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桃林村神秘的桃林寺
在渤海率宾府(绥芬河,佳木斯一带)生活着靺鞨七部中的号室靺鞨和佛涅靺鞨。
他们生活在牡丹江流域和绥芬河流域,张广才岭的西麓,最北处能与黑水靺鞨的极北大荒接壤。
对于率宾府来说,除了闻名天下的率宾马,这里还有一样风物也是名声极大,龙泉上京府的贵人和头领们,甚至在契丹地的大唐营州的达官贵人们也都会定期纷至沓来,供奉丰厚财物。
这个风物可不是什么东西,而是一座已经存在了六十年之久的大庙。
这座大庙是谁建的,没有人知晓,只是听老辈人说,曾经有一年,从极北的大荒之地来了一群碧眼金发的胡人,这群人拖家带口在太平岭深处的一处山坳安顿下来,他们封闭了坳口。
这些人进山后从来不见出来,当地人就很纳闷,他们到底在里面干啥呢?
一些胆大的猎人和顽皮的熊孩子禁不住好奇心,就偷偷地爬上最高峰三合顶子往下看。
至于他们在里面干啥?
那些猎人和孩子们说,在山坳里这群胡人修了几十座房子,有住人的,也有养猪的。
但是有些房子很奇怪,房门正对着被封闭的山坳口,看不见他们在做什么,只能听见里面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好像是在打铁,但是看不见火苗。
还有老人和妇孺拿着盆子和用柳条编的箩筐在河里捞沙子,然后把箩筐放在水里来回晃悠,再把晃悠完的沙子放到小盆里用火烧。
他们在小盆里烧沙子的时候,还往里加一些白色的滴溜圆的滚珠子,烧的时候冒白眼,那个味打鼻子,我们在山上都快被熏得晕了,人家到不拍,脸上都蒙着白布。
如此一来,当地人就纳闷了,山里,河里到底有啥宝贝,值得这些胡人这么下力气,还举族迁移到这里呢?
当地人把这群胡人的信息报告给佛涅头领矢异蒙。
此时的佛涅部,号室部正在全力抵御渤海国的北进,大头领鱼可蒙手里无兵可派,而号室部在渤海国的强大压力下,已经全族归附,形单影只的佛涅部只得向北部的黑水靺鞨靠拢。
就这样,这群胡人逍遥自在地在太平岭这座山坳中繁衍生活了近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他们也逐渐地与当地人接触,随着时间推移,有些胡人与当地人通婚,在这里生儿育女。。
山坳里的秘密也随之揭开盖子,原来这些人是来自遥远的撒马尔罕的昭武九国。
他们沿着前人开拓的黑貂之路,前往黑水靺鞨收购当地特产银貂皮倒卖到极东的佛林国和极北的罗斯国。
路途虽然艰苦,但是获利非常丰厚。
在与黑水靺鞨贸易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当地的忽汗水(牡丹江)有一条很丰富的金脉,这在重商重利,唯以贸易为生的粟特人不啻于是天上掉馅饼。
勘探的结果是在靠近太平岭一带的忽汗水流域的黄金产量最大,而且这个地方的人,还没有掌握淘金技术,所以萨宝就命令康国和石国,曹国各留下二十口在当地淘金,养猪,开设武器制作工坊,待大队回来之后,再一同出发到营州,那里是大唐境内所有粟特人的大本营。
粟特人在太平岭期间,想把家乡的桃子移种到当地,可惜的是桃子喜欢温暖的气候和砂土,而忽汗水两岸的土地是油黑土,撒马尔罕的金桃在大荒之北的移植失败了,但是喜好琢磨的粟特人盯上了当地的山核桃。
当地土生的山核桃,壳厚,肉少,油性差,平时人家都是用来喂猪。
