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移风易俗
陈三宝没想到大祭司竟然这么能,不仅给他解释了很多问题,甚至还承诺会帮助自己做梦,简直喜出望外。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要是大祭司像他师父那么强大的时候,能给他送回去?让他实现个穿越自由?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陈三宝搓了搓手,选择了闭嘴。
问题要一个一个问,要求要一个一个提,提多了大祭司估计又要「闭关」了。
接下来的陈三宝每天只等三件事:京城的消息、苗兰花的消息和大祭司的消息。
现在武玄沣回京,陈三宝的心每天都提的高高的,寝食难安。
他觉得自己像是刚参加完考试的考生,成绩不出来,每天便只剩下坐立不安。
这种巨大的悬念日日夜夜折磨着他,陈三宝就几天的工夫嘴上就起了一圈燎泡。
他恨不得自己再穿越一回,穿越到一切尘埃落定时,再以一个旁观者或后来者的角度回看这段时间,是不是就会轻松很多?
许百户等人如何能不明白他的顾虑,想要开解几句,想想又放弃了。
日子在焦急的等待下忽悠而逝,一晃便到了上元节。上元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按照惯例,汉人居住区往往会非常热闹,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花,大街小巷人流交织热闹不已。
然而西南毕竟是蛮夷居住之地,人家有自己的文化习俗,根本不过上元节。
为了宣传中原文化,加快移风易俗的过程,陈三宝下令所有衙门放假一天,修路工程也停工一天,共同庆祝此节日。
在西南各大城的主街举办花灯展,并将这一天的宵禁取消,允许小摊小贩沿街叫卖。
陈三宝还将桂阳城中几大商户召集过来,鼓励他们参与这次元宵节的筹办。
只要他们出资出力帮着朝廷把这次上元节活动办好,可免一个月的商税!
这诱惑不可谓不大,这几大商户都是京城的大商家设在西南的代理,看陈三宝给出这样的优惠,纷纷争着抢着表决心打算挣功劳。
这样,花灯、烟火、街景布置等几个大部头便被陈三宝给安排出去了。
此外,为了鼓励当地老百姓参与进来,陈三宝还设了好多彩头,只要能猜中简单的灯谜,便可获得彩头。
陈三宝没那么多浪漫细胞,觉得什么彩头都没有钱来的实在,干脆点:一等奖一名五两银子、二等奖五名三两银子,三等奖十名一两银子,幸运奖若干名十个铜板。
此外,为了推销汤圆,陈三宝还专门命人熬了好多汤圆,准备到了那天免费发放,但每人只能领取三个。
当然了,这项活动大商户们要是能参与更好。
整个西南一共有十二个大城,小城若干,这么一次活动下来,陈三宝拿出了一万两银子的预算。
然而计划是完美的,真到了上元节这天,情况却和陈三宝想的不太一样。
当天晚上大街上确实人来人往,看着美丽的花灯觉得甚是新奇,烟火也异常美丽,吃元宵的摊子前也排起了长长的长龙。
就是那个猜灯谜的时候,可谓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灯谜?啥玩意儿?说的都是什么啊?完全听不懂!
陈三宝简直e了,自己怎么这么蠢,光想着设彩头来招揽人气,却忘了这些蛮族不会汉话这回事了。
这是西南啊,可不是明水,这地方,说汉话的都少,别说懂那套之乎者也了。
为什么「擒贼擒王」的答案是捕头?
为什么「七仙女嫁出去一个」的答案是六神无主?七仙女还有一个主么?
搞不懂啊搞不懂,这汉人玩的都是什么东西?那五两银子三两银子的简直是骗人!
陈三宝看到本应该是重头戏的猜灯谜环节竟如此拉胯,当下都要急哭了。
他倒是想整点西南蛮人会的,关键他也不会说蛮人语啊!
难道他下次办花灯之前还得先开设几个学堂,让当地人先学习学习诗词歌赋?要不要这样?
