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热河行宫,刀光剑影
要说“辛酉政变”,那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及一个人,她就是慈禧太后。当时的她还是叶赫那拉氏,叶赫那拉氏刚入宫时就表现得与其他的妃嫔不同,她精明强干,善于察言观色,最重要的一点,是她喜欢看书。在那个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叶赫那拉氏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为什么叶赫那拉氏能从众多的嫔妃中脱颖而出,与这一点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后来受到咸丰的宠幸,封为懿贵妃都是顺理成章的。
我们都知道,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能被选进宫的,颜值自然都不差,而叶赫那拉氏再加上个知书达理,那简直无人匹敌了。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其实古人早就总结了:夫以色示人者,色衰而爱弛,爱驰则恩绝。因此我们说才华与人品才是长久之计。
当然了,仅凭知书达理也只不过能获得咸丰的宠幸罢了,在那个母以子贵的社会,有儿子才是王道。恰恰叶赫那拉氏就有这一优势,她生了咸丰唯一的儿子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仅凭这一点,就甩了其他嫔妃几条街了,甚至连咸丰的皇后钮祜(hu)禄氏也比不上她。不久咸丰帝在热河行宫含恨而逝,载淳继位,留下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赞襄(协助)政务,辅佐新君,叶赫那拉氏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后。
其实这样的安排是有问题的,因为咸丰在托孤时把他的亲弟弟恭亲王奕欣晾在了一边。原来咸丰和他的弟弟有过龃龉(龃ju龉yu:上下牙齿对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互相抵触),两人面和心不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奕欣在北京与洋人周旋,签下了《北京条约》,后来咸丰在热河行宫打听到奕欣和夷有方,外人信服,京中有拥奕欣为帝的说法,故而对奕欣处处提防,后来奕欣要来行宫奏禀情况咸丰都不允许。咸丰这样冷淡德才兼备,广孚(fu信服)众望的亲弟弟,也给政局留下了深深的隐患。
此时真可谓是内忧外患,主少国疑,庙堂不和,时局维艰。逐渐形成了太后,辅政大臣,恭亲王三足鼎立的局面。偏偏肃顺又嚣张跋扈(嚣张跋扈hu:指很强势,横行霸道,气焰嚣张),刚愎(bi)自用,不把两宫太后放在眼里(两宫太后是指东太后和西太后,东太后是咸丰的皇后钮祜禄氏,西太后就是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两宫太后忍无可忍,不久与京中恭亲王取得联系,叔嫂合谋,政变于宫闱(宫廷)。八大顾命大臣扁的扁,杀的杀,肃顺被抄家,在京城菜市口弃市(弃市: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此即为:“辛酉政变”。不久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取共同治理之意。封奕欣为议政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慈禧开始了她长达47年的统治。
关于慈禧我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我知道大家都非常痛恨她,但事实上她如果没有能力的话,也不会统治晚清四十多年。事实上正是慈禧太后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中兴四大名臣,缔造了同治中兴,使晚清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但正如历史上大多数统治者一样,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一开始做得很好,到了后来就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了。就像唐玄宗晚年犯下错误,酿成安史之乱,开元盛世毁于一旦。但为什么我们不痛恨唐玄宗呢?因为其年代久远,对我们的影响微乎其微了。人总是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因为清末与我们的年代不算久远,慈禧造成的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延续至今,因此我们格外痛恨。
说一句中肯的话,近代中国的苦难,不过是泱泱五千年中华历史所遭受无数苦难中的其中之一。五千年啊,中华民族绵延不绝,因此我中华民族不会也不可能被苦难打败,平常心看待就好了。我们的民族总是有这样一种能力,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能力。兴盛时万国来朝,八方来仪。衰落时,卧薪尝胆,图谋复兴。这不,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一次毫无悬念的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