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来自倭奴国的惊人收获
而另一半学员,则继续留在国子监深造的同时,还开始承担起了对今年新加入国子监学员的基础知识的教授。
王仁还提到了,今年希望进入国子监的学员数量十分庞大,光是报名的人就超过了五千。
哪怕严格筛选之后也留下了接近一千人,如今正在国子监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
王仁打算,等到这一批学员结业之后,全部放到最下面的府县去担任副职,然后捶打一番之后就能大用了。
朱棣其实也知道,成体系的培养新官员是需要时间的,急也急不来,所以点点头,也没再继续询问下去。
接下来朱棣与王仁诸亮三人,又就一些事情交换了意见。对下一步的政务院工作重点做出了一些微调。
接下来一直到过年前,朱棣每日都在忙碌着国事,作为一国之君,只要愿意干活,国事根本就是处理不完的。
而在忙碌国事之外,在徐妙云的安排下,所有纳入后宫的妃子全都按着顺序侍了寝,被朱棣真正收入了后宫。
眼看着永乐二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从倭奴国传回的战报却震惊了整个朝野。
征倭军在赵云的率领下,攻占了整个倭奴国的九州地区。
而原本盘踞在九州地区的倭奴国南天皇龟山,却在明军兵临城下之时,意外被刺客杀死。
而这刺客根本没有隐藏身份,直言不讳的表明了他是效忠于北天皇小松的倭奴国武士。
此次前来行刺南天皇龟山,是因为他听说传言龟山要投降大明,而北天皇小松不希望龟山成为倭奴国的耻辱,便动了杀心。
这个消息一传开之后,倭奴国其他地区忠于南天皇的大小势力都愤怒了,他们开始针对忠于北天皇小松的势力,展开了报复性攻击。
这就造成了明军还没有进攻,倭奴国他们自己人就已经打成了一锅粥。
对于这种局势,赵云也是乐见其成的,于是,他干脆调整了攻击的方向,顺着倭奴国沿海一路朝北进发。
终于,在永乐二年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征倭军占领了倭奴国的石见银山。
这座石见银山乃是征倭军出发前,朱棣特意交代赵云的,如果有条件就优先将这石见银山给拿下。
因为这座银山的白银储量十分恐怖,占领之后能够大大缓解大明目前的银荒。
而赵云在占领了石见银山之后,将勘测的结果快速传回了朝廷,引起的朝野上下的巨大反响。
因为仅仅只是已经探明的储量,这石见银山就能做到年产白银上百万两,而且还足够挖掘几十上百年之久。
如此巨大的白银产出,简直震惊了满朝文武和民间的官绅富户。
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在隔海相望的一个弹丸小国中,居然还隐藏着一笔如此巨大的财富。
所有一开始都不支持朱棣发动征倭战争的官员,这下全部都变得沉默了。
甚至有许多人都开始反思,自己以前对对外战争这件事情的理解,是不是出了什么差错?
比如征倭这一战,哪怕耗费再多的钱粮和兵力,只要最后战胜了倭奴国就赚大了。
其他的不说,光是这座石见银山,拿回来的收益,就已经是发动战争需要的钱财的无数倍了。
如此巨大的投入回报比,似乎冒点风险也值得。
除了公开送回的消息,赵云还送写了密信,送到了朱棣的手中。
在密信中,赵云告诉朱棣,仅仅是现在明军已经占领的区域之内,赵云就发现倭奴国的银铜矿产异常的丰富,绝不仅仅只是一座石见银山而已。
石见银山这件事,是之前朱棣交代过他的,如果占领了之后,就可以通过公开文书向朝廷报捷。
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朱棣希望让大明的官员和百姓都明白,战争有时候并不一定就是亏本的,只要计划周全计算得当,战争也是可以为国盈利的。
而除了石见银山之外发现的矿产,因为朱棣并没有说需要公开报告朝廷,所以赵云选择了用私信的方式汇报给朱棣。
在密信中,赵云海告诉朱棣,他预计整个倭奴国应该能在永乐三年之内就全部拿下。
但是对于倭奴的治理,赵云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在征服倭奴国的过程中,他发现这里的文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与大明别无二致,但实际上骨子里却有着极大的差异。
他发现倭奴国的人,从上到下都不讲究什么宽厚仁慈,他们讲究的就是弱肉强食。
按照大明的话说,这片倭奴国土地上的人无论高官贵族还是普通农民,全部都属于那种畏威而不怀德的性子。
你给他好处他不会记恩,反而随时想着反咬你一口,唯一能够让他们听话的方式,就只能采用酷烈的手段和严峻的刑法。
赵云之所以专门用密信告诉朱棣他的这个感受。
是因为他担心,大明朝廷还是会按照以往对待占领地区的态度,来治理倭奴国。
他估计治理效果会非常差,而且很有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整个统治体系就会被那些倭奴国人重新推翻。
到那时候,又得重新集结兵马进行跨海远征,这在赵云看来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如果有可能,他希望通过他的提醒,朱棣能够找出一种适合倭奴国的治理方法,以保证被征服的倭奴国彻底掀不起任何风浪。
收到赵云的密信后,朱棣有些意外,同时也感到非常欣慰。
倭奴国人的性子,他比其他所有人都更加清楚,所以对此他也早有准备和打算。
但是他对于赵云能够清楚的看清这一点,却感到非常的满意。
这说明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之后,赵云也开始了成长,视角也逐渐从纯粹的武将开始转向了全面。
这才是让朱棣感到欣慰的最主要原因。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永乐三年的元月。
就在上一次,因为赵云传回来的石见银山的消息,而掀起的热潮还没有消退的时候,新的更加让人震撼的消息又再度传了回来。
而这一次,消息的主角变成了大明晋王朱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