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看病
到了医院,杨大刚去挂了号,看病的人不多,一会就叫到了杨爸。
大夫问了问杨爸病情,估计是肺里的炎症,得拍片子做检查,
小桃就和她妈说“妈,你们先和我爸看着病,我想去供销社看看,一会回来找你们”
小桃妈说行,给了小桃十元钱,五斤粮票,让她看着有什么结婚需要的先买着。
小桃出了医院,就拐到旁边的小巷子里,看看前后左右没有人,赶紧进入超市,
把上次拆好的大米抓了一把放在衣服兜里,又拿了一顶帽子,赶紧又出来。
小桃走到医院门口,看到有看自行车的老大爷,就走过去,笑着问“大爷,我想问您个事,”
“啥事啊?姑娘。”小桃说“我爸身体不好,在这里住院,我想着给他买点补身体的吃的,大爷您知道哪里能买到吗?”
大爷看了看小桃,凑近了一点,小声说“姑娘,我看你是个孝顺孩子,别人我可不说,
你顺着这条路下去,过两个路口,然后右拐,有个巷子,就在那里头。”
小桃按照老大爷的话,顺着路走,拐个弯,果然看见一片平房,里面有几条巷子,
靠右边的那条巷子里出来进去的人挺多,都神神秘秘的。
小桃心想,肯定就是这里了。
小桃走进巷子,里面有好多人摆着地摊。买东西的人也不少。
卖什么的都有,小桃看了看,还有倒卖粮票的。小桃往巷子里面走,迎面过来一个中年妇女,五号头,衣服也很行,看样子像个干部。
小桃迎了过去,轻轻拉了一下她的衣服,小声问“大姐,你要大米吗?”
中年妇女一愣,小声问“你有大米?”小桃点了点头。说“特别好的大米,很干净,你看”接着从衣服兜里抓了一小把。
中年妇女一看大米,眼睛都亮了,这个大米也太好了,粒粒晶莹剔透,都是长粒的,这得是特等的大米吧。
中年妇女赶紧拉着小桃走到一边的角落里,小声问,“姑娘,这大米怎么卖的,你有多少?”小桃说,“有三十斤,比供销社贵两角钱,要是没有粮票就贵三角钱,大姐你看怎么样?”
中年妇女说“行,我家就在后边,我去给你拿钱,大米在哪,”“在我哥那里,离着不远,我看看大姐你家在哪,我给送过去。”中年妇女拉着小桃就走。
走了有五六分钟,到了一个家属院,中年妇女说“我家就在这里,我回去拿钱,你去拿大米,一会我就出来”
小桃说“行,就是大姐你得自己拿个袋子装”大姐答应了。
小桃就往回走,找了个没人的巷子,把装着大米的编织袋拿了出来。
拎着走到家属院门口,就看着大姐已经等着了。
把大米倒在大姐拿的米袋子里,小桃说“大姐,你找个地方称一下吗?我是在家称好了30斤。”
大姐说不用,拎着感觉就差不多,等一会回家去称,这个大米你还有吗?要是有的话我还要。”
小桃说“今年丰收,大米还有,都是新米,大姐你要是还要过几天我给你送来。”
大姐说“太好了,我还要,家里人口多,供应细粮不够吃,也都想吃点精细粮。
这是三十斤粮票,大米供销社卖一角五一斤,我给你五十一元,你看对吧?”
小桃接过钱和粮票,笑着说“大姐对,过两天我就给你送来。还有白面,你要是要的话我也拿点”
大姐说“我各要100斤,行不?”“行,我过两天过来还是在这里等你吗?”
小桃问。“我在棉纺厂的工会上班,你过来的时候去棉纺厂找刘会长就行。”大姐说。“好的,刘大姐,我记住了。”
小桃和刘大姐分开,摸着兜里的钱和粮票,可开心了,终于有钱了,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啊!
