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嘉靖二十六年乡试
自从张信把自己记忆中的世界地理只是交给吴翰林后,每日吴翰林都会准时过来给张信请安,先把自己想问的问完了,再给张信开小灶学习怎么参与乡试
吴翰林: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第二场,试论一道,判,诏、诰、表内科一道。第三场,试经史,三场考试,分别在农历八月九日、十二日和进行。
考生入场,要经过严格的搜查,不许挟带其他物品。入场后,每一名考生由一名号军监视,防止作弊。黄昏时交卷,如果没有作完,给蜡烛3支,蜡尽还没有完卷,就要被请出考场了。每场考一天,入场前会搜身,检查全部的携带物品,考试用的笔墨纸砚都是现场领,不能自己带。考生能带的也就是饭食。
而考场内单人单间,角落有厕桶,考试期间只要你不作弊,交头接耳,你躺着睡觉都没人管你。顺天府看守的号兵比较特殊,都是京营的官兵,这点貌似对张师比较有利。
张信:什么意思不懂?
吴翰林:从你祖定兴王开始京营统领就一直是你张家人,之前是你祖父,又是你父亲,现在又是你叔父。京营的兵怎么能不给你面子,但也会对你不利就是如果你考中了,会遭人非议。
张信:我去,你这意思我考不中才合理,考中还是潜规则了?
吴翰林:张师尽管去,我在清流中还是有些声望,我会提前帮张师营造一些名声出去,避免出现这个问题。
张信:老吴你这让我说什么好呢?
吴翰林:虽然我们认识不多久,但是你的学识和见识让我觉得未来中华的历史上肯定有你一笔,说不定跟阳明先生一样能成为某一派的泰斗。
张信想着我就领先你们几百年的知识,这就泰斗了?你要知道其他穿越同行做的事情就不会这样夸我了。
八月的京城还有点热,华夏最恐怖的嘉靖二十六年科考乡试正式拉开帷幕。
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大部分人都是九天都住在考场里。
这样的考试与其说是考试,更多像是考学子们的文化水平和身体水平,难怪后世说德智体美劳,估计就是这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一大清早,京城公园门口,密密麻麻排了好多人,北方的学子虽然不如南方多,但这里好歹是京城,人数也有近千人。
人多,自然混乱,加上这群人自古就高傲,哪怕有京营的官军弹压,也有很多人挤来挤去,好像自己早点进去就能中举一样,知道后面有些贵族、大官子弟过来参加乡试才让一些刺头们安分,因为这些二代们才不会向丘八们怕得罪未来的官老爷,因为你当官有可能比我家官大吗?(以前可能会,但这年就不一定,能跟这次比出人才的也只有宋仁宗的嘉佑二年科举了)
张信凌晨就被母亲弄醒,穿戴好,带上自己身份凭证和考试用品外就是穿上了父亲张溶送来的一套皇家赏赐的长袍,骑上张溶的马,黑川和佟佳能等护卫穿戴好,骑着马跟在后面,进城后家丁家将都下马不行,前面由最高大的图哈牵马,气势做的非常足。
京城的大门要寅时才开,但这也看是针对谁,张信走的是安定门,守门的是张家家将,自家少爷来了肯定开门。
这时候丑时的钟声刚刚敲响。主考官员和士兵开始检查考生的凭证安排入场。张信这时候利用了一下勋贵的身份,寅时才将将到达公园门口,一到门口很多京营的士兵都向张信行礼,让很多排队的学子和二代们都羡慕不已。
进门时候直接有军官让张信进去也不检查,后面有人看到了刚发表意见就被京营士兵以有夹带为由拖走了。之后就再也没人敢说什么,特权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张信是那个爱的。
一进场就有士兵带着张信来到一间不错的号舍仔细看就发现这个号舍不一样,别人是两个木板,上面是桌子,下面是椅子,晚上可以拼一起当床。而张信的椅子上有毛皮垫资,垫子里面塞满了芦花和绒毛,坐起来很舒服。而且号舍里还有火盆和蜡烛,火盆是取暖和做饭的,蜡烛是计算考试时间的,蜡烛灭了就要停手,考试就结束了、
大概辰时全部考生都验完正身,在主考官的一声令下,大门关上了。
之后没多久考试开始的鼓声想起,号军们开始发试卷和草稿纸还有考试用的文房四宝。
之后主考官和监考官开始公布试题。
第一场考的是四,明初开科,《四书》义仅1题。洪武十七年后,改为3道题,但能力不够的人可以减1题,之后相沿未改。
张信看完试题,这次考孟子果然跟吴翰林说的差不多,不过要用八股文来回答,三天来答完这也挺折腾人的,先去做着吧,按照以前高考时候的习惯第一天张信先做草稿,晚上就拿出佳能女儿丽雅做的牛肉干烤熟了就吃。吃饱喝足了就把草稿归拢了一下。然后就直接睡觉,张信带了上好的皮子和被褥就直接睡。
可是半夜突然被人吵醒,竟然有人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号位点着了,连着旁边两位的位置都着了,相应的试卷也烧了,弄得旁边两边的人一阵凄惨的咆哮,然后就是追打烧铺位的那人。
很快几名军士过来,一人一棍子打晕了拖了出去。
这么一场意外让张信马上看了看自己的火盆和试卷发现都安全,但这时候都没了睡意,而是赶快把草稿誊写到试卷上,早早交卷免得夜长梦多。
天刚亮就誊写完了,检查了发现没有问题就在当日午前交了卷。不过交卷了还不能走,要等到酉时才能统一出去。
简单收拾了东西张信就出了考场,亲兵们看张信出来了立马牵来了一辆马车,马车上已经铺好了上好的狐狸皮褥子,而车内桂子安排的丫鬟花铃和佟佳能的女儿丽雅都在车里等着了。
张信也没多想就靠在丽雅的腿上睡着了,马车没有会英国公府,而是在旁边的赵家楼胡同英国公府的一个小宅子里过夜,因为明早还要提早去考场。
