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糜竺上洛闻噩耗 潘凤雪夜入寿春

第51章 糜竺上洛闻噩耗 潘凤雪夜入寿春

张飞不是后世穿越来的,当然不知道这两个人在史书上留名的唯一原因就是刺杀了他。此时反而还觉得这两个人临危不乱,颇有胆识。当下便下令将这二人提拔到自己的亲兵部曲中,为左右司马。

若是潘凤知道此事,定然会力阻此事,只不过他现在统领神机营,负责军情侦查,也无暇顾及这种小事了。

吕布突袭粮道未果,斥候又被神机营的火长矛骑兵压制,只得回营固守。一时间,三方势力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又陷入了看似没有尽头的对峙之中。

这一日,糜竺向刘备进谏道:“主公,若是今冬淮南大旱,则不唯袁术军乏粮,只怕淮南百姓也无果腹之食。依在下之见,不若未雨绸缪,先从许都运来救灾粮食。等到袁术伏法之时,主公也好安民。”

其实这个主意乍一看也挺馊的,大将领军在外,给朝中写信,说我估计这地方要闹灾,所以你多给我点粮食用来救灾。这事让谁看都觉得你不光有反意,而且在侮辱朝廷的智商。

但是,放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却很有可能成功。此时朝廷里基本上是曹操说了算,但刘协和他身边的西凉兵还是让曹操十分忌惮。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曹操就要解决自己的名声和皇帝的名声此消彼长的问题。宛城新败之后,若是他拒绝赈灾粮的发放,必然会被董承等人在此事上大做文章。最后也许导致曹操的军队被董承等人夺走。

有鉴于此,曹操绝对不会拒绝增粮的要求。所以刘备采纳了糜竺的建议,并派遣其为使者,赶赴许都,请益粮草。

豫州黄巾,在曹操的数次清剿之下,只剩下些残兵败将,躲进深山老林。这些人中又有一大部分人或被抓去屯田,或去江夏谋生。此时仍然啸聚山林的,都是极少数的亡命之徒。

糜竺轻装简从,一路上避开小路,虽然绕了不少远路,倒也少了不少事端。他从刘备军前动身时是七月,到许都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了。

自从宛城兵败,曹操就把目光看向了关中。征战关中的重要意义,就是获得西凉兵的控制权。控制了西凉兵,他才能控制皇帝,也才能真正一言九鼎。而不是现在做什么事情都要瞻前顾后的。

曹操放下给皇帝写的奏章,他表举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等西凉军众将讨伐李傕。

李傕、郭汜二人在长安对刘协诸多无礼之处,现在郭汜已死于其部将伍习之手,部众也被李傕给吞并。西凉军现在正是人心惶惶之时,此时若是自己出兵,只怕西凉兵反而联合起来。

但若是让皇帝下旨让他们自相残杀,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况且杨奉与段煨等不睦,自然希望借助李傕的手去削弱他们的力量。

曹操对段煨此人还是颇为欣赏的,他是董卓之后西凉军中少有的能镇抚一方的人物。关中残破,若使段煨主政,倒是还能使关中恢复些元气。

写好奏章,曹操按上封泥,令门下近侍送去御前司。此时尚书台被曹操控制,所以曹操估计刘协不会批准的奏章都送到尚书台自己批,估计他会批准的才会送到他面前。

做好了这些准备之后,又听阍人上前通报道:“左将军随军长史糜竺糜子仲求见。”

曹操已经接到了刘备之前报捷的本章,上奏天子,拜羽为偏将军,封汉寿亭侯。又过了几个月,却未接到任何军报,以为军情有变,急忙请见。

糜竺进来,向曹操行礼,曹操急忙问道:“子仲原来,可是玄德军前有何变故么?”