以前的小桃从来没缺过钱,现在兜里充实了,感觉人都自信了,嘿嘿,小桃在心里偷着乐。
小桃看看天上,这会儿也快中午了,小桃就往回走,路过供销社的时候进去看了看,里面有卖江米条的,小桃没买,买了几张包点心的纸。
出来供销社不远就是国营饭店,小桃在饭店里买了10个酸菜肉的大包子,
又找了个没人的巷子拿出两袋超市里的江米条和槽子糕,拆了外包装用买来的纸包好,就拎着回了医院。
医院里杨爸已经做完了检查,正坐在大厅里等着结果出来。
小桃一人给分了两个包子,剩下的都给了杨大刚。
大哥饭量大,是壮劳力,不能给饿着。杨大刚可是好久没吃过肉包子了,四个大肉包子进肚,感觉肚子好久没有这么充实的感觉了,是真香啊!
小桃妈看着小桃买的东西就问“桃啊,你咋就买了点吃的,没买点别的?”小桃说,“不着急,等我爸病情稳定了,您帮着我去看看,我也不知道都需要买啥。”小桃妈说“那样也行。”
这时候护士出来喊“杨建国,谁是杨建国,片子出来了。”
杨大刚赶紧跑过去说,“杨建国是我爸,怎么样?是什么毛病?”护士说“拿着片子去找大夫,”
小桃也跟着一起过去,大夫看了片子:“这是肺结核前期,多亏发现的早,
要是再拖就得咳血,严重了会引起胸膜病变,肺损伤,等并发症,会有生命危险。”
小桃听了暗自庆幸,多亏没有再拖,要不按照剧情发展,杨爸也就能再活两年。
按照大夫要求杨爸得住院治疗,杨大刚要在医院照顾,
小桃说“哥,你还是回去吧,家里也忙,嫂子自己在家也不放心,我和咱妈在这,我两头跑着,你看行不”
杨大刚想了想:“那也行,你要是回去就坐刘大爷的车,他每天都会拉人来县里。”“知道了,那哥你先回去吧,明天让刘大爷给捎来脸盆毛巾什么的,住院要用的东西。”
杨大刚:“好的,爸妈,那我先回去了,让小桃领着你们办理住院手续吧。”
杨爸一边咳嗽一边说“大刚,你回去吧,不用惦记我,大夫不说了么,这个病是早期,能治好。”
杨小桃问了护士,拿着村里的证明去办理了住院手续。病房里八个床位,就住了两个病人。
照顾杨爸住下后,小桃就和隔壁床的赵阿姨聊了起来。
住院的是赵阿姨的丈夫,是支气管引起的肺炎,已经住了三天的院了,
赵阿姨很健谈,是县城人,小桃和她聊了一会,就大概了解了县里的情况。
县城里的工人生活水平还是挺好的,特别是机械厂,酱油厂,棉纺厂,都是大厂子,
也有家属区,小桃这回就有了目标,下次卖东西就去这几个厂子看看。
杨爸这头住着院治疗,眼看着病情好转,咳嗽不是那么严重了。
小桃就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进了超市,把给刘大姐的大米和白面准备好。
又发现上次拿出去的三十斤大米已经补充上了,这说明超市里面的东西是不会减少的,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小桃出来超市就去了棉纺厂和门卫说找刘会长。
门卫让她登记了一下就让她进去了,刘会长看到小桃来了,特别高兴,拉着小桃就来到一个空屋子里。
“大妹子,你可来了,你的大米可真好吃,我以前都没吃过,还干净,一点沙粒什么的都没有,
我婆婆吃了一个劲的说好。这次大米带来了吗?我钱和票都准备好了。”
小桃说,“大姐,我都带来了,在外面巷子里,你找两个人搬过来?
我也拿不动,大米和白面一共200斤,还是老价格白面也按照供销社的价格加两角,行不行?”
“没问题,大妹子我相信你,你等着我去拿钱。”
“大姐我去外面的巷子里等你吧,我哥在那里看着粮食,我让他先走。”
刘大姐笑着说“大妹子真是个明白人,行,你先去,我拿着钱再叫两个工人帮着搬过来。”
杨小桃出了棉纺厂大门,走到旁边的巷子里,看了看左右没人,就从超市里把大米和白面拿了出来,堆在地上。
不一会刘大姐带着两个工人过来把粮食运了回去,刘大姐留下来,把钱给了小桃。
然后问“大妹子,以后我要是找你怎么找?”
