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是抡语不是论语
“课外知识?”
一听到这,五姐妹就不困了,表情好奇的看着枫,等待着他的下一句话。
“没错,今天就教你们抡语知识和带你们了解孔圣人。”
“论语?”
五姐妹一听到这里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瘫倒在了桌子上。
“什么啊...国文知识本来就难,论语更难!这完全就不是课外知识诶....”
尽管是五姐妹中国文最好的二乃和十分喜爱华夏历史的三玖在听到论语时都忍不住头疼了起来。
喵了眼东倒西歪的五姐妹,枫没有说话,只是写下了一顿话。
看着枫写下来的一行字,五姐妹眉头紧皱,满脸的疑惑。
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枫写下来的这句话是用中文写的。
枫翻译道:“你只知先生以德服人,却不知先生佩剑名德。”
听到这句话,五姐妹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什么意思啊?”
枫高深莫测的笑了笑,问道:“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
三玖想了想后,道:“这个我记得是‘君子不自重,就不令人敬畏’。”
枫摇了摇头,“不对。”
丢进嘴中一块曲奇饼干,枫说出了一句让人惊掉下巴的话。
“君子打人一定要下重手,不然就树立不了威信。”
一花:“咦?”
二乃:“!”
三玖:“.....”
四叶:“诶?”
五月:“?”
一时间,周围落针可闻,五姐妹的表情除了目瞪口呆还是目瞪口呆。
枫继续道:“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听到这个,二乃眼前一亮,连忙举起手,“我知道,我知道!”
“那二乃你来说说。”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边说着,二乃还骄傲的昂起了脑袋,等待着枫的夸奖。
然而枫却是摇了摇头,“不对。是即便你对待自己的兄弟父母再好,但是你忤逆与我,那我就会让你消失;不忤逆我,但是总是捣乱,我不会让那种人出现。”
“可,可是枫君你以前教的...”
“二乃同学,注意审题。我当时教的是课内知识论语,而今天教的是课外知识抡语。”
“论....抡?”
一花拿出了手机,看着屏幕问道:“神如月小弟,请问‘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什么意思?”
”夫子不想和你说话,施展起怪力将你打的神志不清。”
“........”
“那之将死,其言也善呢?”
“无论你之前多嚣张,在快被我打死的时候,也都会好好跟我说话。”
“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来到了这里,那么就安葬在这里吧。”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喜欢钱,所以拿走你的钱,这是很有道理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如果有三个我,那么我们的战力相当于一个师。”
“........”
“.........”
到最后,五姐妹再次瘫软了下去,今天这节课简直是给她们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三玖还是不感相信的问道:“夫子先生明明那么温文儒雅,怎么可能是这样。枫你是不是在骗我们?”
“还记得我刚刚写的那句话吗?”
四叶:“唔...我记得是‘你只知先生以德服人,却不知先生佩剑为德’。”
“不错。”枫而是站起身双手背后,一脸回忆之色的走动了起来。
“夫子身长九尺,浑身腱子肉,手里拿着剑,腰上别着弓,背后的肌肉隆起,隐隐浮现出一个狰狞的德字。”
看着五姐妹惊讶的眼神,枫继续慢步道:“世人只知夫子常常以德服人,以礼待人。却不知夫子左拳为仁,右拳为礼,配剑名德,配弓为理。”
“这...不会吧?”
三玖:“我记得我以前看过夫子先生的画像,明明是一个身形佝偻的儒雅先生。”
枫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世人丑化罢了。你当孔武有力是空穴来潮吗?”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可若是如此,为何夫子身边会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枫苦笑一声,摇头道:“夫子身长九尺,浑身腱子肉,手里拿着剑,腰上别着弓,背后站着几十号大汉,努力挤出一个狰狞的笑容,见人就问愿意跟他学习吗,谁敢不愿意?”
见五姐妹目瞪口呆的样子,枫又补充一句,“不然你们以为夫子为何能在那个战乱年代周游列国?可以理解为,春秋黑道。”
“夫子讲究以德服人,以理教人;三千弟子,七十二堂口;脚踏春秋十数国,公侯子爵皆避之;若有不从,德背一开,当即大喝一声:六十耳顺!”
四叶想了想后,弱弱的问了句:“神如月同学,六十耳顺...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抽你六十个大嘴巴子,才能让我心情顺畅。”
“撕.....”
熟读历史多年的三玖,这一刻眼神空洞的看着枫,世界观好似早已崩塌。
最后,五月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那为什么国文老师教的论...抡语和神如月同学你说的不一样?”
听到五月的问题,枫苦笑一声,《论语》实际上是是一个给道上立规矩的。‘论’在中文里是通假字,原名为《抡语》。”
想了想,枫又补充一句,“当然,在考试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审题,如果考论语你填抡语可能会被叫到办公室。”
随着手机闹铃的响声,宣告了家教的结束。
而枫不知道的是,在这之后,三玖翻烂了大量的春秋史记。就连其余姐妹也对华夏历史产生了好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