糜竺道:“有劳明公挂怀,吕布与袁术联合,左将军一时之间难以渡淮。竺启程之前,吕布偷袭粮道,被翼德将军小败一阵,也是无力进军。”

曹操道:“若果无力再进,不妨姑且退兵还朝。明春再战不迟。”

糜竺躬身道:“左将军看出淮南今冬将有大旱,贼军必定乏粮,届时袁术逆贼,一鼓可平也。左将军虑淮南之民亦乏食,故请朝廷先发赈灾粮秣至军前,以免到时候百姓死伤众多,大伤司空盛德。”

糜竺自己也知道这种要求不是很合理,他提出这主意的时候也是仗着曹操现在不敢拒绝。谁知道曹操听到以后,竟然直接点头答应了。

“子仲所言甚是,赈济灾民之事不可轻忽。”

曹操虽然口中这么说,但看他神情,似乎另有所思。

糜竺还想去刘备家里看看,便要告辞,却被曹操留住,曹操说道:“今年天气严寒,吾这里有一件狐裘,乃天子所赐,请子仲帮忙带去玄德军前。”

说到这里,糜竺心中更是疑窦丛生。要说让他帮忙带件衣服这没什么,可是谁都知道天子在东归洛阳的时候把什么都丢下了,几乎是只身逃回洛阳的。哪里来的狐裘?再加上曹操神情颇为不对,糜竺不由得心中生疑。

糜竺是刘备属下长史,自然不会跟曹操多客气,便直言相询。曹操几次顾左右而言他,最后终于是说了出来。

原来就在前些日子,因天气突然转寒,许都闹了一场瘟疫。而左将军府也被瘟疫波及,刘备之母张氏、妻陈氏、长子封悉病殁。妾糜氏也染了病,所赖身子尚壮实,服了药后便已见轻。

曹操只怕刘备在军前得知家中噩耗,举动失措,故而一直没有把消息告诉刘备。今日遇见糜竺,只觉得说也不对,不说也不对。

糜竺得知讯息,也是十分为难。不过得知自己妹妹无恙,倒是让安心不少。对于曹操国事为重的决定,糜竺却以为以刘备的心性,虽然伤心,却不会落魄,更不会因此而坏了国家大事。

糜竺带着大车粮草从许都赶赴军前之时,潘凤却在为军中的另外一件补给发愁。

汉末正好是地球的一个冰期,而且是越来越冷,到南北朝时会发展到巅峰。按照记载,在当时,淮河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冰封的,近海地区也会结冰。甚至相当于现代广东地区的交州都会下大雪。至于北方,幽州一年有一半时间都是极寒天气。

所以此时天下诸侯基本上谁都不会在冬天出兵打仗。冬天缩在点着炭火的屋子里都会冻死人,更何况穿着单薄的铁甲出去打仗?至于御寒衣物,此时御寒衣物大约有四种,但不是太过昂贵,就是不便厮杀。

汉时御寒衣物,最好的当然是毛皮;其次便是将漂煮蚕茧时所得的绵絮缝在两层布间。这两样都是又轻便又保暖的,虽不是富贵人家专用,但也不是人人都穿得起的。

汉时贫民最常穿的御寒衣物,要不就是用楮树皮做成的纸蒸煮、压制,加入胡桃增加柔软度做成的纸袄,要不就是用麻、葛、柳絮、芦花等物填充的缊袍。

这两样东西虽然也能勉强御寒,但是日常穿着尚嫌笨重,又何况是军中厮杀?故而除了一些精锐士兵会有一身皮裘,军中一般并不配发御寒衣服。

但现在潘凤要在冬天进兵,那除了填饱士兵的肚子,还得想办法让他们穿暖才行。

若论最经济、最轻便、保暖效果最好的东西,当然无过于棉花。棉花时称木绵,自博望侯张骞由西域带来也有了三百多年了。

只不过这东西需要手工剥除棉籽,还要弹松棉絮才能纺线织布。其所用的纺织用具颇不同于民间常用于麻、葛、丝的纺织用具。因此此时虽有棉布,亦有白氎、帛絮、榻布之名,但多产于西域与西南夷人中,运到中原以后,价抵千金,纵然是富贵人家,也难得穿一件,更何况给大军配齐?

