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徐晓乐班师还朝

第619章 徐晓乐班师还朝

因征战西凉胜利,皇上李治又改大唐年号为“开耀”(681年9月)。

从大唐“仪凤”三年(678年)十月,李治御驾亲征西凉开始,历时三年的征西之战终于结束。

旨意到达西凉,鲁国公程咬金为大唐宣旨官于唐军军营设立香案,使西凉君臣往城外唐军军营听旨。

哈迷王率文武往唐军军营听唐天子旨意,山呼万岁!

徐晓乐按旨意,传令大军交割西凉等国战俘,诸国使臣感念唐朝皇帝仁慈,提出使本国使节往大唐参拜唐朝皇帝要求,愿意向唐称臣纳贡。

徐晓乐大喜允之,吩咐西凉太子乌鹰和诸国使节随大军东返,消息传出,竟是有西番七十二国使节随军俱往大唐京城。

唐军于西凉王城养兵数日,在西凉君臣及百姓的恭送下离开王城。

大军一路归心似箭,过了“玉龙”城,“芦花关”等西凉城池、关隘,收拢唐军于此的驻守兵将,使城池、关隘复归西凉将领守卫,大军渡过“沙江”后,按皇上旨意,于“沙江”东岸设立水寨驻守,归奉旨升任总督的“白虎关”的守将程处默节制。

大军兵进“寒江关”,樊梨花父亲樊洪携儿子及麾下众将出关迎接,设宴犒劳大军,官衙内家人团聚,徐晓乐于家宴上笑着说:“不如使此关交与两位舅子驻守,岳父、岳母大人等往京城享受荣华。”

樊洪闻言婉拒女婿好意,言及:“故土难离,单有女儿随夫往京城便了。”

徐晓乐闻言也不强求,笑着说:“哪日岳父、岳母大人思念女儿,尽可往京城相见。”

是夜,“寒江关”灯火通明,处处祥和。

天明,大军放炮开拔,樊梨花哭别父母、兄长。

大军在路非止一日,终至大唐“玉门关”,过关再行一月,前锋军已然临近长安。

为迎接征西凯旋大军,皇上李治、皇后武则天从洛阳皇宫驾临长安,得报征西大军离城不远,皇上、皇后携太子李显,满朝文武于长安城外数里地摆开仪仗,迎接大军。

徐晓乐得前军禀报皇上、皇后出城相迎,使大军整顿军容,旌旗招展,在数十将领的簇拥下催马往前。

见得前方皇帝仪仗,徐晓乐勒马缓行,见得皇上、皇后端坐临时建造的礼台之上,下马参拜。

“臣徐晓乐奉旨班师,请皇上、皇后检阅大军!”

李治闻言大喜,称贺唐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慰问大军兵将辛劳,待后封赏,传旨长安城数日军民同欢,大赦天下。

众军闻皇上旨意,欢声雷动,此起彼伏的呼声,使李治大感兴奋。

长安城外盛大的欢迎仪式后,徐晓乐交还征西元帅帅印,李治传旨鸿胪寺官员接待西凉太子,七十二国使节,使其择日上朝觐见。

接下来数日时间,朝廷对征西将士皆有封赏。

王凤儿封一品诰命夫人,卫国将军,樊梨花封一品诰命夫人,辅国将军,刁月娥为齐王徐天义女,封郡主、忠贞将军。

窦仙童、陈金定封一品诰命夫人,分别为安平将军、安远将军。

薛金莲封县主,定远将军。

窦一虎、薛应龙、刘浪、单思敬、罗章、秦梦、程大宝、尉迟小黑、李敏忠、房勇、杜子淹、魏无涯等十二位将军皆封总兵,分别于京城十六卫中担任军职。

薛仁贵封平阳郡公,右领军卫将军。

薛丁山封长安县公,左监门卫将军,赐府邸长安居住。

所有征西将士封赏完毕,这日早朝,百官齐聚,文武站立两班,有黄门官高呼徐晓乐上殿听封。

徐晓乐闻声进殿,参拜皇上、皇后,听得皇上李治说道。

“征西之战,你没有使朕失望,其功甚伟,奈何你小子年纪轻轻已然位高爵重,却让朕如何赏你?”

