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聊城大旱(12)
白梦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白色玉佩收回到自个儿的空间里头,这东西她得好好保存,以后说不准还能当个传家宝呢。
自此事以后,白梦对自家的安全问题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以后的事态必定会越来越严重,事关自身的安危,她必须得努力强大起来。
白梦想到就做,她先是在晚上到山上砍了一大堆的树木堆放在自家院墙周围以作遮掩,虽然这遮掩的效果不甚明显,但总归聊胜于无。
她可更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在锻炼身体上,无论如何,只要能练就跑得快的绝技,通俗的讲:无论敌人多么强大,只要你追不上我,都是白玩儿。
她每天清晨或是傍晚绕着后山跑上两三圈,从原来的跑一圈都要气喘吁吁,累得满头大汗,到现在她绕着后山跑三圈都不带喘气儿的。
白梦相信,就她现在这副体格,就算把她扔到战场上,她也是逃的最快的那个。
时间就在白梦每天坚持不懈的锻炼中缓缓流逝,聊城大旱的形势越发严峻。
白梦虽然没有亲自去过城里,但是她依然在清晨或者傍晚的时候去周围的村庄里瞧一瞧,竖起耳朵打听一下城里的消息。
就在这一日,她来到上河村。一家专门做豆腐的独居母女俩儿买豆腐和一大桶豆浆的时候,那家的女儿突然从外头跑过来,悄悄地对她守寡的母亲说道:
「大水哥和我说过了,前些日子他去城里买粮的时候发现城里现在乱的很。
听说那赫赫有名的李知府也带着一大家子跑路了,现在城里的富家老爷们带着家到南下逃荒去了,你说咱们要不要……」
这位卖豆腐的小姑娘穿着一身浅褐色的麻衣,一头略微有些泛黄的秀发被梳成了双平髻,微黄的皮肤透露出些许的红润,看上去倒是有一股青春的活力。
这姑娘说起口中那位大水哥时,脸颊通红,显然一副少女怀春的心思。
「够了!我一个没看住,你就又跑到老田家去见那个田大水了?」这位卖豆腐的寡母瞧着女儿不争气的样子,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这事儿我待会儿再和你说,现在咱家有客人来买豆腐,你去磨坊里搬一板子豆腐回来。」寡母对着唯一的女儿催促道。
「哦,好,我知道了。」姑娘听从娘亲的话,转身向着自家的磨坊跑去,没一会儿便提着一大板白嫩嫩的豆腐走了出来。
寡母指挥着女儿将这一板豆腐放到白梦带来的驴车车厢里,这姑娘这才注意到站在驴车旁边的白梦。
她还是头一次见到长相穿着如此出众的姑娘,比他们村的村花——村长家的闺女儿还要好上数十倍。
原本活泼开朗的姑娘下意识地缩了缩脚趾,想要遮挡住自己那破了一个大洞的布鞋,一股自卑感油然而生:「眼前这位怕不是哪家大家小姐吧?」
有白梦在身边,这卖豆腐的小姑娘变得拘谨起来,她小心翼翼的将豆腐放好,随后又按照母亲的吩咐提了一大桶干净香甜的豆浆放到了驴车的车厢里。
「东西都给您准备好了,您瞅瞅还有哪里什么不够?」小姑娘紧张地对白梦询问道。
「够了,没问题。」白梦上来驴车检查一下这板豆腐的新鲜程度和这一桶豆浆的味道,滋味儿十分纯正,是好东西。
检查完商品的质量,白梦心满意足地掏出自个儿的钱袋子,将银子递给了站在一旁的妇人。
那妇人接过银子,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一下银子的成色,见没有问题后便跑回房间拿出一大串铜钱找零。
白梦接过一串又一串的铜钱,将其贴心地放在自个儿的钱袋子里,随后便一脚跨上了驴车,晃晃悠悠地离开了卖豆腐的人家。
这小姑娘看着驴车离开的背影,久久不能回神。
「行了,别看了,人都走远了。」妇人对着女儿啐了一口,准备带她回家谈谈那「大水哥儿」的事情。
「说吧,怎么回事儿?你又跑到老田家去丢人现眼了吗?!」
妇人的眉头紧紧地皱着,她实在未曾想到:
自个儿从小养到大的女儿竟然未成婚便直接跑到人小伙子家里头,这让她以后怎么为女儿说门好亲事?!..
「你也知道那田大水家是上河村土生土长的人家,我和你爹是逃荒来的上河村,家底薄得很。」
妇人顿了顿,接着说道:「再加上你爹去世时花了不少银子,如今家里的外债才堪堪还清,就我们家的情况,田家是不可能把你娶进门的。」
「娘希望你能够安安分分的,等咱娘俩儿个多做些豆腐卖钱,攒够银子后就为你招个上门女婿,日后你也能够当家作主,不必瞧婆家的脸色。「
妇人对女儿可谓是掏心掏肺,她将女儿的未来都仔仔细细的规划好了,女儿若是能够按照他的想法生活下去,以后的日子不说大富大贵,也能安安稳稳和和美美的过下去。
可谁曾想到:少女怀春的心思竟然让女儿的性子野了起来。
「娘,我不要。」这姑娘脸上的神情满是抗拒,她的心中已经有大水哥了,再也容不下第二个人,此生她非大水哥不嫁。
上河村卖豆腐的母女两个正因为女儿家的小心思而闹得不可开交,买完豆腐回家的白梦可不知道这一起子官司。
她一回到家便把阿毛拴到了牲口棚里,随后往石槽头倒了些草料以奖励今天阿毛所做的贡献。
石槽的角落里,一公三母四只鸡彻底在这安下家来,因为白梦的精心照料,如今三只母鸡每天都能下三个蛋。
而且每个蛋下得又大又圆,时不时还能爆出几个双黄蛋,让白梦又多了几道难吃的菜肴。
翌日清晨,初升的太阳依旧火辣辣得让人睁不开眼,原本凉爽的早晨渐渐被炎热所取代,白日的温度比往常更要高得多。
现如今,整个聊城已经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当官的李知府跑了,有能耐的商户也跑了,聊城里头只剩下一群孤苦无依的百姓在煎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