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团圆 3

第8章 团圆 3

远远看过去,其实冬天的村里的确是一片萧瑟的景象,天空灰暗,树叶凋落,即使偶尔阳光也不见两朵白云。但是如若细细观看光杆的树木和枝桠彼此交错,在灰色的天空幕布下俨然就是大自然无需雕琢的巨型水墨山水画。当山水褪色,一个崭新春天的翠绿便会把村庄装扮成王希孟笔下美丽的千里江山。

尽管现在春天近在咫尺,但还不见那些翠绿的景象。过年的欢乐,正好让人们忽略了冬天的寒冷。这不,举目望去,小爷家门口红红火火的队伍已经整装待发,小爷穿的红色的衬衣黑色的西装格外的引人注目,大伯和我爸正在清点人数,大部队即将开拔迎亲了。

小爷新屋家的门口和我家的门口,人来人往,亲戚们的笑声和家长里短的问候全都欢快的盈满了堂前屋后。不过今天我们小家伙们没有其他的事,相聚一堂的大姑姑二姑姑他们的儿子女儿们、小姑姑的女儿、加上两个小堂姐和我们一大家子的老表成群结队跑去了小卖部,把二爹爹家柜台上面的鞭炮洗劫一空。

两响的、三响的刮鞭,扔在地上就响的扳鞭,跟孙悟空金箍棒一样成捆的冲天炮,铁丝制成的摇摇鞭、甩甩字鞭,特别是大拇指粗在水里炸起大水花的雷管,还有木棍插在泥巴里点燃引线就能马上发出瞅-啪—我说不上名字的小鞭。这些全部已经被我们当成宝贝一样的收入囊中。

我们所到之处,可谓寸草不生,尽管现在草儿还没有真正发芽钻出土地。但是走到哪里,哪里的土地都被我们踩实,随着泥土里的鞭炮炸开,我们纷纷捂着耳朵四散开来。空中小小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噼里啪啦的各种鞭炮时不时爆炸在路边,在河里,在桥下在。

这时胆子大的小堂姐喊着:“哥哥,哥哥,我要炸冲天炮。小鞭不好玩!”

还没等她说完,啪,瞅,啪的声音夹杂着传来。

“晚上炸才好看,白天什么都看不见。”我插嘴说。

啪…

“不要嘛,我就要炸,就要炸!”她说。

“哎呀,真麻烦,晚上炸好不好?”我安慰着她说。

“来来来,我帮你点,我帮你点。”

......

完全已经分不清到底是谁在说话了,总之最后是大堂哥带着几个小家伙排排站在桥头,斜着举起手里的冲天炮,一一点燃。看着火光往上飞,发出两声响,然后就啥也看不见了。我觉得实在太没意思了,晚上才好看。而且我建议说还是在水里炸起水花的雷管才好玩,但是弟弟妹妹和小堂姐们,玩了一根还要玩,乐此不疲。

就在我们玩的不着家也不关心小爷啥时候出发娶亲的时候,小姑姑跑着过来跟我说,赶紧去帮忙娶亲。

“我才多大啊,我咋还要去,我要玩鞭炮。”我说。

“哎呀,你这个黑小子怎么这么傻,你去了去帮忙搬床罩子。”小姑姑说。

“那个我搬不动,上面还有竹篙子,太长了。”我回复。

“说你傻,你还不知道,只有你去搬,不让你大堂哥去,搬一次罩子有一百块呢。还不快去。”小姑姑说。

我恍然大悟,小姑姑这是点拨我赚大钱呢,这可是我们村的习俗,大侄子搬罩子,也是有大红包的,但是我不知道到底是多少钱。现在小姑姑一说,哎呀一百块啊,我的妈,我见过最大的钱就是我妈妈手上的五十了,用过最大的才五毛钱,这可谓是天降横财啊。

“去去去,我马上去。”我高兴极了。

小姑姑拉着我,飞快的往家跑,但是她哪有我跑得快。小姑姑顺便嘱咐大堂哥,“你把他们照顾好啊,莫把手炸了,玩好了赶紧去小爷家。”

“嗯嗯,好!”

