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知青下乡(完结二)
沈朝颜回到家,才知道沈家分家了。
“奶,你不是说,你和爷爷还活着,就不分家吗?
我才几个月没回来看,怎么把家分了?”
“哎呀,还不是那群下乡的知青闹的。
他们不想住村头那几个破房子,看上咱们家老宅子了。
还有人闹着要住你那院子里,让我给骂走了。”
提起这个话题,李婆子就火冒三丈。
“你是不知道哦,他们就是不知好歹。
本来村里人挺欢迎城里人到来,还给办了迎接仪式。
结果有些人,趾高气昂,鼻孔朝天,一副看不起乡下人的样子。
安排住的地方都打扫干净了,人家偏偏看上沈朝颜的砖瓦房。
还说人没回家,他们住一下怎么了?
他们都是下乡支援农村建设的,必须让他们吃好住好。
想占我们沈家便宜,也不看看他们是谁。
那我老婆子能惯着他们!”
“奶,先消消气,慢慢说。”沈朝颜帮李婆子顺顺气。
只能说那些人,初来乍到没搞清楚状况,太天真。
偏偏没选好对象,招惹了村里最大的极品一家。
被李婆子追着骂哭好几个,还被三个媳妇追着打。
大队长和村里人一听,他们要住沈朝颜的瓦房,立马不干了。
他们沈宋两村富裕起来,多亏了沈朝颜出点子帮忙。
这把沈朝颜得罪死了,万一人家住城里不回来,他们岂不是没好日子了。
村里媳妇大妈齐上阵,立马从笑脸相迎,变成翻白眼使绊子。
把送给知青点的,桌椅板凳扫把木箱全部拿了回去。
修补好的房子,又重新把屋顶茅草瓦片拿走。
第一波来的知青们,只好灰溜溜自己动手修补。
有气不过的,去公社找负责人告状,结果被分个更差的村子。
当然,大队长也被叫去挨了一顿训斥。
从公社回来之后,大队长就找到沈朝颜爷奶。
说是后续还有很多知青下乡,屋子空着还会惹来麻烦惦记。
“乖孙女儿,我是没想到啊,他们惦记咱家房子。
你队长叔说了,房子不能空着,不然后面更麻烦。
我这不是一琢磨,立马把家给分了。
你大伯一家跟爷奶,住这个砖瓦房。
你二伯一家住老宅,房顶翻修了,都给换成瓦片了。
你要是不回家,你爸妈就先搬你那院子住。
等你们夫妻回来,再让你爸妈搬回来住。
想着我就来气,几年没骂架了,他们还当我老婆子提不动刀了!
要不是怕你队长叔再被叫公社挨训,我才不怕他们。”
李婆子叉着腰,又想指天跳骂。
“奶,咱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以后有他们吃亏的时候。
等干活的时候,他们就没力气找茬儿了。
奶,五个孩子都回来了,你可得帮我看着啊,我看不住。”
沈朝颜抱着李婆子的胳膊,卖惨转移话题。
老人家年纪大了,不能总生气。
从知道知青下乡起,沈朝颜就知道会出现城乡矛盾。
一些没干过农活,没吃苦下地的人,开始肯定会闹腾。
等吃过几次亏,磨平棱角就安静了。
“哎哟,我正准备去看看孩子呢!
听说你顾家老爷子也来了,我这不就立马下工跑了回来。
你爷一会儿也回了。
咱们先去你院子里看看,可别冷落了客人。”
李婆子扯扯身上的衣服,拉着沈朝颜就走。
“奶,你别急,孩子在家跑不了。
我们打算住个几年再回城,奶你可别嫌我烦呐!”
沈朝颜扶着李婆子的胳膊,我自己院子里去。
“奶高兴还来及,咋会烦。
要烦啊,也是你姥爷觉得烦。
你们娘四个就够让他头疼的。
现在又多了俩孩子,哈哈哈,回头你姥爷指定离家出走。”
李婆子想起来亲家公跳脚的样子,忍不住大笑。
“奶,明天我就接姥爷来家里住!”沈朝颜笑眯眯地说道。
祖孙俩一样笑得眉眼弯弯,乐呵地走进沈朝颜的院子。
沈家的开心热闹,被一扇门紧紧锁住。
知青点的热闹,却是人尽皆知。
吸取第一波知青的教训,这次大队长接回来人,交代几句就开溜。
他只负责接人和准备住的地方,其他事随知青们自己安排。
实在是他们太闹腾了,大队长怕被缠上。
有人因为房子破闹脾气,有人因为床铺位置争,有人因为行李摆放占位置吵架…
村民们观眼观心,站在不远处看热闹。
他们的热情,已经被第一波知青给耗干净了。
白眼狼的事,村民们见识到了,索性啥也不管。
等他们拿钱票求村民们办事的时候,看他们还会不会鼻孔朝天。
知青们手里有东西,他们帮忙还能多个额外收入。
在李婆子洗脑带领下,村民们把占便宜薅羊毛,表现的淋漓尽致。
知青想要东西,想找他们办事,要么拿钱票,要么得拿东西换。
谁家敢白给白帮,全村人都不待见。
当然,也不是所有知青,都这么不懂事。
有一部分热血青年,干劲儿十足,激情满满。
有一部分知青,认命妥协,老老实实接受大队里的安排。
不过,大部分人是哭哭啼啼,直呼乡下生活太苦。
每次新一波知青过来,知青点就得闹腾一段时间。
然后,经过相互磨合,最终成了下地劳作的一份子。
沈朝颜路上遇到的几人,果然与其他人不同。
他们直接出钱,找村里有砖瓦房的村民租房住。
找到沈朝颜家,沈朝颜一口拒绝。
建议他们要是有钱,可以自己盖房子住,村里面有空地。
几人挺有人钱,一人出钱盖间砖瓦房。
队长叔收了他们的盖房子钱,乐呵呵地安排村民帮着盖房子。
直感叹,还是这一波知青懂事,知道给村民们创收。
不像第一波知青,一毛不拔,鼻孔朝天,还惦记村里人的东西。
于是,沈家村比较闲的人,纷纷接了盖房子的活计。
对于这事儿,沈朝颜只是听一耳朵,没多关注。
毕竟看多了,历史资料和年代小说。
沈朝颜大致能猜到,事情发展走向。
大概率就是,知青下乡前,跟家里闹腾一番。
刚到知青点,不适应,相互磨合一段时间。
然后,是带着好奇跟着村民下地干活。
经过艰难困苦,适应了干活的节奏,和村里的生活。
带着回城的希望,日复一日期盼着回去的一天。
直到熬不住了,有人找乡下人结婚,成为村民中的一员。
有人运气好,等到了高考,重新走出农村。
至于,其间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或者糟心惨事,那就另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