这晚张信不知道怎么睡着的,总感觉旁边有个人,等早上黑川催他起来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躺在丽雅的怀里睡觉,丽雅这时候其实也不大才14岁,但张母早就跟佟佳能的老婆瓜尔佳谈好了让丽雅给张信做个侍妾,古代都有给孩子找个大几岁的小老婆,一是可以照顾他,二也是能早点让他学会成年人的事儿。
可是亲娘啊,这事儿虽然好,但我才多大10岁不到,心有余力不足啊。
不过丽雅长得还是挺好的,等自己长大了,呵呵呵
第二天张信起的比较丑时二刻才起来,简单梳洗打扮后,慢悠悠的坐车来到京城贡院门口,依然走特殊通道进去。
这一次是乡试的第二轮,考试内容是论、诏诰表、判。论1道,诏诰表中选1道,判语5条。
论其实就是论述题,题目出自《四书》、》和其他官方规定的书籍。如成化十年顺天乡试,论题“大哉尧之为君”,即出自《论语·泰伯》。
诏诰表是入仕后可能会用到的文体。诏和诰一般是翰林官经常要用到的,尤其是负责文武官员诰敕的词臣,更是时时要用到。表则是一种章奏形式,一般节日或大事恭贺会用到。判语则是判案时所用的判文,所以判题均和判案有关
这个东西张信比较擅长后世张信好歹也做了几年项目经理,加上这一世熏陶写这些起来不要说太容易,第二天就写完了,只是按照要求第三天才交卷放出来。
只是到了最后一场就难很多
第三场是策,共5道,可以减2道。策与论不同,论是一般的论述题,表达自己对所问问题的理解;策则是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提出对策。论题很短,但策题都挺长,并且其中包含多个小问题。如正德八年应天府乡试的策题:乡试录上的试题大致包含上述内容。特别是《四书》、经义题,明清人文集中很少记载、
乡试试题一般都比较完整,但也有刊刻不精的。如万历四十三年浙江乡试,乡试录程文于《诗经·大雅》题内遗失“岂弟君子”四字,于《春秋》末题内遗失“宣公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二十二字。
好在这次张信考的题竟然被吴翰林蒙对了也是诗经中的: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就这八个字“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语出《诗经·商颂·玄鸟》。邦畿:指古代直属于天子的疆域。
张信看到这里有点傻了,不是题目太难,而是太巧了,这不就是说中华民族一家亲这回事儿吗,穿越前的国家已经宣传很多代了,张信对于怎么搞民族关系太了解了,用八股文洋洋洒洒的写了上千字,最后全部写完了还补充了一句大白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
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葵花籽一样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更具有凝聚力、更加更大的强大民族,为实现第二个仁宣之治目标、实现华夏民族伟大强盛而不断努力
张信也不知道后世这种大白话能不能忽悠到大明的这些官员们,不过想了想。管他呢,科举不中自己好歹也是勋贵也有一份不错的出路。
考试大家是考完了,但是考官们还得关在里面继续批阅试卷。这次的主考官是翰林院的内阁侍读学士,而后面的院试主考官就是大名鼎鼎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徐阶。而其他的考官也都是致仕的翰林或现任翰林总共6人
不过从这几百上千人中选出那么一百来人不算太难,难得是这是京城,考试的人里面家里有当官的估计就有三成以上,高官、勋贵子弟听说就是大几十人,这批阅试卷不只是看能力、也潜在要看张不长眼。
不过还好明朝这时候的科举考试已经不是看原试卷,而是由专门的小吏把试卷内的内容誊抄到一张新的纸上面,给考官阅卷,觉得好的就单独拿出后推荐给主考官。
顺天府的考官还有一个累的就是,其他地方考官看看第一场的八股文就可以判定好坏,而这里必须一个个的看完,不然后面哪个二代没中,找茬你得有理由,不能说就是草草看完了事。
而这边的主考官也累除了看推荐来的卷子,还要从没推荐来的卷子中找一找看一看,工作量比同样重要的南直隶累了不止一倍两倍。
张信这边枕着小丫头,坐车马车回到大兴的家里。来大明快10年的桂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大明女子,如果不是口音问题,根本没人会发现她是一个日本国人。
早早桂子就在门口等待着张信,这几年家中月银钱粮变得少了,还好锡伯那些人走的是公账不要张信他们养,不然现在估计只能住窝棚了。
中间张信也想中间搞点东西牟利,第一个就是想到贩盐,嘉靖年间盐价已经要400文一斤,而张信因为特别爱玩什么荒野求生,怎么通过海水、盐卤制盐全都门清,但现在也有个实实在在问题,他们到海边挺远,从海边运水过来是个非常折腾人的事儿。
不过也没怎么难道他,自己父亲不是在蓟镇当总兵吗,蓟镇就是现在的唐山,那附近的海域也归他管,而且蓟镇还有个重要职能就是管控草原一部的边贸。
于是张信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自己想去蓟镇看看他,顺便去海边玩玩。
没想到很快张溶就回信了,同时派来了自己的亲兵接张信母子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