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离别
此时西沉的落日洒下一片金光,连还未吐穗的稻谷似乎都闪闪发光。这是西狸村的黄昏,沉寂而平静。
西狸村坐落于狸山脚下。据世世代代的传言,当年村长带着村民来到这遇到了千年难得一遇的洪水,一群人被水逼上了山。在夜里,村长看见一位女子站在月光下,女子衣服华丽,头发高高挽起,像是官家的夫人。
村长见女子孤身一人,抬脚欲上前询问,走到两尺外停了下来,不便再向前,还向女子做了个揖。
女子见这男人有几分礼教。与他说了她的身份。她是住在这山上的狐仙,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从南下逃难的人口中知道了北方的祸事,纷纷下山希望能阻止君王。
统一九洲是历代君王的夙愿,当今君王骁勇善战,不听狐仙的劝阻,还将他们软禁起来……
如今西狸山上只剩下她一人,尽管她并不想管这人间乱世,但是天下太平亦是世代狐仙的心愿。如今山上的狐仙仅留她一仙,剩下的都是些未开灵智的小狐狸。
“若你愿带着你的族人留在这保护这些小狐狸,我留一道福祉保你族人世代安康。”女子看向村长,“狸山养育了多代狐仙,灵韵深厚,在这安居定能使族人安居乐业。”
听了女子的叙述,村长皱眉思索片刻,最终还是答应了女子。
等第二天醒来,村长发现洪水已经退去,山下成了一片广袤的沃土。看到这族人们都惊呼,这真是难觅的桃花源。村长与族人们说了昨晚发生的事,最后与族人们商定在此处安家。
因此西狸村村民在狸山脚下安家落户,还在山上建了一座庙宇,供奉狐仙,照顾一群整日嗷嗷叫的狐狸。
风将从烟囱飘出的烟吹远了。每当炊烟即将消散的时候,西狸村的人们都会将饭桌搬到院子里,一边享受着夏日的凉风,一边吃饭菜。
江家四口人坐在桌前商量江亭年上大学的事。前几日村里的广播就在喊江亭年是今年的市状元,海大的通知书都寄到家里了。这对江家来说是个大喜事,江家已经好几代没出过读书人了。
江亭年考上海大后,江父脸色都红润了,这几日家里来的人比过去一整年来的人都多,村里人都夸江父江母会教孩子。
平日里老是驼着背的江父都挺直了腰杆子,脸上强装出毫不在意的样子,偏偏那嘴角还弯不下来,双手背在后头,摇头晃脑地说:“自己都不是读书人,哪会教什么孩子,都是学校老师教得好。”
同村的人听了嘘他,“和江亭年同班的有四十多个,其他的都没考上海大。就你老江谦虚。”
“要说老师教得好,还得是你家亭年学得好,看村头的小发……”
“哎呀哎呀,”徐家的小子今年说是没考好,江父连打断,“都好都好,考上大学都好,都是读书人。”
听到这话那人转向夸道:“都是好孩子,都是好孩子,以后西狸村要多出几个读书人。”
这里一片其乐融融,站在不远处角落的徐发阴着脸。成绩出来这几日他都没睡好过,一想到成绩不如江亭年他就头疼,心里也是烧起了火,明明高考前的那一次大考江亭年考得还没他好,他明明把江亭年远远甩到了后面,明明他才是年级第一!原本他才应该是市状元!一想到这些徐发的拳头的握紧了,实在忍不住往旁边的柴垛上锤了一拳。干木头上的小刺扎破了他的手,手上的痛疼让他心里的怒火烧得更盛,“该死的,该死的。”徐发一边咒骂,一边用阴恻恻的发红的双眼盯着在围在人群里的江亭年。
趁着太阳还没完全落上,江亭年提着装满鸡肉的小桶去了狸山上的狐仙庙。
这几年狸山的狐狸越来越多,村里养的鸡都快供不起山上的狐狸吃,前年有个喜欢狐狸的养鸡场大老板来了西狸村,看到满山撒野的狐狸心花怒放,专门在村头开了个养鸡场供山上的狐狸吃。
还专门在村里招了几个人在养鸡场工作,江父江母都在那工作,每个月有几千的收入。虽然比起其他到城里打工的人家赚的少,但也能有个温饱,平日里省吃俭用,还攒下些钱。
江亭年将装满鸡肉的桶放在一旁,将狐仙庙前的食槽用水冲洗干净。狸山的狐狸不怕人,见有人来喂食都蹲在一旁,有心急想吃肉的狐狸已经偷偷摸摸地用前爪扒拉桶里的鸡肉。
一群狐狸里有只格外不一样的小狐狸,它比其他狐狸更小一些,全身白毛,只有右耳朵尖上有一撮红毛。它向前助跑加速,三步并作两步,再一个跨越,稳稳扒在了江亭年背上。
江亭年左手放到后背,托起来了小狐狸,右手将桶里的鸡肉倒进石槽里。
狐狸们一拥而上,围在石槽前吃鸡肉。个别挤不进去的一个跳跃,栽进了石槽里面,坐在鸡肉堆上吃,时不时还要用爪子挠旁边的狐狸。
江亭年背着白色的小狐狸在石阶上坐下,将背后的狐狸顺到腿上。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干干净净的铝制饭盒,将里面的鸡肉倒在手心。小狐狸就着江亭年的手吃起食来。
小狐狸吃东西和地上那群不一样,细嚼慢咽的样子像是被驯养在家里的宠物一样。江亭年一手托着食物,一手摸着小狐狸的脑袋。
小狐狸脑袋上的毛细软,与手心接触的时候很是柔软,软乎乎的。江亭年的手指在狐狸毛中穿梭。
等小狐狸吃完捧着手舔爪子时,江亭年开口说道:“下个月我就要去海市了……”摸着小狐狸的头,江亭年弯起了嘴角,“考了市状元,可以去其他地方看看了。每年七月和一月我会回来,还会来这看你。”
小狐狸团住了腿,靠在江亭年怀里,抬起头看向他。‘他很开心,他笑起来真好看。"小狐狸想,‘七月和一月是什么时候?我想天天见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