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行赏
开完会,刘寿又去查看了宛城的库房的粮草、军械。宛城作为南阳治所,仓库里自然是有弓弩的,不知为何白日交手时没有见过。
这个时代的弓弩,弓要勤练,基本上这些黄巾没人会用;弩却用起来不难,又很容易造成杀伤,只是装填有些麻烦。也许黄巾觉得,既然守城,倒腾弩具还不如城头扔锄头下来有用些,却不料张曼成出城而战,直接被击溃了。
回到南阳太守府又翻找了一顿,郡县志之类的记录都还在,只是之前那批郡吏不是被杀就是投降了黄巾,前年曾有一面之缘的郡丞侯进也已不知所踪。
整理了一圈,簿曹桓彝也已经起草好了递交朝廷的公文,刘寿秉烛亲手抄了一份,又分别给一年多没见的皇帝和太后写了私信问候,立即交给信使,快马送去洛阳。
至于安排内应之事,刘寿没有声张。此计可一而不可再,此战内应做得不算明显,大可不必弄得众人皆知。
入夜,刘寿让赵瑾、黄盖帮忙召集了这些内应,分别兑现了许诺,有想回家的都任命为乡、县吏、想跟着刘寿的则暗中先发放伍长的俸禄,待下次征兵后正式任命。
待他们退了出去。刘寿给赵瑾、黄盖各送了一件宛城府库里的玄铁宝甲,比普通制式更加灵活些,头盔是小甲片式的札盔,一看便知价值不菲。
赵瑾当即称谢。黄盖却有些犹豫道:“属下并无什么功绩…”
“公覆把守城门,所部无一人贪功追敌,殊也。”刘寿笑道。
黄盖于是开怀称谢。
说来黄盖也是初次临阵,行事克制、又能制约士卒,这般表现着实令人惊喜,来日当为世之名将。
----
次日,朝廷正式任命刘寿为南阳太守的文书就到了。
却原来,徐璆那边早已禀告临时任命一事,朝廷的委任也早就下达,只是因为黄巾当道,诏书不能抵达。此时黄巾已被驱散,使者自然是立即进入了宛城
得到正式任命的刘寿立即把跟随自己已久的骆俊拜为长史,夏馥掾、桓阶任功曹。
至于督邮、亭长、记室、阁下及诸曹书佐,刘寿按照战前的许诺,发文书去任命了出资出人支持自己作战的那些豪族的子弟。
自此,刘寿沉迷练兵,立志要打造一支岳家军那样秋毫无犯的军队,又屡屡亲自带兵清剿收编逃散在外的黄巾,政务皆托于骆俊。
骆俊那边布告安民,用城中空置的房屋安置了一批流民,又组织居民出城去被破坏的田里种植晚稻。不过几日,宛城已经被治理得初见成效了。
这日正是端午节,刘寿原想休整玩乐一日,正带着三千来人跑去溪边割艾草,突然骆俊派人飞马来报,说有朝廷特使到了。刘寿只好自己先回了城中。
诏曰:
“南阳太守、骑都尉皇子寿临难不屈,收复宛城,破贼有功…迁前中郎将,诏达十三日内入颍川,赵瑾为郡都尉,代行太守事”
刘寿、骆俊相视无语。
又来活了。
十三日到颍川,要走四百余里路,而自己部下多有步兵,按日里算,便是要走九日。这就是让刘寿立即出发了。
而且还失去了南阳太守的官职,赵瑾也要留下。
刘寿大概能猜到为何自己被如此急调过去。此时皇甫嵩、朱俊正被黄巾大军围困在长社城中,京师原本是让曹操去救援,现在大概还在征兵;见刘寿这边战报说已然大胜驱散了黄巾,又有二千余兵马,便急调他过去助战。
早前征召的郡吏书佐有些还没到任,刘寿只好写了一篇详述“他们家族尽忠报国、他们本人才学良好”的记录,连同自己还没捂热的南阳太守印绶一并叫人送给刺史徐璆,请他帮忙照看一下,确保这些人能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