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鱼篓
他手里提着个竹篓,湿淋淋地往下滴水。
连带他的两个裤腿都湿淋淋的,比上头的颜色深一截。
王宝簪愣了愣。
便见他把竹篓放到地上,打开盖子一看,好家伙——
一篓子全是活蹦乱跳的鱼,大大小小足有二三十只!
“这么多鱼啊!”
王宝簪十分惊叹。
凌云横轻哼一声,“你不是要吃我打的鱼么,叉鱼我是……但用竹篓子捕鱼,我比村里的渔夫还强。”
他当时起篓子的时候看过了,渔夫就在他的边上起篓子,没他的多。
王宝簪见了鱼就忘了今日吵架之事,笑眯眯道:“哎呀,你可太厉害了,这么多鱼咱们怎么吃才好啊,就是做咸鱼也吃不完呀。”
她看着那个装鱼的篓子,忽然想到了什么。
“啊,我说你前几天老拿竹丝编什么呢,你还不告诉我,原来是憋着劲要捕大鱼给我看啊。”
说罢笑眯眯地盯着凌云横。
小样。
还跟年轻的时候,就爱在她面前表现他的厉害。
凌云横被看穿心思,微微面红,“村里的渔夫说那鲫鱼炖汤是最好的,你想不想吃?”
“吃吃吃。”
王宝簪十分给面子,“那我去帮你收拾鱼。”
凌云横道:“不用了,你怕杀鱼,还是我自己弄吧。”
说罢提起鱼篓往厨房去了。
留下王宝簪美滋滋的,回头去把她的花瓶摆上了桌,心想着一会儿就说是给他摘的。
反正他跟他大儿子一样好骗。
外头的禁军把今日的一切都看在眼中。
“和好了?”
“和好了。”
“可是我已经禀告楚国长公主了啊……”
前者被用力拍了一下脑袋,“谁叫你多事了?都说了太上皇和太后时常拌嘴吵架,一会儿就好的,从来没有隔夜仇,谁叫你多嘴去禀告的?”
“我哪想到能这么快啊……”
被打的人十分委屈,“今日皇上和二大王来过,太上皇和太后就拌嘴吵架了,我以为是件大事,所以——”
“狗屁,你就是图楚国公主府的赏银多,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小子正在攒钱娶媳妇儿呢!”
挨骂的人垂头丧气地离开,换岗的时候正遇上朱郎。
他听见刚才的话了。
“这个你拿着。”
朱郎递了一个荷包过去,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里头是银子。
那人愣了愣,连忙推辞,“这怎么行,无缘无故的,我怎么能要你的银子?”
这里的禁军都知道朱郎是驸马预备役,却也知道他家世不过比常人略好些,拿出这么多银子也是有难度的。
何况他平日乐善好施,一个月的俸禄大半都救济了有困难的兄弟,怎么好意思要他这么多银子呢?
朱郎微微笑道:“你不是要娶嫂子了吗?嫂子进门的事要紧,别拖了。这银子就当我随礼了,到时候喝喜酒别再找我要一份礼钱就行。”
要娶媳妇儿的禁军红了眼,用力拍拍他的肩膀,“好兄弟,你算是救了哥哥一命了。你不知道,你那嫂子她爹是个手握实权的县令,我这婚事要是办得不好看,这辈子在老丈人面前都抬不起头了……”
朱郎回以一笑,没说什么。
老丈人这事嘛,他也懂的。
……
刚写完《误情篇》的凌清圆,正在京城的风头上。
每日来公主府拜会的朝臣和文人墨客,多不胜数,还有许多进京赶考的学子。
凌清圆自然没空一个个都见过去,她手底下的门客幕僚便忙起来了,一个个都成了她的“代言人”,替她向人解释文意,分析原型,领会精神……
就在忙碌的当口,王三郎从外头进来,笑着递来一张小笺,“京郊的消息,太上皇和太后又拌嘴吵架了,请你去劝架呢。”
“噗嗤。”
凌清圆不禁好笑,“全天下哪对夫妇要拌嘴坏事,我都信,唯独他们……他们的感情是吵不坏的。”
自打凌云横逊位成了太上皇,夫妇两个远离朝政中心之后,凌云横一直很不习惯。
幸好有王宝簪这个爱说爱笑的,平日里总是逗着他,或笑或气,总归是让他不无聊了,习惯并享受起赋闲的生活。
王三郎点点头,他也是年少时就在宫里的,对太上皇和太后夫妇间的相处模式多少了解一些。
他道:“这几年倒是纪家那对吵得厉害,回回都要女相和顾府的柳夫人去劝。”
“那不一样。”
凌清圆摇摇头,“冠军侯是以郡王之礼下葬的,无论太上皇还是当今皇上,都对张家十分施恩。纪将军被高门的夫人压了一辈子,终于等到老丈人没了,夫人却比从前更风光更压着他了……他难免心里不舒服。”
“这还是纪将军的错。”
王三郎道:“有本事的男人不介意夫人比自己地位尊崇,地位是一回事,实力又是一回事。”
凌清圆看着他,不禁噗嗤一笑。
“不害臊,你是夸你自己呢。”
她取笑他,可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对的。
王三郎年少时就展现出天赋异禀,在禁军比武中一次次夺魁,却坚持要留在她身边做个小小亲卫。
即便他现在什么职权势力都没有,只有一个驸马都尉的空头衔,外头的人也不敢轻视他。
因为但凡在军中历练过的人都知道,王三郎这个响当当的名号,不是靠做了驸马得到的。
是他自己凭本事得来的。
凌清圆想了想,不禁摇头,“家家夫妇相处的模式不一样,我看张姨有时候气起来想杀了纪将军,真给她把刀,她也下不了手,还是顾姨说得对。”
“女相说什么?”
“她说啊……”
凌清圆看他一眼,“年少的时候还是得自己挑个可心可意的良人,这样将来的日子才能舒坦。”
比如他们,比如张斐斐和纪玉,比如顾明柔和裴俊,都是自己挑选的,而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王三郎想了想,忽然说出一句煞风景的话,“可我记得你说过,太上皇和太后,当年便不是自己挑选对方的,而是为了给哥嫂换亲才成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