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145章

第145章 第145章

1982年1月12日

今天是农历腊月十八,也是乐家超市二店开业的日子。

周向东一早做了早餐,喊大家起床吃饭,要早点过去。

罗树琴昨天晚上看书有点晚,今天就起的晚了些,听到声音打着哈欠出了卧室,去卫生间洗漱。

说起来他们半个月前搬进了周爸周妈给的这栋两室一厅的房子,楼房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出了卧室对方就是卫生间,洗脸上厕所全搞定,不像之前住在巷子里的小平房,冬天去厕所还要去外面。

大小宝各自穿着小睡衣出来,大宝帮着爸爸拿碗筷,小宝坐在餐桌边等妈妈出来好去洗漱,看着面前的大肉包流口水,伸手就想拿。

啪!小胖手被打掉。

“一会儿洗漱完再吃。”周向东严肃的说道。

这小子太不讲卫生了。

正好罗树琴从卫生间出来,小宝便蔫嗒嗒的跟着哥哥去卫生间。

罗树琴看小儿子有点蔫,问道:“他怎么了?是不是上下铺不太习惯?”

他们这个两室一厅,他们夫妻两个住一间大一点的,两个小子一间小一点的。小的那间本也想给他们放张小的双人床,然后再弄一张大点的书桌,这样他们两个可以一块睡,一块写作业。

不过大宝首先提出了抗议,他觉得小宝不讲卫生,经常不洗脚就上床睡觉,之前租房子没办法,所以大宝决定不要跟小宝一张床了,一定要分床睡了。

夫妻两个一想也是,两人年纪也不小了,也该分床睡了。

于是经过商议,他们决定买个上下铺的床,床放屋子中间,两边就可以各放一张书桌,这样两人作业也可以分开写了,这样大宝很满意,再也不用看到乱七八糟的书桌了。

可这此举遭到了小宝强烈反对,可惜少数服从多数,反对无效。

于是买家具时,他们就挑了张上下铺,虽说有护栏挺安全的,但小宝睡觉向来不老实,床运来后让他睡下铺他又不肯,非要睡上铺,罗树琴还是有点担心的。

周向东见此连忙将事情解释一番,罗树琴这才松了口气。

一家子吃完饭,就开车去超市。

这个车不是私家车,是公司买的小货车。

自打挂面厂买了三辆货车后,运输的事就不那么紧迫了,但随着开了分厂,车子还是不够的,所以上个月挂面厂分厂开到这边后,又买了四辆货车,顺带着他们超市也买了两辆小货车,平时近距离运一些东西还是挺方便的。

这几天忙着开分店的事,周向东都是很晚回来。昨天也因为太晚,他们现在的房子又与二店距离有些远,所以他就把货车开回家了,现在也正好开着车过去。

他们到时,店门口已经围满了人。

二店开在市中心,虽说一店也不是啥偏僻地方,但这里依然比一店要更热闹很多。

几个十年后市中心这里可是寸土寸金,A市最大的百货大楼就座落在这里,而他们租的大楼旁边的一栋商厦,这商厦有三层,每层大概都有上千平,比一店要大很多。

因此他们货架上的商品也更加丰富,三楼除了日用品和儿童服装,还添加了一部分基础款的成人服装,跟市服装签的单,质量没话说,而且还比外头卖的便宜。

二楼是生活用品、学习办公用品和食品等,种类上也丰富了很多,几乎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大多数需求了。

不过种类最丰富的要数一楼最新开辟出的生鲜区,这里有各种蔬菜水果、猪牛羊肉、农产品及各种海鲜,以前买菜大家都是要去菜市场,市场上有啥就买啥,往往想吃啥也不一定能买到。

他们超市以前也是从附近菜市场拿些蔬菜来卖,种类不多,价格也没有多便宜,不过也几乎不赚钱,就是为了丰富下种类,当然也是因为一店地方不大,也就没怎么弄生鲜这块。

但周向东知道做为超市,生鲜这块还是挺重要的,二店这块地方够大,他就在一楼专门弄了这块地方专门弄生鲜,不但种类丰富,许多当地的农产品、蔬菜都是从郊区农村那边直接采购,价格自然能控制在一个比市面稍微便宜一些的价位。

