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冲天大将军4
淮河防线失守,消息传到长安,朝廷上下大为惊恐,上下乱作一团。各镇兵马也大为惊恐,各种传言满天飞,有说黄巢的军队以人肉为食的,有说义军能腾云驾雾刀枪不入的等等,越传越邪乎,越传让人心里越没底,恐怖畏敌的情绪笼罩各路军队。
唐僖宗召集群臣商议,一派主张通过授予黄巢天平节度使来先行安抚,等各路兵马到位时再行剿灭,一派主张不能示敌以弱,只需要派兵守住重要关口,只要贼兵不能入关,掠夺一番,必定会返回江、淮一带,到时候再派兵围剿。唐僖宗拿不定主意,大宦官田令孜这时自告奋勇站了出来,请命带神策军把守潼关,田令孜放出豪言,人在潼关在,黄巢要想进长安,得先从自己尸体上踏过去。唐僖宗很感动,感叹关键时候还需要靠自己人啊,阿父就看你的了,决定让田令孜率领神策军十万余众东守潼关。
越过淮河,进入中原老家,义军群情振奋、斗志高昂,仗打的顺风顺水,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威风。先前留守山东茄礽山的义军也开始扬眉吐气,在朱温的率领下,从山中冲出,与黄巢大军汇合,黄巢众部一时达到60余万人,对外号称百万大军。
义军进入汝州后,黄巢向各藩镇发出通告,我这次带兵百万,目的是去攻取东都洛阳,识相的就守好你们自己的城池,别出来添乱,否则兵锋所向,后果难以预料,当然了,我们是义军,沿途不会烧杀抢劫的,顶多打打秋风,请大家多多理解多多配合。这个通告简明易懂,也很有效果,各州县长官都是聪明人,都选择放行,越通畅越好,于是黄巢军兵不血刃到了洛阳城下。
此时驻守洛阳的是老熟人齐克让,齐克让上次作为总招讨使,还没有黄巢正式对决,就因为内部不合,带兵退回了根据地兖州,导致淮河防线彻底崩溃,眼看黄巢势大,感觉兖州也没守不住,就重整军队,一路向西北撤到洛阳附近,想着可以歇一口气。想不到队友都是猪队友,让黄巢兵马这么快就到了洛阳城下。齐克让还是心里没有底,觉得洛阳无险可守,就继续撤退,带兵撤到潼关。老齐带军队一撤,洛阳留守刘允章就率领各司领导打开城门,欢迎黄巢军队进入洛阳,黄巢一看洛阳这帮大都市官员觉悟高素质高,就要求军队注意形象,所以洛阳城此时并没有遭到损坏。
公元880年12月,黄巢大军进入洛阳,义军纪律严明,只是“供顿而去,坊市晏然”。8年1月,黄巢在洛阳含元殿登基称帝,国号“大齐”,并发布诏书大赫天下,随后大封有功之臣,封尚让等四人为宰相、孟楷等为尚书兼军容使,封朱温等为诸卫大将军,封大诗人皮日休等为翰林学士,同时下令,原唐朝官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官复原职,整体上大家都很满意,三品以上大官都照顾了自己人,四品以下官员还是以前的唐朝官员团结了大多数,大家其乐融融,团结在黄巢的周围,为下一步目标攻取唐朝首都长安而奋斗。..
进攻长安必取潼关。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的交界处,是西进长安的咽喉要道,是关中的南大门,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
880年12月1日,黄巢大军兵临潼关,以大将尚让为先锋,开战前向齐克让发了一封恐吓信,“当年我军路过贵军猛将高骈的驻地,打得高骈像老鼠一样逃窜,你考虑考虑吧”。齐克让不用考虑,闭上眼就知道自己处境困难,目前只有1万多人,要命的是还缺乏物资粮食,但是已经退无可退了,身后就是潼关,潼关身后就是长安,再退回长安,这项上人头肯定立马被唐僖宗砍下,只有闭上眼守吧!
齐克让在潼关外安营扎寨,并派人火速向朝廷告急,请求支援。
守住潼关就等于守住了长安。
朝廷这边是大太监田令孜任总指挥,田令孜在黄巢军队未攻克洛阳时慷慨激昂,在朝堂上一副硬汉作派,可听说黄巢军队真的占领洛阳兵发潼关时,田令孜就身体不适了,只能在后方遥控指挥,派左军马军将张承范为先锋率神策军3000弓弩手前往潼关支援前线。
神策军是中央军,皆是长安豪富子弟,只是为了良好的工资待遇才贿赂宦官挂名军籍的,平日高车大马,悠然自得,未尝经历战争,中看不中用。所以一旦听说出征,吓得父子抱头相哭,为了逃避战事,就花钱让饥寒交迫的穷人代为出征。张承范很无奈,带着唐僖宗的口头承诺——我一定会再派援军的,带着一群就是从没拿过刀枪的穷人,饥寒交迫中从长安赶往潼关。
是的,没有军械、没有后勤,像一群逃难的流民,不说谁也没笑话谁,沿路全是逃难的灾民。路过华州时,华州已成为空城,所幸的是军械库里还有武器,粮仓里还有三日粮食,这支支援的队伍才有点军队的样子。紧赶慢赶,在11月底,这支援军终于到达潼关。
潼关外,战争已经打响。尚让率领大军漫山遍野而来,齐克让豁出去了率部抵抗,激战了一上午,打退了义军的进攻。看到中午了,双方退兵,按照惯例回去吃完饭再打,可齐克让这边竟然没有午饭,没办法啊军粮已完,齐克让只能鼓励将士奋勇再战,晚上大家吃好的。不一会儿,饱餐战饭的黄巢的大军就蜂拥而至,齐克让奋力作战,从午时一直到酉时,实在扛不住饥饿,士兵鼓噪起来,烧了营寨溃逃了。没办法,齐克让只好退入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