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番外,萧毓淑的决定
大宁太初三十年,东昭君主孤千秋携礼出使大宁,求娶大宁亲安长公主,萧毓淑。
孤千秋到大宁京城时,正逢中秋佳节。
自顾言书离开东昭后,孤千秋又花了近于两年的时间平息内乱,安抚民心,稳定朝局又花了两年,重振东昭农田与商业经济,又花了两年。
一晃眼,六年就这么过去。
既稳定了朝局,又得了民心,那剩下的便是东昭大臣们所关心的封后纳妃事宜了。
谁人敢信,孤千秋奋力维持东昭运转的这几年,后宫竟没有一个女人。
如今年近三十,大臣们才开始催促他封后,属实有些心大。
像在大宁,萧铭川每一两年就要举行一次选秀,即便萧铭川不想,还不是被大臣们推着去做?
当孤千秋说要求娶萧毓淑的时候,萧铭川第一反应自然是不答应。
大宁自覆灭漠北后,疆土扩充,国力日益强大,萧毓淑乃大宁长公主,尊荣无上,怎么可能嫁去一个刚刚平息内乱的东昭?
以萧毓淑如今的地位,她完全可以招一个驸马,根本不需要做别人的附庸,平白委屈了自己。
所以萧铭川在大宁国帖的回帖上,明明白白的拒绝了孤千秋的求娶。
拒绝是拒绝了,但别国使者到访,该招待还得招待。
然孤千秋这个不长眼的,中秋夜宴还没到,才刚迈进太德殿不久,就在洗尘宴上再次求娶萧毓淑。
气得萧铭川差点抓起桌上的酒杯差点砸过去。
孤千秋自然想娶萧毓淑,他们东昭如今这样的情况,娶了萧毓淑,他可以得到大宁随嫁的大批嫁妆,以投入东昭的生产重建当中。
如今大宁除了萧毓淑,皇宫之中又没有别的适龄的公主。
孤千秋打的如意算盘,萧铭川用脚趾头都能想到,但面上他还是要把这股气压下,毕竟当年大宁反攻漠北,东昭借道大宁也是事实。
萧铭川看着站在大殿中央,六年来似乎都没什么变化的孤千秋,咧嘴“哈哈哈”的先笑了笑:“东昭君主远道而来,想必累极,此事不如日后再议?”
“孤今日前来,就是专程过来求娶长公主的。”孤千秋看向高坐在殿阶之上的萧毓淑,眼眸一如既往的含着一抹阴沉:“大宁攻打漠北之时,长公主曾向孤借道,不知长公主还记得否?”
自顾苏落离开京城,萧毓淑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所以这些宴会她一般是不出现的。
今日来,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他的求娶而起了好奇。
萧毓淑即便已是长公主,却依旧是那身红衣随意,一袭马尾至腰,听到孤千秋的话,萧毓淑动了动眉头。
只不过她还没说话,萧铭川神情就起了不悦:“东昭君主这是在威胁朕?”
“孤只是问一问长公主是否记得罢了,何来威胁一说?”
萧铭川眸眼微眯,还想说什么,却见萧毓淑抬了抬手:“皇兄,待我与他说几句。”
萧毓淑起身,站在殿阶上看着孤千秋的眼神居高临下:“你想娶我,可是因为当年我向你借道时说的那句话?”
“是。”孤千秋回答得毫不犹豫。
“你会如何待我?”
“封你为后。”
“我不会助你复元东昭。”
“凭我一己之力,足矣。”
“好,我嫁。”
“……”萧铭川懵了。
不仅萧铭川懵了,就连宴上的所有大臣家眷都懵了。
什么情况,怎么几句话就答应了?
长公主今年已二十有六,此前多少人求娶她都不嫁,驸马她也不招,就这么浑浑噩噩的混成了老姑婆。
虽然说明面没人敢笑话,但私底下却闲话不少,这些长公主都没放在心里,怎么今日东昭君主过来求娶,她这么快就答应了?
到底怎么回事?
难不成他们之前早起了什么渊源。
萧铭川愣愣的张着嘴:“等等,皇妹,这……”
萧毓淑回眸福了一礼:“皇兄,今日我乏了,先回去歇息,有什么问题你明日再问。”
说完,头也不回的走出大殿。
萧毓淑刚走,孤千秋也追了出去,独留下东昭的使臣应付洗尘宴。
萧铭川张着的嘴巴又大了一圈,怎么回事?
有什么事是他不知道的?
当年大宁攻打漠北,萧毓淑前往东昭向孤千秋借道,其实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告诉他,当时在钟龙寺山下第一眼发现他的,是她萧毓淑。
主张救他的,也是她萧毓淑。
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萧毓淑以这个理由,要求孤千秋这道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
孤千秋一开始自然不信,但萧毓淑又来一句:“若我说的是真的呢?”
若是真的,此道不借,岂不以仇报恩?
当时孤千秋还是很冷静的,萧毓淑救他是一回事,而漠北攻打大宁不成,退守东昭边境,边境冲突之下,无疑是对东昭的雪上加霜。
在救命之恩的基础上又有种种加持,孤千秋这才几乎没有犹豫的借道大宁。
事后,他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脑中的反复围绕着萧毓淑的话。
当时顾苏落救他后,他对顾苏落爱而无法自拔,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顾苏落明知他要杀她,还愿意为他疗伤。
而现在萧毓淑告诉他,最初救他之人并非顾苏落,而是萧毓淑,若当时萧毓淑救他时,他醒来后萧毓淑发现他要杀她,萧毓淑会如何做?
他对萧毓淑不了解,所以即便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只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问题,竟成了他每次闲下来时必想之题。
这个时候,孤千秋觉得答案是如何已经不重要,既不知道,那便将她娶回来,放在身边,再慢慢去了解,去剖析。
萧毓淑从太德殿出来便直接出了宫,孤千秋就这么跟在她身后,街道两旁的小商贩知道这是长公主,无一不避着走。
萧毓淑也无奈,面上虽是长公主,私下却落了个老姑婆的名声,百姓见她似瘟神,似怕沾上她的霉气,此生都遇不见桃花一般。
当年班师回朝的风光,早已在这几年中消散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