但蔬菜是每个家庭三餐都要吃的,就算比外面只便宜几分几毛的,那也是能吸引来许多人来光顾,而且是每天的。

开业前半个月,周向东就通过各种渠道给自家二店搞宣专,自家专线公交车车身上刷上大大的广告图、电台报纸每天不间断的宣传,其中生鲜这一块更是大力宣传,力求打造成超市引流产品。

结果自然也是不错的,今天店外挤满的顾客里,有六成以上都是大爷大娘,总着咱们又宣传的又便宜又好的蔬菜来的。

超市八点半正式开门,门一打开,这些大爷大娘便一马当先,按着服务员引导来到生鲜区。

看到生鲜区被码放整齐的各式各样蔬菜,以及上面明码标价,比菜市场还便宜一些的价格,这些大爷大娘们便开始疯狂抢菜,生怕晚了一步菜就没了。

而后来进来的,或闲逛或另有购买目标的一帮小年轻看到生鲜区这么热闹,有一部分就也管不住自己的脚跟着过来凑热闹,于是生鲜区热闹的就如同菜市场了。

呃,其实就跟菜市场差不多,没一会儿功夫,生鲜区称重的地方就排起了长长的队。

而队伍的对面,一人扛着个大摄像机,前头另一个拿着有A市电视台标识话筒的美女主持人,正采访着叶箫关于超市的问题,叶箫自然是将自家超市夸上天,更将后头热闹的生鲜区着重介绍。

第二天他们超市就上了A市电视台生活类栏目,将他们开业的盛况播了出来。这马上就要过年,本来出来买东西、购置年货的人就比平时要多很多,这新闻一出,几乎全市都知道市中心开了这么大一家超市,那来的人就更多了。

于是,二店便出乎意料的火了。

“是意外,那电视台是闻讯赶来的。”叶箫乐的找不着北,跟周向东说着。

周向东点头道:“嗯,我打听过,正赶上过年,他们也需要一些新闻,咱们也是正好赶上了。”

其实现在电视台并没广播电台覆盖面广,毕竟一台电视机可比一台收音机要贵许多,一般家庭可买不起电视,但到底A市电视台是全市最大的电视台,收视还是很可观的。

因此乐家超市迎来了一波很大的热度,一下子就火爆A市,家喻户晓起来。

于是年前这些天到正月这一个多月,乐家超市每天都人满为患,不止是生鲜区像菜市场,超市其他地方也像菜市场。大家扬着笑脸进来,大包小包的出去,那东西好似不要钱似的往家搬。

跟外头价格差不多的东西往家搬,比外头稍微便宜的一点的东西,那更是搬的不要命,生怕晚一步被人抢了先似的。比如卫生纸,大家都是几箱几箱的弄回家,搞的本来生意一直不好的纸厂库存都告急了。

这样的情况持续的过完正月,超市里的营业额才慢慢稳定下来,不过周向东让会计算了下账,这一个半月来,超市营业额加起来超千万。

好家伙,千万,八十年代的千万啊。

万元户都稀罕的八十年代啊!

不过这只是营业额,不是净利润,但也确实是来了个开门红,一下子就让乐家超市在A市站稳了脚跟。

周向东大大松了口气,虽说这两年他也赚了些钱,但跟真正的大佬还差的远,如果有资金充裕大佬进场做超市,他不一定拼的过,不过好在现在算是稳住了,就算真的大资本进场,他们也能有一席之地。

超市这边算是上了轨道,周向东也就不那么忙了,陪家人的时间也就多了起来。

过年时,周向东带着媳妇和孩子到周家一起过的。

他们一块看电视,电视是黑白的,年前周向前托人换到了电视票,现买的,主要就是为了过年大家一块看联欢晚会。

这时的联欢晚会并不是后世的春晚,正式的春晚要八三年才开始直播,今年除夕播的是录好的节目,茶座和交谊舞形式的联欢会,节目也没有很丰富。

不过听着电视里放着轻快的旋律,一家子说说笑笑的,大人边包饺子边‘听’歌,小孩子们边吃零食边看电视边学着包饺子。小满头次包饺子,把饺子包成了各种乱七八糟,自认是小兔子小老虎小耗子的小动物,实物就是一堆面疙瘩,小宝得着机会笑话他一通,叔侄闹成一团。