“小桃说,“我估计十天半个月的能过来一次,我来厂子里找大姐,你看方便吗?”
刘大姐说,“方便怎么不方便,我要是有事不在你就在门卫留个纸条,我就知道了。”
接下来几天杨小桃又陆续去了几个厂子,卖粮食的钱小桃数了数已经有一千三百多了,还有各种票,杨小桃就打算休息一阵再说,正好杨爸也要出院了。
杨爸是上午办完的出院手续,大夫又给开了一些西药,让带回家吃。
小桃一看已经中午了就说“爸,妈,咱们去国营饭店吃顿好的吧?
庆祝我爸出院,正好等着刘大爷的驴车过来。”
小桃妈:“好是挺好,就是太花钱了,我和你爸吃个二和面饼子就行,你想吃就去买几个肉包子。”
“妈,不用省着,我爸应该吃点好的补补,这不出院了还剩100多呢吗?我爸身体好了,也能挣工分了,慢慢日子就好了。”
杨爸说“听小桃的,咱们也去国营饭店吃点好的。”
三口人来到国营饭店,正是饭点,屋里几乎快坐满了。
小桃正到处看着哪有空桌子,就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
“杨小桃,你也来吃饭啊?这边,快过来。”小桃一看,喊她的人是知青王强,旁边坐着陆鹏飞。
杨小桃就拉着爸妈走了过去,王强说“杨叔,杨婶,你们这是要和小桃回村里吗?我和鹏飞去邮局拿包裹,正好一会一起坐车回去。
坐这里和我俩个拼个桌,今天人多都没有空位置了。”
小桃看了看确实没有空桌子了,就拉着爸妈坐了下来。
陆鹏飞看到小桃坐下,皱了下眉,看了王强一眼,和小桃爸妈打了声招呼就没有出声。
杨小桃看了看陆鹏飞,就见他长的剑眉星目,皮肤白皙,长得确实挺帅,
不愧是男主,看着就和普通人不一样,就是在自己没穿过来的年代也是能偶像出道的。
也难怪杨小桃那么喜欢她。说什么也不同意相亲,一门心思的追在陆鹏飞身后。
杨小桃要了一份红烧肉,两大盘饺子,三碗二米饭。
这会的猪都没有喂饲料,红烧肉油汪汪的,红里透亮,小桃从来不吃肥肉的人都吃了好几块。
吃完饭,到饭店门口看到刘大爷已经在门口了,驴车上坐了两个姑娘,小桃看了看不认识。
就和刘大爷打了声招呼,和爸妈坐上驴车。王强和陆鹏飞也每个人拎着一个包裹走了过来。
车上的一个姑娘看见陆鹏飞走过来,立马往里挪了挪。“这里有位置,你们两人坐这里吧”
王强把包裹放在车上,拉着陆鹏飞坐在姑娘旁边,笑着说“孟知青,你们也来县里了?鹏飞还惦记着你的伤好了没有?”
孟敏说“没事了,已经好多了,就是走路还不是很方便,多亏那天遇见陆知青和你,等农忙过去我请你们吃饭”
陆鹏飞说“孟知青不用客气,都是应该做的”孟敏就抿着嘴看着陆鹏飞笑了。
小桃看着孟敏一笑两个酒窝,眉眼弯弯,特别甜美的一个女孩,和陆鹏飞很是相配。
杨小桃看着两个书里的人物就活生生的在眼前说笑,觉得人生真是很神奇。
驴车到了村里,小桃和爸妈下了车,给了刘大爷车钱,就拎着东西往家里走。家里没人,大哥大嫂都在上工。
小桃妈赶紧张罗着做晚饭,小桃就帮着妈妈烧火。晚饭做的地瓜糊糊,自己家腌渍的酱黄瓜咸菜。
小桃就想得想办法把超市里的东西拿出来,帮着家里改善一下生活水平。
虽然秋收了,交了公粮之后,也不知道家里能剩多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