……

到了家里,迎亲的队伍已经快集结好了。锣鼓家业已经擦拭一新,掌舵打鼓的还是我的“小父”,抬鼓的是两个村里的大哥哥;打锣的是大姑姑的大儿子,我的大表哥;双手敲打大小双钹的是二姑姑的两个儿子。一套临时的班子,演练了一下,已经配合完美,大概是出生在村里的人从小就耳濡目染,一上手没一会功夫就熟练了。

“咚咚咚咚锵,咚咚锵”的声音在我跑回来的时候还在继续。

只是这次吹唢呐的两个老师傅不再出门迎亲了,他们在家里等着下午新娘回来再吹奏几曲,任务就算圆满结束了。

今天跟着去娶亲的是乐队的人,他们拿出来了大号小号、长号长管,这些我都叫不上名字,还有一个“喇叭”形状跟蜗牛一样还蜷缩起来了。伴随着锣鼓家业的声音,乐队的演奏也逐渐响了起来,算是新时代和旧时代两种乐器的联合演练了。

虽然“号子”团队没有唢呐那么高的声音,也没有唢呐那么高的辨识度,但是集体的中音加上人多的优势,别有一番韵味也更加热闹了起来。

“小父,我想打个鼓,给我玩一下。”我急忙跑过来他身边。

“哈哈,大木啊,你要不要传承我的手艺。”小父说。

“好啊,好啊,把鼓槌给我试试。”我说。

小父把两支小木槌给我,我煞有介事的学着打起来。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我觉得一个人打鼓也没意思,一个锵都没有,太单调了,于是我央求着旁边的几个表哥。

“哥哥们,来嘛,配合一下!”我说。

表哥们也很给面子,就是我这速度太慢,他们也渐渐慢起来。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气势,就跟之前打乒乓球小猫钓鱼一样。

我刚得意的不成章法的敲了几通鼓,大伯和我爸过来了。

“好了好了,不玩了,莫把他们节奏打乱了,好不容易排演了半天。现在清点人数了。”我爸爸说。

于是我只能悻悻的把指挥棒给了小父,看来还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活儿。不过我并不沮丧,因为有大红包等着我。

这次是大伯主持去迎亲,我爸爸和三爷负责帮忙放鞭炮和组织人。

“加上这几个娃,总共是二十三个人啊!三桌。”我爸爸说。几个娃就是我一个男娃背罩子,还有两个女娃是去牵我幺妈的。

“好好好,清点好啊,确保啊,单数去,双数回啊。”大伯说。

“一会都上这两辆手扶拖拉机啊,上车了我们清点人数。迎亲的人准备,快上车了!”我爸爸一面说,一面把我们赶上拖拉机。

“还有两个拖拉机师傅,二十五个人。刚漏掉了!”我爸爸说。

“好好好,到时候去那边坐着吃饭挤一挤。去了马上回。”大伯和我爸商量着。

“鞭呢,还有烟!”大伯叫着。

“都带了,都带了,老大,在我这!”三爷说。

“一定保管好啊,路上的庙,桥,河,都要放啊,你手上多拿两个打火机!”大伯说。

“放心,放心,你管你的,我肯定冒的问题的。二哥帮我发烟,到时候我负责炸鞭炮!”三爷很自豪的说。

就这样,四个兄弟一起上了拖拉机,大伯负责主持,我爸爸和三爷负责机动,小爷负责干净整洁的去迎接幺妈。去的时候还是规规矩矩都在拖拉机里面,但是回来就顾不上了,因为拖拉机上面全部要装东西--锅碗瓢盆,电视机,被子都有十几床,各种各样的陪嫁都在新娘家的大门口摆放整齐,等着男方去搬上车。村里但凡有闺女的,每一年都要打几床被子,这都是讲究的老头姆妈给女儿们准备的嫁年(嫁妆),男女双方各自出一些物什,一个新家就是这样组成的,多少年来流传下来得礼仪并没有更改过。