江夏虽然富庶,但也不过是粮、铁二项产业,虽有铜矿能铸钱,但是要给郡中百姓发钱粮,也留不下多少来。虽有蓄养牛羊的养殖场,能得牛皮制靴,羊皮制裘,那也最多供上神机营所需,想要给数万大军都穿上一件羊皮裘,是痴人说梦。

潘凤也曾与刘备言到此事,刘备也无法可想。只能令后勤官员尽量采买些纸袄缊袍。

到了十一月份时,淮河已然封冻,人马大车皆可通行。不过袁术军的大营却没有丝毫反应,一来是他们确信这等严冬,就算是刘备也无法进军。若是刘备军当真在冬天进军,那不需要他们出手,冬天的严寒就会击败他们。

二来则是淮南今冬的大旱,确实严重,军中尚可支撑,民间已经到处是人相食的景象了。

此时的寿春街头,到处都可见到冻饿而死的贫民。少数还没死的,正在把那些饿殍扔进锅里煮熟分食之。他们的眼神中毫无神采,因为他们知道,也许明天,这就是他们的命运。

他们活着的唯一证明,就是还能吃掉别人,无论这个人曾经是他们的知交好友,还是挚年景啊。”

杨老汉裹紧身上的几块破布,看着窗外的大雪喃喃的说道。他挨过了战火,挨过了饥荒,但似乎挨不过这场大雪了。

但他现在还活着,人只要活着,就得有点指望。借着这场大雪,今年的冬小麦一定丰收,到了明年春天开镰刀的时候,就能吃几顿饱饭了。

如果能活过今年的话。

只要能活过今年。

杨老汉重重的叹了口气,今年的天气冷成这样,朝廷却不见丝毫赈济,反而税赋更重。如今缸中无米,窖中无柴,怎么活的过去?

此时寿春宫中,沛相舒邵正大绑着,就要开刀问斩。

原来袁术从库中发米十万斛,让舒邵送至军前,但舒邵见到城中惨状,便自作主张,将米都发给了饥民。袁术闻知此事后便大怒,欲将舒邵问斩。

舒邵动情的描述外面百姓的惨状,并说道:“邵知当必死,故为之耳。宁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于涂炭。”

袁术被他说得感动了,亲自下马将他扶起,拉着他的手说道:“仲应,足下独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吾共之邪?”

然而,袁术的衰败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了。发往前线的粮草被部将陈兰、雷薄掠走,二人奔赴于灊山落草为寇,此事袁术虽然知道,但如此大雪,怎生行军?此时只好暂且听之任之。

但就在袁术认为绝对无法行军的大雪当中,一支白色的军队正在迅速向寿春靠近。

作为后世人,潘凤当然听过李愬雪夜入蔡州的事。这种天气的确很难作战,但同样意味着敌人不可能知道你的行动。因为所有斥候的行动几乎都被冻结了。

就连人手一件羊皮裘的神机营,在这种天气都不能单独行军,就更不用说其他斥候了。潘凤向刘备力陈此时出兵的突然性,终于获得刘备批准,将军中所有御寒衣物调来,带人在雪中日夜兼程行军,赶往寿春。

下雪天视野受限,夜间视野一样受限。但雪夜时分,天上的月光星光经过雪地反射,却反而能照亮前路。

潘凤率军神不知鬼不觉的摸到寿春城下,此时天上雪花飘飘而下,又是夜间,连城墙上的守军都已经撤了下去。

见到寿春城毫无防备的样子,潘凤心中不由得大喜。急令属下把准备好的东西带来,安在城门前。

只听轰的一声炸响,寿春城门登时被炸的粉碎,紧接着便就看见众多玄甲军,如同一条乌龙一般涌入城内。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吾乃上将潘凤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吾乃上将潘凤
上一章下一章

第51章 糜竺上洛闻噩耗 潘凤雪夜入寿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