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8 药王

0188 药王

他们没资格傲视皇权。

听到这句话李明达眼睛一亮,开心的道:“那就是说,医师说的是对的?”

从小受李世民的影响,她对五姓七望也没有任何好感。

李世民哑然失笑,道:“是的,他说的很有道理,你的医师懂的真多。”

李明达大羞,捂住小脸不依的道:“耶耶,人家不理你了。”

“哈哈……”李世民开怀大笑。

心中想的则是,陈景恪挺记仇的啊。

被郑氏分支给欺负了,竟然连五姓七望和整个士族都痛恨了起来。

对此他自然是喜闻乐见的。

陈景恪最好把士族豪强全给恨上,这样他才能放心使用这个人才。

而且有这样一个掌握着奇术的人,在背后惦记着,士族和五姓七望以后的麻烦还多着呢。

就比如现在,他只是轻飘飘几句话,就戳破了士族最后的遮羞布。

别看李世民现在表面很怕平静,内心已经在酝酿着一盘大棋。

打完高句丽,朝廷至少要用三五年时间休养生息,才能掀起下一场大战,否则就要狠狠压榨民力才行。

他是经历过隋末乱世的,自然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所以对战争非常谨慎。

每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后,都会用三到五年来休养生息,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早在高句丽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思考,这一段间歇期都要做哪些事情。

现在完全可以把打击五姓七望列入备选计划之一,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天下之主。

不过该如何打击就需要仔细斟酌了。

虽然士族断了一条腿,可影响力还在,若贸然行动必然会引起天下动荡不安。

作为君主他很分得清事情的轻重,他讨厌的只是五姓七望而不是士族。

治理天下离不开士族,这就是现在的事实。

就算把天下所有的士族全灭了,还会有新士族诞生。

与其一股脑的消灭,不如打掉不听话的,留下听话的。

想到这里他对李明达说道:“陈景恪鬼点子多,你找机会问一下他,该如何在不影响国家稳定的情况下打击五姓七望。”

末了他又特意叮嘱道:“不要告诉他是我让你问的。”

李明达一脸严肃的道:“嗯,我就说是我想问的。”

李世民宠溺的道:“真是我的好孩子。”

然后李明达离开行宫,来到陈景恪的临时住所,屏退左右悄悄说道:

“阿耶让我问问你,有没有什么收拾五姓七望的好办法。”

陈景恪眼中浮出一丝笑意,李世民果然对打击五姓七望很感兴趣。

“办法倒是有,不过打击面有点广,力度也有点大,就怕圣人不愿意用。”

这会儿李明达也冷静了下来,问道:“先说说你的办法吧,行与不行让阿耶来决定。”

陈景恪说道:“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需要从头说起。”

李明达在他身边坐下,说道:“我们有几十年的时间呢,医师可以慢慢说。”

陈景恪忍不住伸手捏了捏她的鼻子,好笑道:“几十年怎么够,要永永远远。”

然后他正色道:“从某个方面来说,可以把历朝历代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秦,第二个阶段是汉至隋,第三个阶段就是我大唐。”

“先秦时代权力掌握在贵族手里,靠着血统传承,他们的孩子天生就是贵族。”

“不管是贤是愚,都可以担任官吏替天子牧民。”

“平民的孩子永远都是平民,不管有多大的才能都不可能成为官吏。”

“贵族还独占了学问,在那时候文字只有贵族才能学习,普通人没有机会接触的。”

“正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是这个道理。”

“直到孔夫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平民才有机会学习文字,贵族的统治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小口子。”

“到了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贵族血统制度才被彻底打破,从此平民也有了成为贵族的机会。”

“但这种制度只在秦国一地实行,其余诸侯国依然实行贵族血统制。”

“直到始皇帝一统六国建立大秦,天下皆行秦法,贵族血统制彻底被军功爵制取代。”

贵族血统制?军功爵制?

李明达非常的惊奇,她还是第一次听人从这个角度来解读历史。

医师果然很厉害呢,看问题的角度都和别人不一样。

她迫不及待的问道:“汉至隋呢?”

陈景恪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汉朝至隋的情况比较复杂。”

“汉承秦法,又在秦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创造了举孝廉选拔人才的制度。”

“举孝廉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伟大的选拔人才制度。”

“秦朝打破了贵族血统制,但并没有提出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

“长此以往,要么国家的权利再次落入贵族之手,要么人才断绝。”

李明达忍不住打断道:“不是有军功爵制吗?”

陈景恪反问道:“等到天下太平无仗可打的时候怎么办?”

李明达恍然大悟,道:“我懂了,除了军功爵制还需要一个遴选人才的方法。”

陈景恪继续说道:“军功爵制出来的多是武将,治理天下还是要靠文官的。”

“所以就需要在军功爵制之外,另创一套合适的遴选人才的方法。”

“举孝廉可以说是一项不亚于军功爵制的伟大举措。”

事实上举孝廉制度比他说的还要伟大。

伟大到二十一世纪全球各国依然在用这种制度,只不过那时候选出来的官吏叫议员。

“举孝廉为国家开创了新的征辟人才的方式,一大批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出仕,为汉朝的大兴奠定的人才基础。”

陈景恪继续说道:“在这一时期,有真才实学的人开始掌握国家的权利,为天子牧民。”

“和先秦的血统贵族掌权区分开来,我称呼这种情况为‘学问’掌握天下权势。”

李明达喃喃道:“学问掌权?”

