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莫名消失的财宝
深深吸了一口气,李晋吩咐道:“让箫选去谢家,看看谢援的伤势如何。”
“若有任何需要,尽管从太医院中取用。”
箫选是京城名医萧家的传人,如今是太医院的院正。
沉吟片刻后,李晋又补充道:“传令林一,让他在京城彻查。”
“看看这些商人手中到底还有多少与朝廷对抗的底牌。”
李晋不信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竟还有人如此罔顾法纪。
看着暴怒的李晋,董浅梦应了一声,开始起草奏章。
谢援在京城遇刺不是小事。
第二日早朝,众大臣毫无意外地看到了满脸暴怒的李晋。
李晋没有提及让谁去负责此事,大理寺卿贾彬彬与刑部尚书向晖也不敢主动将事揽下来。
因此朝会在一片诡异无声的静谧中结束。
散朝时,李晋将陈之道和六部尚书留了下来。
几人大眼瞪小眼,不知李晋将众人留下要说什么。
毕竟众人中能涉及谢援一案的只有刑部尚书向晖。
李晋一开口,包括苏正康在内的众人一瞬间都跪了下来,额头上冷汗不止。
“朕知道,你们对朕提拔谢援来担任京兆尹有意见。”
看着瞬间跪倒在地上的众人,李晋轻轻将御案上的摆件摆正。
“但朕是大秦的皇帝,朕要对大秦负责,朕想要的是一个繁荣的大秦。”
“朕不介意告诉你们,谢援作为朕使用南方士人的一面旗子,朕不仅要让他担任京兆尹,还要继续重用此人。”
谢援担任京兆尹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表现出来的才能让眼前的这帮朝廷大员无法反驳。
但在他们心中,以谢援的才能,让他的仕途止步于京兆尹,不算埋没人才。
此时李晋提出要重用谢援,众人心中自然有些不满。
李晋能猜测到几位尚书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你们有什么意见,等朕将此次刺杀谢援的案件处理完再说。”
“要是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给朕添堵,朕不介意在天牢给诸位多加个房间。”
“你们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苏正康心中一叹,有底气拿谢援开刀的人,除了京城背靠王府无法无天的商人外还能是谁?
看来诸王与陛下间的关系已经僵硬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上。
他们身为李晋的臣子平日与诸王府间有往来,李晋可以不闻不问。
但是当矛盾一触即发时,他们必须坚定地站在李晋这边。
苏正康率先表态道:“臣明白。”
“行了,你们先退下吧。”
苏正康等人离开后,李晋看向陈之道。
“现在谢援受伤,你这个前任京兆尹就要担起责任来了。”
“臣明白。”
“现在京城的谣言遍地,朕先前叮嘱你的事情,你还记得?”
陈之道提醒过李晋,若在京城动诸王,京城的商业就要毁了。
李晋则让陈之道去想办法。
如今旧事重提,陈之道点头应下:“臣有几分想法,回头试试是否可行。”
李晋挥了挥手示意陈之道离开。
当日下午,李敏再次求见。
看到李敏脸上的犹豫和忐忑,李晋声说道:“有事直说,朕身为大秦的皇帝,承受得住。”
“陛下下旨之后,臣将赵家一家人下狱,但当时臣没有在赵家搜出多少银两来。”
“一开始臣以为思赵家将银两藏起来了,便没有上报。”
“只是严刑拷打赵家一干人等,想问出那些银两的下落。”
“可直到今日,臣才知道,在赵家事发前,赵家的银钱就被秘密转移到了京城外。”
李晋询问道:“转移走了多少银两?”
“接近三百万两银子。”
赵家在京城做生意,打的都是齐王府的名号,诸多行业都有涉足。
这么多年下来,赚的早已盆满钵满。
三百万两银子若放在李晋的手中,能做不少事情。
“在京城查缴了多少银两?”
“不到十万两。”
“知道这批银子在离开京城后被送去什么方向了吗?”
“目前锦衣卫的人手已经在追查了。”
李晋沉默片刻,叹口气道:“起来吧,这些事情估计赵家早就计划好了,如今只是被你赶上了而已。”
“臣有罪。”
“准你戴罪立功,把这件事追查到底。”
“臣领旨。”
眼看李敏要离开,李晋忽然开口说道:“把这个消息传给齐王府。”
李敏前去齐王府到底发生了什么李晋不知情。
第二日早朝后,李晋却破天荒地收到了消息。
“陛下,齐王府世子李锐求见。”
“让他进来吧。”
李锐满脸惶恐地走进武英殿,对着李晋行大礼:“见过皇兄。”
“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拘礼,起来吧。”
早年间李晋担任太子时虽然荒唐,但与京城诸王的后人之间却极为相熟。
先帝和李肃的关系亲厚,李晋与李锐之间的往来自然要比其他王府的后辈要多上几分。
只是随着年岁增长,两人身份地位之间的差距终究不可逾越,这些年中也生疏了不少。
李锐诚惶诚恐地站起身来,恭敬地拱手道:“谢皇兄。”
看到李晋的脸色没有丝毫的变化。
李锐情真意切底说道:“皇兄,父王年纪大了,这些年一直待在京城,难免有眼花昏聩的时候。”
见李锐如此上道,主动将过错揽在了齐王的身上,念着两代人之间的往来,李晋的态度软了下来。
“我们是一家人,朕不打算对皇叔做出什么惩罚。”
“不过这事在京城的影响不太好。”
李锐当即说道:“臣弟愿意向京城的商人们澄清这些事,绝不容许赵家败坏朝廷的名声。”
犹豫再三后,李锐补充道:“臣弟知道此次赵家的事情给朝廷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臣弟愿意拿一半的家产来为齐王府赎罪,还望皇兄恩准。”
“不好吧?”
“这是齐王府的错事,理应由齐王府来承担。”..
眼看多年未见的堂弟如此上道,朝廷缺银子,李晋没有再拒绝。
思忖片刻,李晋询问道:“朕有桩适合你的差事,不知你愿不愿意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