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双喜临门至贾府Ⅰ

第九十六章 双喜临门至贾府Ⅰ

李闻回到家中就把书房紧闭,告诉下人不见任何客人,他需要自己好好的把最近的事情理顺一遍。

南越国那个地方设置府道的事情是毋庸置疑的,自己问心无愧,没有什么私心,确实刘向南比宁怀波更适合去第一任府道。

虽然几年前,余杭刘家就找过他,如果将来南越那边设置府道的时候,帮他们美言几句,但是李闻认为这不是徇私,毕竟刘向南是真的有能力。假如他是个草包,自己就是在大殿上跳脚,也没什么用。

不过再细想一下,也就理解了。这南越是多重要的地方,皇帝怎么可能用其他人,自己最近确实糊涂了,皇帝就是想不惜一切代价把水师建立好。

当年皇帝还在潜邸的时候,身边就有好几位亲信。都是从那一战中收养的战死将士的孤儿中培养来的。

皇帝还是少年的时候就已经从军,那时候,从太祖把北武驱逐出中原以来,第一次敢扣响大乾的国门。年少的圣上和当时北疆大将军景回舟各自分领一军对抗北武国的大军。

这两个人就如两把尖刀一样,不仅击溃了北武人的大军,还一左一右攻进北武人的国境内,杀得北武境内天翻地覆。

那一场大战彻底浇灭了北武人蛰伏了数百年的野心,自此之后,北武人安安分分地龟缩在境内,不敢冒犯。

可那一战太过惨烈,圣上带的三万精骑奔袭突入,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不到一半。

那一战涌现出很多的将星,现在都是大乾的架海擎天柱,比如当时在其父麾下的景行止,杀得北武人闻风丧胆,后面更是跟圣上在北武境内成功合流,更是说明了他的能力。

还有现在的东疆大将军裴仁武,当时就是圣上的副将。

北疆武库的座令林飞崖和西疆武库的座令张天扬都是当年那一战杀出来赫赫凶名的人物。

先帝驾崩之后,李闻提议从诸位亲王府内选择一位合适的世子继承皇位,朝中文官无人反对,当时的皇后也只能答应,可为什么裴仁武就敢带着刀兵从东疆杀到京师?

从东疆到京师万里之遥,途中有无数的关卡,横穿八道府道,守卫府道的战兵如果阻拦,那八千刀兵拼到最后一人也不可能走到京师,最多几百里,就被连弩射成刺猬。

就算裴仁武到了京师,可京师还有十万禁军,禁军大将军司徒辕破却直接说自己病重,锁闭大门,不管当时李闻派了多少人去请,门都不开。

最后没有办法,李闻请当时的皇后出面,亲自去禁军大营取禁军大将军的虎符,结果那一群禁军说,虎符在大将军手上,他们也无能为力。

这到底是怎么了?

因为当时司徒辕破也是那次北伐的一员,那年圣上和景回舟率骑兵先行突入,司徒辕破带着步兵紧随其后,北武国靠近大乾的方圆五百里范围内被杀得寸草不生,一个活的生命都没有。杀北武人最多的不是圣上和景回舟。

是他司徒辕破,他杀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北武人。

圣上啊,威名早就存在这一群骄兵悍将之中了。

那些大将军们可以心甘情愿接受圣上,但是不能接受一个黄口小儿。

但是那一战后,老皇帝知道了刘承唐的可怕之处,担心他影响先帝,当时的太子刘承远的地位,直接去了他的兵权,封亲王,远离京师去了。皇帝那一战收养的孤儿,还远不止这两人,有人说飞云会的大东家宁飞云也是其中之一。

李闻扶额,心道自己还真的是老了,怎么胡思乱想起来。

圣上的旨意已经传下去了,南越那地方正式更名为平南道。宁怀波是第一任府道,刘向南是第一任的府丞,从岭南调到平南,看似平级,实际上反倒降了一级。

不过对于刘向南来说总归是一件好事,在平南那边稳稳当当地干上三年,以后调任府道一点阻扰没有。

李闻思考的更多的是刘家的事,刘家做了什么惹怒了圣上,这让他及其不解。久思也不得其解,李闻也就不想了,现在水师明显是一个能出人的地方,自己的儿子可以考虑运作一下。

景恒考生状元,授官之后。休息了一个月,便走马上任翰林院的职位。姐夫苏求问进了御史台,接替了景恒的便宜师叔沈思崖做了御史中丞,沈思崖无功无过,提了一级,授了太中大夫的闲职。

春闱的主考官刘三省被罚,降为谏议大夫。不过明眼人都知道皇帝的意思,旨意到了刘三省的家里面。皇帝还给了他口谕:“老骨头还能动弹就不要在家躺着,赶紧上朝干活。”

据说那日刘三省热泪盈眶,要不是老妻拦着,都能到院中抗巨石了。

丞相李闻的儿子入了水师,司徒惊云领了禁军的职位。

风波过去,大乾又恢复了平静。时间到了酷暑难耐的六月。

景恒在翰林院接到了贾琏递来的帖子,原来他的媳妇琏二嫂六月初二生日,贾母心疼她一年到头为府上操劳办事,便传下话来,给琏二嫂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薛姨妈,薛潘,薛宝钗接到帖子,都是欣然答应当日必去赴宴。

王子腾夫妇得到信,打发自家长子携带礼物过来,权当贺礼,当日没有空,就不过来了。贾琏跟北疆商团合作的愈发紧密,觉得是自己人了,府上办宴,自己是当家的爷们,正式给景恒下了一份帖子,请他过去喝杯酒。