只是回来的时候,车上面装的满满的,其他人只能自己走回来了,还好地方不太远,还好我不大,可以挤到角落里。

我们到了幺妈的家里,幺妈穿着大红的袄子,大红的鞋子,脸上也是红红的。

伴随着轰轰烈烈的欢送的队伍,一架一架的鞭炮从每一家送亲的门口炸响继而变成了红色的地毯。挥手含泪告别以后,幺妈终于到了我们村,我想着得亏小姑姑没去迎亲,要不然她看到家家户户送亲的人,又得感慨下当年没在家里出嫁,村里没人送她。不过值得她骄傲一辈子的是,爹爹、二爹爹和几个哥哥们当年相隔千里给她放了鞭炮。

虽然这两年有几家接亲已经开始流行公公背媳妇的习俗,只是我爹爹早已经不再了,所以今天不进行这个。我想爹爹一定在遥远的地方看着自己的子女们终于都团圆了。

到了快村口的时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亲戚们族人们听到声音,纷纷探出头来,迎接新娘到来。并没有复杂的结婚流程,在众星捧月之下,幺妈的直接进了铺满红地毯的大门里。

一路上我始终记着姑姑的话,一定要去搬罩子,搬到了车上,手里护着,一直搬到了家里,我跑去找小爷说,“小爷,我没看到红包啊。”

小爷说:“什么红包?快去找幺妈要红包。”

幺妈端坐在房间里,红色的枕头、红色的被套、红色床单上面铺满了桂圆和红枣。

昨天我和小爷睡这张床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喜庆,我大姑姑二姑姑的速度可真快,今天一看焕然一新差点不认识了,果然新房新气象。

我跑进去刚开始还不好意思,小堂姐她们可早跑进来,他们悄声告诉我:“”幺妈口袋里面装满了红包!”他们每个人喊一声幺妈,就有了一个红包。

我搬完罩子放好,最后才来,看到他们手上的红包都是五元的,我一想真被小姑姑骗了,根本没有一百元。但是转念一想,那也没有办法,有五元总比没有强,而且我去迎亲了,他们都没去。现在他们都有了红包,一会又得去小卖部挥霍,我也只能厚着脸皮去喊人了。

没想到幺妈早就认识我了,从我第一次在老妇人家里捣蛋的喊她,她就认识我了。所以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喊,虽然今天才是正式的。以往我爸爸总说我,平时搞得多好,一到正事就怂了。但是今天,为了钱,我没有怂。

“幺妈,我帮你们搬罩子了,哈哈!”我还是很害羞的。

“嗯嗯,看到了,重不重?”幺妈说。

“不重不重。哈哈!”我说。

幺妈也没说话,起身去大衣口袋里专门拿了个红包递给我说:“这是你的!快拿好。”

“谢谢幺妈。”我一想有钱就行,高兴的爬出去。

等我拆开红包定睛查看,我的妈呀,四大伟人大团结一张,整整一百元,我第一次拥有这么多钱!看着毛爷爷、周爷爷、朱爷爷和刘爷爷英俊的脸庞,我的嘴都合不上了!

我马上跑到小姑姑边上,亮起我手上的一百元大钞得瑟不行。感谢着小姑姑真的没骗我。

小姑姑说:“一会收好,没骗你吧。”

“嗯嗯,我一会给你买好吃的,你想吃什么,跟我说!”我说。

“我不吃,我不吃,你自己留好,以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小姑姑说。

还没捂热乎,我妈妈来了,“钱太大了,我帮你存起来吧!”

“不要不要,我要自己存。”我说。

“不要玩掉了,我不要你的,帮你存好,下学期买新书包都用的上,想买哪个买哪个,还有新衣服。”妈妈说。

“可是他们手上都有钱买鞭炮。我没有啊。”我瞬间心动了。

于是一百元变成了五元,不过我依然坚信着我妈妈帮我存了另外的九十五,开春以后,就可以去买新书包了。

我们正准备拿着五块钱出去挥霍,妈妈说不要去了马上开席了,吃饱了再去买,小卖部又不会跑!