好在,陈三宝在举办上元节节日时和当地的大家族打了招呼,像桂阳城的罗氏一听说这事,赶紧换了个他们自己都懂的方式,进行了补救。
整体而言,上元节活动虽然影响不大,收效甚微,但这毕竟是一种文化宣传,哪怕其中有点波折,最后也算圆满完成。
这事之后,陈三宝痛定思痛,觉得要想移风易俗,还得从教育入手。
如果他们不学习中原的文化,连他们的字都不认识,又如何能读懂官府的公告?如何进行一点点的改变。
所以建立学堂成为了当务之急!
陈三宝决定在西南每个大城都建一个公共学堂,采取明水的模式,学堂分成几个阶段,开蒙班和晋升班两种。
但西南毕竟太大,人口又多,不是明水那样几个钱就能打发的,考虑到经费问题,陈三宝决定只有西南夷里的大族家子弟才有资格进入公共学堂。
此外公共学堂也不是不收费,书本费用自理,束脩则相对较低。如果有富户想要入学也不是不可,但要为学堂捐钱才可取得入学资格。
为了避免那些大族的孩子们不来上学,陈三宝规定,但凡晋升班里成绩十分优秀的,只要参加大周的科考通过秀才的学子,即可到西南官府任职。
这个政策一提出来,当下便获得了所有人的同意。
但他的草案毕竟粗糙,几个幕僚拿到草案后,在他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充。
比如穷苦人家的孩子也可以入学,并且束脩免费,但时限只有两年。
再比如说,如果穷苦人家的孩子有那天资卓越的,也可以将明水的那套奖励方案拿过来,成绩好的有物资上的奖励。
取得秀才资格即能做官这一点,也要有个时间限制——十五年。
十五年后,整个西南的用人体系全部纳入大周的运行体系,不再另设。
最开始在十二个主城设立学堂,待过个十年八年,效果初显后,再扩展到周边小城。
经过连续几轮的修改,陈三宝自觉这个方案已经非常完美,便将此方案派人送到了京城,让武玄沣先审阅一下。
一旦他同意,陈三宝这边立即执行。
因为要筹办学堂又要修路,武玄沣最开始给的那五十万两便有些着紧,虽然现在各大商税也开始征缴,但毕竟刚刚开始,数量有限。
没办法,陈三宝再次给京城发信:要钱要人。
待时间划到二月末,在陈三宝千盼万盼中,他终于等到了京城的回信:一百万两经费和另外一批人——几个幕僚和兰花一行人。
「本王现在特别讨厌你来信,不是要钱就是要钱,还是要钱!
这也朝我要钱,那个也朝我要钱,本王也穷的很!
你要学会以西南为家,像对明水百姓一样对待西南蛮夷,为什么在明水就能自掏腰包,到了西南就要钱要钱要钱?!」
「云弗闵当初根本没留下多少钱财,你还是要加大人手抓捕云氏,说不定她的手里能有不少。如果你抓到他,我承诺分你一层!」
武玄沣这个瘪三!我给你打工,你还嫌我朝你要钱!要不要脸了?
云氏?也对,这女人说不准手里就有不少。决定了,再努力找找!
「你待在西南好好为哥哥搞事业,待哥哥功成名就了,记你一大功!」
「知道你那缺人,这是我以前在双河的时候提拔上来的几个人,现在调拨给你。」
「待你的学堂盖好,我会让郭小城再拨过去一批夫子。」
这还差不多,老板就要有个老板的样子,别什么都甩给下属好不。
整篇信里没有说一句京城的局势,但看武玄沣轻松的语气,陈三宝的心多少放下来点。
把银子放好后,陈三宝匆匆赶回了府城的后院,他的亲亲小媳妇儿终于来啦!
看着胖墩墩的小丫头,又长高了半头的狗蛋,丰腴不少的兰花,陈三宝内心满足。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