陈景恪点头道:“是的,不问出身门地只看学识。”

“有学问的人身居高位,没学问的即便出身再高,也只是空有贵族头衔,没有实权。”

“但举孝廉制度有一个缺点,很容易被贵族世家、地方豪强、宗族势力所掌控。”

“汉初贵族门阀势力还不强,确实有不少平民子弟被推选为官。”

“可随着贵族世家逐渐膨胀,举孝廉的门路就被他们所掌握,选谁不选谁完全由他们说了算。”

“到了西汉末年举孝廉名存实亡,被推举出来的全是贵族世家子弟。”

李明达忍不住说道:“如此岂不是又退回到先秦的贵族血统制了吗?”

陈景恪赞许的道:“是的,从西汉末年开始贵族制度重新抬头。”

“只不过汉朝的门阀世家学聪明了,他们知道单纯靠血统,是无法保持家族长久的。”

“只有学问才是最靠得住的,于是他们开始垄断高端学问。”

“平民也可以读书识字,但汉朝纸张还是稀有之物,文字都是写在竹简上,所以书籍非常的稀少。”

“即便是运气好得到了一两卷书,没有名师教导也很难学精。”

“只有贵族豪强之家才有能力藏书,他们的子弟可以得到父辈的指点,更容易学到高深的学问。”

“就算平民子弟里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天才,也要拜在世家贵族的门下才能学到学问。”

“如此一来,他也就变成贵族的一份子了,不在代表平民。”

“所以虽然汉朝末年的门阀世家,很像先秦时代的血统贵族,但实际来说还是属于用学问掌握天下权势。”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旧的秩序被打破,平民子弟终于有了出头的机会,又有一大批有才之士出仕为官。”

“只可惜,这段时间实在太短暂了,晋以后九品中正制彻底把平民和寒门子弟打入了深渊。”

“如果说汉朝的门阀世家还有所顾忌的话,那晋朝时期贵族彻底撕破了那块遮羞布,一点脸都不要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士族还是以学问来标榜自身不凡的,所以也可以算成是以学问掌握天下权势。”

李明达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道:“医师说的是呢,士族就是靠着垄断对经典的注释立足天下的。”

陈景恪说道:“那么整治五姓七望乃至整个士族的方法就在这里。”

李明达想到了什么,但又不甚清晰,这种感觉让她很难受。

“医师快说快说,到底是什么方法呢?”

陈景恪笑道:“他们靠学问立足,那朝廷就向天下人普及学问。”

“他们想阻塞出仕的渠道,那朝廷就把这个渠道打通,引入更多的平民来和他们竞争。”

李明达只觉得豁然开朗,喜道:“对呀,就是如此,医师果然聪明呢。”

“我这就去找耶耶,把你的方法告诉他。”

陈景恪还是第一次见她如此风风火火的样子,很是好笑,拦住她道:

“别急,圣人是什么样的人,又岂能想不到这一点?”

“他修建印书坊,大量印刷书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士族和五姓七望的大势已成底蕴深厚,还需要更犀利的方法才能打痛他们。”

李明达老老实实的坐好,一双美目注视着他,道:“医师肯定有好办法对吗?”

陈景恪微微颔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

“这就是我为什么把前隋作为第二个时代的结尾,把大唐作为一个全新时代开端的原因。”

李明达神色里露出些许惊讶,本来她以为他把大唐单独分开是为了避讳,没想到竟然真的有说法。

连忙问道:“大唐和之前有和不同呢?”

陈景恪解释道:“准确的说,应该是前隋。隋炀帝虽然昏庸无道,在选拔人才上却作出了开创性举措。”

李明达恍然大悟,道:“科举。”

陈景恪竖起大拇指,道:“聪明,正是科举,它堪称是最接近公平公正的选官制度了。”

“举孝廉没有固定的选拔标准,谁也不知道推举上来的人是否真的有才能,且容易被世家豪强把控。”

“科举制则不同,它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不容易被世家掌控。”

“朝廷可以按照要求出题,这就有了选拔标准,能答上来的即便不是顶尖的贤才,也不会是庸才。”

科举制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朔到西汉,那时候国家就开始对推举上来的人才,进行考核了。

只不过那时候出题的标准很随意,批卷更是随意。

谁能过谁不能过,全看阅卷人的心情。

东晋时期这种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可是当时已经是九品中正制的天下,所谓考试纯粹是走过场。

一直到隋炀帝时期,他完善了这种制度,并正式确立为国家选官制度。

所以,把科举制的功劳给杨广也是可以的,不给他也没问题,就看大家怎么想了。

李明达先是点头,不过马上又提出了质疑,道:

“学问掌握在贵族世家手里,平民怎么可能考得过他们?”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平民的学问之所以不如世家贵族,是因为选官的途径被世家所掌控,他们学与不学都一样当不了官。”

“与其花费大量精力去求学,还不如去地里劳作,多收三五斗的粮食填饱肚子。”

“如果朝廷施行科举制,不闻出身只看学问公平公正的选官,平民爆发出的能量会超乎你的想象。”

“前几年可能贵族世家考中的多一些,用不了几年平民子弟就能取而代之。”

“无才,即便是王侯将相的子弟也只能当闲散官有才,哪怕是贫寒子弟也能高居庙堂。”

“朝廷一直坚持科举选官,五姓七望很快就会失去傲慢的资本。”

李明达已然将信将疑。

陈景恪知道她为何会如此,即便她再善良,也是权贵出身,还是最顶级的权贵。

受环境影响,她会情不自禁的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士族子弟就是比平民子弟优秀。

他也没有试图在短时间内扭转这种看法,不现实,所以他转而说了另外一件事情:

“现在的科举还存在很大的漏洞,若不加以完善,恐怕会再次沦为士族的玩物。”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盛世华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盛世华唐
上一章下一章

0188 药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