此刻的新屋,欢声笑语未曾停歇,新屋外面红白相间的油粘布棚子底下,十几桌的亲戚朋友和族人,按长幼辈分分别落座。

靠近大门这一桌,婆婆坐在上席,几个姑姑和儿媳妇陪着,三个儿子忙前忙后不得空,但是几个位置倒是留着。

新屋的堂屋里面也布置了两桌,跟外面的不同,大概是厨师班子专门定制的一套,两桌酒席上面:红色的桌布,红色的碗,红的的筷子,红色的勺子,连水杯都是红色的。

左边一桌,幺妈在上席中间落座,身边坐着两个小堂姐。整桌除了幺妈其他九人都是未出嫁的女娃们。

右边一桌,小爷在上席中间,身边是我和弟弟。其他座位也是未结婚的男娃们,一桌也是总共十个人。

这两桌酒席有个好听的名字:陪十友。

新娘娶进门,新郎新娘端坐好,一架鞭炮一碗菜,这也是村里结婚的上菜习俗。

所以只听得一声短促的鞭炮声在大门口响起,“上菜咯!”

流水席的第一碗菜就上来了。

伴随着总共十二架短促的鞭炮声音结束,十二碗菜一一呈现在眼前的八仙桌上。

第一碗:蒸蛋糕

第二碗:蒸蛋卷

第三碗:糯米圆子

第四碗:蒸大碗鱼

第五碗:生掺圆子

第六碗:鱼掺圆子

第七碗:蒸土鸡

第八碗:财鱼片

第九碗:滑鱼块

第十碗:蒸菱果

第十一碗:黄花菜炒肉

第十二碗:干豆角蒸扣肉

江汉平原的酒席大多还是以鱼肉为主,过年基本都是蒸菜,总是盼望着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蒸蛋糕:鸭蛋打散注入清水,蒸熟后变成蛋糕形状,刀切成麻将大小。寓意:蒸蒸日上,高升及第。

蒸蛋卷:鸭蛋打散,-锅里煎成大圆蛋饼,猪肉剁碎佐以姜蒜,铺在蛋饼上卷成长条,蒸熟后,长条横切成一片一片的蛋卷。寓意:长长久久。

糯米丸子:糯米浸泡一晚。猪肉加入一个鸡蛋剁碎,佐以姜蒜捏成圆形。外面裹一层糯米,蒸熟。寓意,(黏黏)年年好运!

蒸大碗鱼:寓意,年年有余。

生掺圆子:也是瘦肉丸子,寓意,团团圆圆。

鱼掺圆子:鱼骨剔除,鱼肉琐碎,捏成圆形,煮熟,颜色洁白,晶莹剔透,寓意:清清白白。

蒸土鸡:鸡肉切块炒熟,蒸米粉覆盖蒸熟,寓意:不忘土地。

财鱼片:财鱼就是黑鱼,寓意:顺风顺水,八方来财。

滑鱼块:寓意,酸甜苦辣,小心足下。

蒸菱角:寓意:有棱有角,知规守矩。

黄花菜炒肉:寓意,甘甜人生。

干豆角蒸扣肉:大肉大鱼,共享太平。

婆婆是从来不喝酒的,全部的菜上桌以后,三个兄弟也上桌了,没有吃太久,男娃女娃们不许离席,小爷起身过去扶着幺妈,现在他们就是去给婆婆敬酒,也给其他的亲人族人们敬酒。

当他们走到婆婆那一桌,小爷和幺妈同时给婆婆敬酒,幺妈改口喊“姆妈”的时候,婆婆本来是举杯准备喝茶,小姑姑说,“替爹爹喝一口。今天高兴!”

婆婆满眼高兴的看着小儿子儿媳终于团圆了,端起了小儿媳递来的酒杯眯了一小口,大家都起哄说:“好,好,好。”

婆婆给了幺妈封了一个红包,他们新的人生就此开启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父辈的时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父辈的时代
上一章下一章

第8章 团圆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