百人追逐中,汉军一路疾驰跑到了汉塞边上,月光慢慢褪色,日头升起。
汉军旌旗在远处被不断放大。
李广心中的希望之火就随着那远处的变大的旌旗一起变大,汉军也停下了脚步,开始调转马头掩杀后面的那伙匈奴骑兵。
匈奴骑兵也在此时看清了远处的汉军映天蔽日般的人,匈奴也是勒住胯下战马,想要脱离这场战斗,虽然自诩是天神选中的战神但是也不是刀枪不入,刀插进来照样有血,剑砍身上照样会死。这样这伙不明觉厉的匈奴就停止了自己一开始便不知所谓的追击,逃之夭夭了。
他们只是知道眼前的骑兵是汉人,他们要去攻击汉人,但没有人知道这场追击是为了什么,可能是军功吧,是百个人头的军功,知道李广在其中的人已经死了,大抵是都死了。
等身后的汉军赶来,看到眼前的李将军打算在飞将军的一声令下,直杀大漠,吃掉这百人。但李广只是挥手,在众人不知所以的情况下,鸣金收兵。
他们不知道这位飞将军在想着些什么,莫不是有着更大的计划,但是他们也只是看着这位李将军一直盯着那远处遁走的匈奴,直到消失在众人眼前时,李将军才重重的叹了口气,据李将军的副将后来在朝廷上的说辞是:李将军本想引出匈奴的大部队,没想到匈奴也不是吃素的,早有侦察而且不卖险,撤回了大军这才使得李将军的伏击没有成功,没有报俘虏之仇。
就这样飞将军一人力抵百余位匈奴的事迹在汉都城长安传的沸沸扬扬,这也使得本该被斩首的李广活了下来,被贬成了庶人。
就在阳光升起照在汉土的那一刻,李广掉头回了汉营,一路上沉默寡言,可能有被匈奴俘虏的耻辱,也可能是在回忆着某些人。
项顾鸿也在这个时候眼前腾空出现了新的卷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第一幕终”随后那卷轴在光的照耀下,再一次烧毁了,随着风不知道飘散在了何处。
在项顾鸿不容迟疑之顷,他又被拉到了另一个他眼里瞧着熟悉但却又有着别样风味的大漠。
还是那熟悉的画卷继续展开,又是一次的介绍“汉武帝元朔九年郎中令李广领兵四千伴博望侯张骞领兵一万参与第二次河西大战,二军出右北平,进击左贤王部,霍去病与公孙敖从北地出发,向西进军。李广先行出击,但张骞未能按时出击,李广军北进数百里后被四万人的左贤王军骑围住,孤立无援“
(实际上河西大战一共俩次就是抢夺河西走廊的控制权,汉与大月氏等国建交,以及切断匈奴与羌人对汉的封锁。俩次河西大战都避不开的人物,霍去病,这人也就和开了挂一样降临在了汉武帝的身边,作为汉匈大战的中后期的领军人物,霍去病就是汉武帝买回来的战争利器,第一次河西大战时,霍去病以骠骑将军领骑兵一万出击匈奴,他从陇西出发转战千里,用了匈奴最引以为傲的速度打开了河西走廊,他不占领任何地方只是迅速突击匈奴营地,使得匈奴在短时间能根本接不到汉军位置的消息无法做出有力的反击。而且霍去病还一路冲杀直到匈奴在河西走廊的主力浑邪王、休屠王。这俩位一直雄踞在河西走廊危险性大于了第二次河西大战的左贤王部。但就是在第一次河西大战中,霍去病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连败二王,又斩了匈奴五个部落的头领,俘虏其国的军官,这次各路将领都有杀敌俘虏达到标准,唯独李广这次跟随卫青没有任何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