徐晓乐闻言,肃穆回道。

“臣不敢居功,征战西凉得胜非臣一人之力,乃万千军士舍命为国而就,不如皇上对征战西凉中死去的兵将建碑纪念,行文使地方官对亡者家属多加抚恤,免除数年税赋,至于臣,皇上如能赏赐几座荒山为臣封地,臣知足也!”

他这话前边使人佩服、赞赏,后边却是让满殿臣子暗忖这小子狡猾,想徐家最善于的便是将别人不知的事物、物种化腐朽为神奇,家族产业涉及酿酒、衣物、家具、蔬菜、粮食、矿山开采、奢侈品、冶炼、采油、兴办学校培养实用人才等与民生、军事息息相关的领域,不知聚了多少财物,说徐家如今富可敌国毫不为过,这小子今日所求,莫非这荒山上也能玩出什么花样?

诸位臣子如此着想,皇上、皇后却是将四只眼睛望着这小子一本正经的表情,皆是心中起疑这混蛋小子不知又打的什么主意。

此次却是皇上、皇后及所有的朝臣想多了,徐晓乐之所以如此说,其实是他征西归来,于“齐王府”中与父亲禀报征战之事时得父亲教诲,听父亲说道。

“征西凯旋,吾儿功高震主,恐怕对你、对徐家都不是什么好事,所谓;谦虚谨慎方为立身之道,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吾儿不如将功劳分给征战西凉战死的兵将,可要些不干紧要的赏赐,这样既能博个爱兵如子的美名,又能给皇上、朝臣认为你心性淡泊,看重财物,不恋权势的想法。位高权重,非我徐家所需,徐家家族紧要的是低调发展,使其有能力保护自身的利益便可,不管世间如何变化,朝代如何更迭,当于天下有一席之地,屹立不倒,世代皆为望族。”

听得父亲所说,徐晓乐一时间想通许多不理解、不明白之事,想徐家占据诺大地域,家族军队精锐,却不称霸、不做王,原来父亲早将天下大势看得清楚,宁愿使家族延续世代,不愿得数世风光,因子嗣争夺权势而四分五裂,终使家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听得徐晓乐这等淡泊名利的话语,李治、武则天却是想差了,心中皆存偏不让他如愿的想法。

如是徐天知道皇上此时的想法,一定会大笑天意弄人,事情有时总是会出于意料之外。

果不其然,只听李治于龙榻上开金口说道。

“赐封徐晓乐忠国公,一品骠骑大将军,掌管金吾卫执守东都洛阳,东都洛阳周星驰忠国公府邸,徐晓乐所奏照准,着有司衙门择地建造征西阵亡将士英雄碑,行文免除阵亡将士遗属三年税赋,抚恤金发放到位,凡衙门官员有舞弊、贪污者,皆以死罪论处。”

此上谕颁布,大唐军士皆感念皇上恩德,颂赞徐晓乐领兵有方,爱兵如子,齐王爷徐天教子有方,徐家家风贤德。

一时间,征战西凉阵亡将士家属多立生祠供奉徐天、徐晓乐父子塑像,使子孙铭记徐家恩情。

帝、后驾回东都洛阳,徐晓乐辞别父亲徐天,携二位夫人领金吾卫骑兵护驾,回到东都已是大唐“开耀”元年五月(682年2月)。

不久、皇上李治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又改大唐年号为“永淳”(682年3月)

其时,西突厥阿史那车簿率十姓贵族反唐,使兵包围“弓月城”,被朝廷新任安西都护王方翼破之,王方翼累功,本应封大唐夏州都督,却因王方翼乃废后王皇后族人不得重用,激起这厮兵变,勾连突厥贵族阿史那笃禄、阿史那元珍等反叛大唐,侵州并境。

朝廷接报边患,禀报皇上,李治旨意使薛丁山为主将,领兵五万平叛。

薛丁山领旨率军平叛,将叛军于“云州”一线击溃,此时,驻守大唐河源一线,应对吐蕃的李敬玄、黑齿常之二员将领,因采用徐晓乐设立峰火台示警的建议,使得蠢蠢欲动,又开始时常骚扰大唐边关的吐蕃军遭受重创,二次小规模的战斗使大唐边关得以安然无恙。

然而、战事顺利,却不料关中发生水、旱、蝗等自然灾害,使关中闹起粮荒,百姓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唐轶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唐轶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619章 徐晓乐班师还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