这一天,景恒在翰林院点了卯,坐在翰林院里面,帮着整理国史和其他资料。翰林院的藏书丰富,所以的进士都分在翰林院中学习,等考核后再由吏部进行分配。景恒在翰林院读了一天的书,等下午散了后,便直接去了荣国府。

等到了荣国府,早有小厮在门口等待。

“三郎,拙荆生日,本来就想在府内,邀请你们几个,咱们小辈之间聚一聚就好了,可谁曾想,老太太知道了,心疼得紧,传话要大办一场才是,这才叨扰了各家,实在是过意不去。”

自从跟北疆商团合作之后,跟着薛潘一起,两人跟着商团跑了几趟边疆,两人做人做事都长进不少,沉稳许多。

“琏二哥客气,琏二嫂生辰,你就是不告诉,我也得强行来吃杯酒。要不然下回来府上,琏二嫂见到是我,肯定是好茶不上,好酒好菜没有,只得些残羹剩饭给我,那可就丢面咯。”

“哈哈,还是三郎你说的有趣,这个话还是说给你嫂子听吧。”

这话里已经透露出几分跟以往不一般的亲近,前面引路的管事不由得低头看了一眼两人。

刚刚接近荣禧堂,还没走到堂内,就已经听到里面的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拜见老太太,见过大太太、二太太、薛姨妈、大少奶奶。”

景恒给几位长辈见了礼,转身就看见被众位姐姐妹妹簇拥着的琏二嫂,不由得笑道。

“小弟给寿星见了礼。”

“怎么到这就不敢说了,三郎。刚刚在外面还说的头头是道的。”贾琏打趣道。

“三郎在外面说了些什么?”琏二嫂连忙问道。

贾琏绘声绘色地把景恒刚刚说的话复述了一遍,惹得众人笑的前仰后翻,贾母一边抹泪一边说道。

“这回凤丫头可遇到对手了。”

琏二嫂笑道:“你这个不着调的家伙,竟然编排我。你可是状元郎,我要是不给好茶喝,好酒好菜,我出门那不得被读书人骂坏了。”

“没关系的,二嫂子。他们都是单枪匹马,你有一群的娘子军。”

听了景恒的话,刚刚平静些的花厅又笑起来。

“哈哈哈,你家状元郎这话说的,可是逗人。”史湘云笑的倚靠在薛宝钗身边,笑的眼泪都出来了。

贾琏看着站在身边的景恒,想到北疆管事说的景恒小时候在战场上杀伐果断的事情,总觉得有些不真实。

等大家笑过,众人落座。贾母对景恒道。

“三郎,还得好生感谢你的帮忙,这次你政世伯能顺利调到地方做长史,你出了不少力气了。待会儿,酒桌上,让琏二媳妇和宝玉一定多敬你几杯。”

“那是当然,老太太。老爷能走的顺畅,对我们府上都有天大的好处,我自是懂得的。”

贾母当众说的,自然没有贾琏跟媳妇在房间内说的详细。自己政老爷能顺利从地方长史上回来,未来能跨过五品都大有希望。

众人正在热闹地说话,有管事的人跑过来。

“老太太,各位太太,宫里面来人了,说是奉旨册封大姐儿。”

这句话就跟在一锅热油里面点了一个火星子,瞬间炸了。贾母等人连忙招呼:“快,快,开中门,摆案上香,穿诰命服,赶紧去把老爷们喊出来。”

过了一会,只看见一群的內侍护着一位內侍官过来了,手里捧着圣旨。

“上令,贾氏勤勉忠孝,性情温良,克娴内敛,于宫尽事。钦进嫔妃,加封庄嫔号,升迁至永和宫同顺斋居住。”

陶守中念完之后,笑眯眯地对贾母等人说道。

“恭喜老太太,您府上元春姐儿这回可算是修成正果了,以后还要烦请多多关照老奴。”

“陶內官客气了,这些都是您在宫中照顾有加。二太太。”

贾母笑着回应道,并叫着二太太。

“老太太,媳妇在这里。”

“还不赶紧给陶內官呈上谢礼。”

“是的老太太,我这就去准备。”

“唉哟,老太太,还有二太太,您这太客气了。这庄嫔以后还是老奴的主子,怎么敢收主子娘家的谢礼,都是杂家应该做的。哎呀,状元郎也在呢。”

陶守中眼睛尖的狠,不仅看到王夫人听到要谢礼的表情,更是往远处瞄了一眼,看到等宣完旨意后,才从侧屋出来道喜的景恒。脸上的表情如这艳阳高天一般,热情似火,两腿这么轻轻一晃,居然瞬间移动到景恒的跟前。

“难怪我一出宫就感觉这天气好的出奇,原来是要遇见咱们的状元郎了。”

陶守中这话腻人,透着一股亲近。

“陶内官客气了。可巧了,我出门的时候骑着马,乘着东风,舒服的很,果然今日陶内官就来府上报喜。您今日的气色可甚好,比那日殿试的时候还好上几分,看来您最近这好事连连呢。”

两个人在一起亲切交谈,热切的好像多年的好友一般。两人说了一会话,陶守中告辞道:“状元郎,杂家还要回复皇令,先行告辞了。”

“陶内官伺候圣上,恪尽职守,想必圣上一刻也离不开你,我也不敢留您,我送送您。”

陶守中被这句话说得浑身的毛发都要飞起来了,这话真的是脍炙到他心里了。

贾母看见景恒和陶守中在那侃侃而谈,惺惺相惜的样子。再看看王夫人在那端着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又看看故作镇定,都忍不住偷笑的贾政,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连忙暗示了一下贾琏。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红楼之凌云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红楼之凌云志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双喜临门至贾府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