室内欢声笑语不断。

春节时,叶笛那边在南方的远亲回了A市,周向东也跟他们见了面,也算是认了亲戚,对方是他妈的表妹一家。表妹与叶笛年轻时关系很不错,后来天南地北的隔着才来往的少了,见了面诉了一番思念之情,又听说她找到了丢失多年的大儿子,也是为她高兴。

对方还给周向东及孩子们包了大红包。

孩子们也就算了,但周向东都三十多了,居然还要拿亲戚红包,总觉得实在太囧。

他推辞不要,对方却死死按着他的手,说要是再推就是不认她这个亲戚,还说以前不是没机会给他红包,这次是补上的。

周向东感动之余便收下了,好在这个表姨也是有子有孙,他便给对方两个孙子包了个两个大红包,比对方给的红包也只多不少,弄的表姨哭笑不得。

但也跟叶笛感叹,“好在孩子是找回来了,也算是幸运,以后会越来越好。”

叶笛便长叹口气,“嗯,对。”

表姨走后,过了十五,超市生意稳定下来,周向东便跟周向前提出回他老家看一看。

其实周向前过年时跟周向东提过一嘴,问他要不要跟他回老家看一看。

周向前出身农村,不是像周向东他们以前待的小坡村,小坡村离县城和市区都不远,虽说以前也穷,但好歹能上饭,最多只能算城郊农村,但周向前老家却是那种偏远农村,离县城很远,坐牛车要坐大半天,经常荒年就要出去要饭的地方。

周向前家在小山村里世代务农,爷爷是农民、爹是农民,大哥二哥也都是农民。如果太平年代,周向前应该会跟两个哥哥一样,留在家里种地,可他们赶上了战乱。

在抗战最初那几年,就有部队来到了他们小山村,他那时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一腔热血报名参了军,自此了就离开了小山村。

走出了山村的周向前一路向前,人生路也就彻底改变,后来跟叶笛结了婚,也就在大城市定了居。他是想把家人都接到城市来住,可他并没有这个能力,再说家里人习惯了农村生活,他爹在他离家没几年就过世,两个哥哥都是老实巴交的汉子,都不想靠着弟弟,给弟弟添麻烦。

因此也就留在了山村种地,周向间在家里时与家人关系不错,便用自己的津贴给两个哥哥都盖了房子娶媳妇。

不是多大多好的房子,但也不坏,起码是坚固的砖瓦房,是村里唯二两间砖瓦房,两个哥哥就更不乐意去别的地方了。

两个哥哥都挺感激弟弟,但X省离A市太远了,坐火车要坐一天一夜,再转车去小山村,每次路上都很折腾,他平时工作都特别忙,也就是过年回家一趟。

后来他婚后接了他娘过来照顾怀孕的媳妇,再到儿子出生,工作和家里都特别忙,他便没回过老家,而他那两个哥哥自然也因中途太远,没有来过A市。

再后来就是他娘丢了儿子,抑郁而终,他回去奔丧回去过一次,自此十多年他都在找儿子中度过。

所以说他已经十多年没回过老家了,其实按理说,老家父母长辈都不在了,就是大哥二哥两家,回不回去也就不那么重要,但今年他还是想回去一趟。

“当年你奶奶一时错了主意,想将你带回老家,却不小心把你丢了。”周向前当时说:“为这事她心里一直过不去,一直生着病,没多久人就没了。”

“我知道她是做错了,但她也是真心疼你的,临死前还喊着你的名字。”他又道:“所以我今年想回去到她坟前给她烧个信儿,也让她知道你找到到了,可以让她在地底下安息。”

当时周向东久久没有说话,他倒不是对周奶奶有什么怨恨,毕竟他早已经对这个奶奶没一点印象,他只是不知上坟时要说啥。

可就在他愣神时,周向前以为他是不想去,便赶紧摆手道:“你不想去也没事,我自己回去一趟也是一样的,就是想告诉她一声。”

