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林记平价药铺
当然了,有长胜做例子,谨文自然对着刘县丞他们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大饼,又给他们讲了下新亭县的过去和现在。
听到谨文描述了一番新亭县的发家史,刘县丞他们个个激动坏了。
再贪的官,也盼望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富饶有钱,百姓安居乐业,只有自己管的地盘富庶了,才能贪到银子。
穷得鸟不拉屎的地方,你再刮地三尺,也是刮不了多少油水的。
刘县丞他们在这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饱受捞不着油水之苦,听到新亭县老百姓现在个个富得流油,忍不住问道:“葛大人,新亭县的老百姓真的过上了读书不收钱,家家户户可以吃上肉的好日子?”
谨文一脸得意:“这事儿皇上亲自派人前来核实过,我还能骗你们?你们不看邸报吗?”
刘县丞几个不好意思的摇摇头,茅县太穷了,已经被上头遗忘了,邸报什么的前几年还有,这两年都没人送了。
谨文一脸无语,觉得皇上和太上皇两个也是个人才,总会在大雍境内找到最穷最偏的地方留给自己父子发挥才能。
想必他们爷孙找到这两个地方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吧。
千里之外的宇文宸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好吧,勤劳致富先从种棉花开始吧!反正他从家里带来了大量的棉花种子。
谨文决定棉花种子免费发给老百姓,让他们开荒种棉花,种好的棉花县府收购。
当然了,你免费拿了种子,就得保证交多少斤棉花上来,收购的棉花根据质量分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的价格不一样。
但最次等的棉花收购价格,也很可观了,比一般的粮食贵。
谨文贴出告示,又让衙役们下到各个乡村去宣传。
官府出种子种棉花,种的棉花官府又高价回收!感情自己就出了把力就挣到大把的铜板!
老百姓个个激动坏了,这是天上掉大饼的好事啊。咱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力气啊!
有老成些的人又问:“大人啊,这是天大的好事,可咱没种过啊,万一种坏了……咱们可赔不起种子钱啊!”
谨文让他们放心,自己带来了几位种棉高手,专门负责教他们如何种出高质量的棉花。
不光免费领种子,种的棉花不愁销路,还可以多学一门技术。
老百姓种棉花的热情更高了。
这是自己的第一个政策,谨文也不敢马虎,带着几个种棉高手敲定了一些水多的地方开始种植棉花。
要种棉花的老百姓太多,谨文带来的棉花种子几天就发完了。
领到种子的老百姓签了合约,按了手印,大家按合同办事。
谨文让刘县丞找了几块地,让带来的种棉能手手把手的教茅县的老百姓如何种出高质量的棉花来。
他一来就忙得脚不沾地,月丫和林郎中也不闲着。
爷孙俩快速的在县城偏僻的地方找到一个大院子,带人收拾了一下,买了几排柜子,开起了医馆。
药材从新亭县带来了几车,路上又陆陆续续的补充了一些药材。
谨文亲自站台,把林记平价医馆好好宣传了一把,重点宣传这是一个平价医馆,专门为老百姓治病。
现代人生活条件这么好,都不敢去医院,何况在古代,还是个贫穷的边远小城。
县里的老百姓将信将疑,不敢相信有这等好事。
这些药,咱们这些穷苦老百姓也可以吃吗?
听到围在一旁的老百姓的问话,林郎中的心里头酸酸的。
他对谨文道:“乖徒弟,咱们又不缺钱,要不干脆来个一个月义诊吧,不收诊金,不收药钱。”
谨文看了看围在周围那些衣衫褴褛的老百姓,点点头:“这里的老百姓确实很苦,你想免费就免费吧,反正咱们负担得起。”
林郎中道:“我自己有钱,不用你出。”
听说林记医馆义诊一个月,汤药免费,老百姓呼啦啦全围了上来。
林郎中和月丫两人晕头转向忙了一个月,虽然没收到药钱,但是天天有人送水果,蔬菜,鸡,鸡蛋,还有海鲜。
林郎中和月丫忙着义诊,那些个同来的车夫则开始买地买坡种药材。他们这些无家可归的残疾退伍兵,跟着林郎中几年,有的在新亭县娶妻生子,这次林郎中来南边,有一小半的人都愿意跟着林郎中一起走。
这些人种了几年的药材,个个可以独挡一面,对于药材的种植,完全不用林郎中操心了。
林郎中和月丫的医术可不是吹的,经过一个月的义诊,治好了大把的病人,林记医馆大小神医的名声一下子就传遍了茅县及周边的县城。
有的有钱人家驾着马车来找他看病,对于他们这些有钱人,林郎中开头都不肯治。
那些慕名而来的有钱人见了林郎中拽拽的样子,越发的相信他的医术。
特別是看到他当场给人接骨,缝合伤口,当真称得一声神医。
那些有钱人没有办法,只能砸下重金,一边砸一边惴惴,生怕林神医不食人间烟火,视金钱如粪土。
好在林神医拽是拽,还是接地气的,当年三不治原则因杜云韶,袁十六破了功,也就把自己定的规矩丢一边去了。
现在见这些有钱人砸的诊金一个比一个多,自然不会与钱过不去。
多收这些人的诊金,又可以多买些药材来给那些穷苦的老百姓看病,杀富济贫呢,多好。
林郎中一副拽上天的样子收了钱,看了病。他越是这样,那些个有钱人越觉得自己找对了人。
神医,都是有脾气滴!
好在林神医真有好几把刷子,能救活的在他的诊治下都药到病除,实在无力回天的,他只收一点诊金,其余的钱原路返还。
搞得那些有钱人,见到林郎中收钱,就跪下来磕头感谢,见到林郎中退钱,如丧考妣。
因为林郎中,茅县的县城里都热闹了起来。
人流量一多,做生意的人就多了起来,县城多了一丝繁荣的气息。
刘县丞他们对谨文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果真是有本事的人呢,这才多少时间呢,茅县就变了许多。
棉花的种子种下后,谨文又抄自家老爹的经验,搞了个小猪无息贷。
现在家家种红薯,不养猪那些个红薯藤可惜了。
县衙帐上只几两碎银子,谨文都不忍心花掉,只好自掏腰包,买来一些小猪崽,让一些没钱买猪崽的老百姓领回去,签个借条,等过年时猪养肥了再还钱。
当然这些小猪崽不是是个人都可以领的,是经过各位里正,各位村长依据村里没钱养猪,又老实肯干的人家报上的名单。
谨文事前丑话说在前头,村长,里正对报上的名单负责,如果因为他们弄虚作假而收不回钱,就由村长里正赔偿。
并且,他会不定时的去各个乡,村去回访,看这些小猪崽是不是落到真正穷人的手里。
听了知县大人的话,村长里正对于上报的名单还是挺公平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