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可能大旱
「你明日是不是休沐?」
洗漱好的林希坐在梳妆镜前梳着长长的一头秀发,挑起一缕发丝放在手中欣赏,真是不敢相信,这顺滑的触感,这浓密的发量。
她穿越前的头发因为经常加班熬夜改漏洞大把大把掉的差不多了,所以无论如何她都会好好爱惜她这头乌黑亮丽又浓密的头发。
李书言斜靠在床头上,手中捧着一本书籍在看,闻言淡淡的应了一声,「是。」
「陈大人是不是确定要升官了?」今天白日里她就隐约感到陈夫人比以往还要开心,一整日都是笑呵呵的。
「文书应该过两日就要下来,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近段时间翰林院的人心浮动,一直为了这个空缺而走动,最终花落陈大人头上。
「那他还是蛮厉害的。」林希只见过陈大人一两面,是个儒雅但又透着精明的人,三十岁出头就爬到从六品,日后的成就肯定不止如此。jj.br>
尤其从他未纳一妾的行为上来看,她对陈大人的好感又添一层。
「那陈大人升官了,他原来的官位不是空缺出来了,那肯定有人要补上,那你有没有可能升官?」
这个纯粹的是她异想天开,李书言上任以来也就两三个月,光是资历这一项就站不住脚。
闻言,李书言放下手中的书籍,轻笑了一声,看向林希打趣道,「让娘子失望了,是为夫的不是。」
「哼,笑什么笑。」林希轻哼了一声,放下手中的梳子,起身往床的方向走去,准备爬上床的时候又说了一句,「本来就是啊,总要有点野心在的吧,这有空位出来,好歹也要争取一下哇,否则就算天上掉馅饼也不会掉到你头上的。」
「是,娘子说的是,为夫受教了。」
说完还做作的朝林希拱了拱手,被一巴掌拍开。
等爬上床的里侧后,掀开被子的一侧,林希整个身子钻了进去,调整了睡姿没一会儿,又嫌热将身上的薄被子一脚踢开。
又把李书言往边上推了推,「你离我远点,你个大暖炉。」
现在的这个天气,如果就她一个人睡倒也不会觉得太热,但边上有个移动暖炉,就会感觉特别热。
「是谁天冷的时候抱着我不撒手?」李书言也不甘示弱的反击。
「是谁?是谁?反正不是我。」林希心虚的摸了摸鼻子,眼神飘忽不定来个死不认账。
「是吗?」李书言侧身俯视着林希,他倒是蛮喜欢跟林希贴贴的,因为林希身上凉凉的,很舒服。
「是……是啊,好了,你不要打扰我了,我要睡觉了,晚安。」说完直接闭上灵动的眼睛,假意地打起鼾来。
她想混过去,也要看李书言答不答应。
尤其明日是休沐日,他可不想这般早入睡。
舔了舔后槽牙,低眉看下身下的女子眼睫毛一直在微微颤栗,忍不住的笑了,怎么看都觉得可爱。
他的手也不老实的探去,「娘子,良辰美景用来睡觉太浪费了,还是同为夫一起探索生命的奥妙吧。」
还没等林希反应过来,她就被吃光光了。
天气越来越热了,陈夫人以往常举办的宴会也暂停了,期间也就举办了一次她夫君的升迁宴。
这天气没人愿意去参加宴会,热的黏糊糊的,都不想动弹。
「晴月,我们的米面多买一点,存起来。」院子里有个小小的地窖,刚好用来存粮。
抬头看着窗外的天色,只觉得这天热的不寻常,前几年的夏天虽然也热,但完全是个舒适的温度。
古代的环境还没有经过工业的污染,所以即便热也不是很难忍受。
但最近这段时间,她总感觉这个热度到了四十度,尤其这段日子都没下过雨,不应该啊。
以往的夏天总是会有午后雷阵雨,今年入夏之后就只下过一场雨,按照这个形式下去,今年的收成堪忧。
只能暗暗祈祷早日下雨吧。
想了想,书信了一封回王家村,叮嘱二根叔今年收成的粮食不要卖了,帮她存进山脚下她家的地窖里。
又书信跟大嫂说了一下这个发现,今年家里的收成最好不要卖。
她隐隐有种不好的感觉。
等李书言归家后,她将她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同他说了一下,他也十分认同。
「最怕的是瘟疫,每逢大灾之后瘟疫接踵而来。」林希有些忧心忡忡的,瘟疫通常来的迅猛,一来便要死伤不知多少人,「若是能预防就好了。」
「预防?」李书言头次听说,一般都是天灾瘟疫发生后进行补救,很少进行预防。
「是啊。」于是林希用她有限的预防知识同李书言简单说了一下她的见解。
听了一席话的李书言,当夜就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思考他娘子的话中意思。
都快九月份了,天还没有下雨。
地里的农民,看着田地里的庄稼止不住的发愁,只能从河流或井里面挑水灌溉,否则很有可能颗粒无收。
为了水打起来的村子已经不在少数,只是还在可控制范围内,而且也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只是要吃点苦头,从远一点的河流挑水而已。
等到秋收完毕后,收成果然比往年低了三成左右,粮价也开始悄悄的往上升。
接下来一直到年底下过的雨屈指可数,而且都是毛毛细雨,或者短暂的大雨,根本解决不了什么。
户部尚书也就是徐若昭的爷爷徐大人对着今年的税赋狠狠的皱了皱眉头,这样的数字上交上去,圣上定然要大怒。
可这天要不下雨,他也没有办法。
钦天监观察天象,不断地推算节气,不安的感觉也隐隐升起。
天不下雨就算大臣不说,圣上也是知道的,他又不是傻子,没有自己的判断力。
某日在朝会上问百官可有解决办,百官叽叽喳喳的什么也没有讨论出来。
圣上失望的退了朝,到御书房后,又召集重臣进行讨论,还是什么都没有讨论出来,这些大臣们的建议也不过是开仓振粮而已。
治标不治本。
这些赈灾粮下发下去,能有多少到百姓手里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