“我去。”周向东说。

周向东发怔愣一会儿,才道:“好好。”

于是过了正月十五,超市不那么忙,见媳妇和两个儿子都要开学了,他们才赶紧买了车票一道去周向前的老家。

同去的除了周向东一家当然还有叶笛和小满。

老家果然很偏僻,他们下了火车又坐上周大伯赶着的牛车坐了整整一个白天。

下了车,是周大伯赶着牛车来车站接他们。

周大伯仅比周向前大十几岁,但六十多岁的人说八十都有人信,头发全白、脸上沟壑纵横,手上粗的如同老树皮。他见到三弟一开口就不争气的哭了,兄弟两个抱头痛哭一会儿,周向前就介绍起周向东。

周大伯见到这个丢了将近二十年,高高大大、长相俊朗的大侄子,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良久后才嗑嗑绊绊说出:“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他们跟着周大伯上了牛车,又坐了大半天才到了村子里。

到了村里,周向前得到的待遇几乎与周向东回小坡村差不多,都是村子里最出息的孩子,回来一趟自然是受到热烈欢迎,周向前提前买了些东西,分给小孩子们糖,分给几个长辈一些烟酒,就跟着大哥回了家。

到家自然也见到了大伯一家和早就过来的二伯一家,两兄弟长的差不多,性子也都是老实憨厚的性子,他们相处的还算和谐。

住了一晚后,第二天周向前就提出去他们爹娘坟前烧些纸,大伯二伯自然带着他们过去,周向东自然也带着儿子跟去,让过来就感冒了的罗树琴就不要去了,坟在上山风会更大,免得她感冒更严重。

这边温度比A市要低不少,罗树琴到这边就有些感冒,但她自己觉得并不严重,“就是嗓子有些不舒服,我回来多喝点水就行了,再说以后可能都没机会来,到底是你亲人,我还是去一趟吧。”

扭不过媳妇,周向东也只好同意,但还是在行李包中找出一条丝巾给媳妇围上,当时有周家刚结婚的小辈在声,他们见了给着脸直赞他们感情好,弄的罗树琴很是不好意思。

坟地在山脚下的一个小土坡旁边,可能是经常有人祭拜,坟前没有什么杂草。

周家几人把带来的水果点心等祭品在碑前摆好,又找了根树枝在附近划了个圈,将他们各自带来的纸钱元宝等物一小部分放在圈里,而后周向前将圈内的元宝和纸钱点着,边烧着纸钱边跟自己死去的娘念叼,“妈,儿子回来看你了,......,这些年一直忙着找孩子一直也没回来,现在孩子找到了,这就是你孙子,我儿子,现在叫向东。”

周向东闻言也边往里添纸钱边说:“奶奶,我是向东。我回来了。”

接着他就不知说什么了。

好在周向前继续说,“妈,您在地底下安息吧,以后我们一定好好过日子。”

他说完便一言不发的接着往已经燃成火堆的地方添纸钱,其他人也往里添纸钱。

他们这边的规矩,纸钱这些祭奠的物品要自己购买,不能他人出钱,所以他们这些大人,除了小满大宝小宝三个孩子外,都每人买了一份纸钱和一份元宝。

因此带来的纸钱元宝有很多。

他们一众边烧纸边低声说了几句放,良久后众人才将纸钱元宝烧完,眼瞅着圈内的纸钱等燃尽,火星一点点变成灰烬,他们才都纷纷往回走。

走在回去的小土路上,周向前觉得前所未有的轻松,以前郁结于心中的一阵都在一阵微风后,消失于无形。

周向东一早订好了回程的火车票,烧过纸后,他们就与老家人辞行,当天下午就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罗树琴的感冒倒是好转了些,一路上该吃吃该睡睡,只是到后第二天就发起了高烧。

作者有话说:

亲爱的们,本文大概还有一两章就要完结,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么么哒!爱你们!鞠躬!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男配[穿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男配[穿书]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5章 第145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