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棋士之永嘉派
明代中叶,由于城市的rì益繁荣,市民阶层在不断扩,形成一股社会力量。长期为士大夫垄断的围棋,开始在市民阶层中迅展起来,涌现出了一批里巷小人棋手。他们通过频繁的民间比赛活动,棋艺水平也提高了。全国南北各地的名手,自创一格,独树一帜,形成流派。当时全国各地棋坛都非常活跃,最著名有三大流派:永嘉派、新安派(或称徽州派)和京师派。
永嘉,古称东瓯,晋时称永嘉,唐设温州治。然而,古代往往以永嘉为浙南的总称。永嘉地处东海之滨,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又少遭兵灾、物产丰富、市场繁荣、文化达、棋艺兴盛。尤其在南渡之后,南宋小朝廷建都临安,永嘉更是人文荟萃、文风昌盛、棋艺家辈出,及至明弘治、正德间,围棋在永嘉展更迅,几乎家喻户晓,成为全国围棋活动的中心。现存明代最早而且卷效最多的围棋谱《适情录》,就是永嘉棋艺家林应龙和rì本僧中虚合编的,开创了中rì棋艺交流新的一页。
稍晚于林应龙的鲍一中,是当时全国最有名望的国手,后起之秀又有李冲、周源、徐希圣等,于是次出现永嘉派,一时驰骋全国棋坛,对我国围棋的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鲍一中,字景远,浙江永嘉人,约生于明景泰年间(15oo年),卒于嘉靖末年(1566年)。关于鲍一中生平的棋类活动,吴承恩和王世祯都有过记述。据王世祯《宛委余编博物志》云:“(范)洪之后,永嘉鲍一中重。鲍生晚,不及与洪角而格胜之。文襄呼鲍小友,为延誉江淮间。”按文襄即杨一清,是当时士大夫中爱好围棋之佼佼者,后官至华盖般大学士。鲍一中在少年时游京师与杨一清对弈过,说明池年轻时已扬名京师。
江淮之间是当时国手驰骋之地,鲍一中从青年至晚年,大半时间在这一带度过,淮安吴承恩与他交往甚密,多次对弈,吴曾作诗歌,记述了鲍大半生的棋艺活动,其《围棋歌鲍景远》中,称赞池二十岁时棋艺已居海内第一当时侠艺游淮安,与吴对弈过,后来踪迹多江南,曾战胜名手范元博,击败大将杨邃庵,棋艺‘纵横妙无匹’,“处处争雄长气‘甲第公侯烯马迎,玉堂学士题诗访。四十五岁,在南京鸡鸣寺进行过一场激烈比赛,‘四方豪杰隽观局,丈室之内围再重。架肩骄头密无缝,四座寂然凝若楚。忽时下子巧成功,一笑齐声海溯哄。四十六岁时,在条侯家作十rì赛,又与昊相遇,吴为他谱写《围棋歌》若干年后,约嘉靖末年,京师派领袖李时养成名时,鲍已与世长辞了。
李冲,永嘉人。较鲍一中晚出,是永嘉派的后起之秀。李冲正当壮盛之年,鲍一中已趋衰老,双方较量时,常为李冲所败。这时,永嘉的郡守正为永嘉修郡志,众议鲍一中的棋为第一品,李冲次之。但李冲不服,郡志因此未能修进围棋手的事略,成为千古遗恨。李冲晚年游京师,遇上崭露头角的,小李,(李时养),连连被池击败,从此,再也不收游京师与小李对抗了,最后卒于永嘉故乡。
周源,比李冲晚出,棋艺与李冲不相上下。
徐希圣,永嘉派中年岁最轻者,崭露头角,便一鸣惊人,可惜早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