山核桃经过粟特人的巧手改良,原来不值一文的土核桃,一下子就在率宾府,黑水靺鞨贵人家里的待客上品,普通百姓也摆脱了单一的猪油,改良的山核桃出油率奇高,不光可以作为食用油,也可以在青黄不接时用来饱腹。
家里一片核桃林,就是一座小油坊,世世代代的山民们除了养猪,采集山野土特产之外,又多了条致富的门道-卖核桃油。
几十年前来的粟特人和他们的后代被当地人厚待,在他们修建拜火的大庙时,当地民众也积极出工出力,建成后的拜火庙也成为渤海国极北之地粟特人的精神家园,甚至远在营州的粟特也都过来朝拜纳供奉。
渤海本地人的信仰在上层是以佛教为主,但是在广袤的渤海大地上,底层的民众还是信仰万物有灵,他们对大自然所有的生灵,包括桦树,松树,柞树都虔诚地敬拜,这种原始的萨满教,也被已经融入到当地的粟特人所结纳,在他们神圣的拜火庙的后院,也贴心地设置了供奉萨满五仙的神主牌位。
为感谢这些来自万里之外的粟特朋友,太平岭的人们,就把这个山坳改称为“桃林村”,这座混合了祆教和萨满崇拜的大庙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桃林寺”。
祆教与原始萨满教相混合的一座大庙。
桃林寺庙后是海拔1036米的三合顶子,茂密青翠的落叶松,红松和赤松如同皇位两侧的黄罗伞盖遮盖在桃林寺的上方。
每逢拜山的大日子,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纷纷前来抢占地盘,从山脚到山顶,密密匝匝都是提供吃食,特产,饮水的简陋布篷子,那些打把势买艺,耍猴,玩魔术则因地就简,摆开场子就开干。
桃林寺占地不大,内外两进,外墙上有一座神像,神像上半身为一个留着长胡子的庄严而智慧的男子,身体周围展开三重羽翼与尾巴,羽翼代表纯洁的思想、语言和行为
神像右手指天,意味着对崇高的不懈追求,左手的圆环则代表虔诚。
在身体中部还有大圆环,由太阳演变而来,象征永恒与不朽。
这就是光明之神-阿胡拉.玛兹达。
进入庙门迎面是一个圆形水池,再往里走就可以进入大殿,殿门上是雕刻着骑在狮子上的娜娜女神像,娜娜女神是祆教的战争女神。
殿内引人注目的一盆熊熊燃烧的“圣火”,这盆火已经生生不熄了六十年。
在后殿则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在后殿供奉的则是当地土人信奉的五仙-胡黄白柳灰。
看那胡仙尖嘴猴腮两个爪子做作揖状,小眼睛笑眯眯地盯着你,不过那双眼睛里可不见温暖,倒是森森寒意沁透心脾,黄仙一个爪子捋着胡须似笑非笑,一个爪子做拈花状,白仙挺着白肚皮两爪肃立,眼睛朝天,仿佛万事不关己,那柳仙可不是吐着芯子吓唬人,而是一个妖态冶丽,杏眼魅人的美妲己,当然排在最后就是那位或者生活于厕间,或者享乐于谷仓的灰老鼠,不过爪子里倒是一捧卢城之稻。
显然这个隐藏在后殿的众仙家更是符合当地人的口味,供桌上摆满了五谷供奉。
香火旺盛时的桃林寺,从南至北的驿道上,常年都是络绎不绝的朝拜人群,其中有富人,有渤海国的贵人,各部头领还有来自营州甚至还有来自大唐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粟特团体。
而那些普通人,穷苦人更简单,他们没有多少宏大的目标需要去实现,顾及的是吃饱肚子,风调雨顺,儿女平安,不再打仗,在外从军,行脚的掌柜的,能够平安归来。
这些求能够即时带来灵验的五位大仙最管用。
所以,每逢盛会,桃林寺就会呈现出纷繁多姿的热闹景象,前边是祆教的信徒围绕着熊熊不熄的圣火,祭祀引领着大家祷念《光明经》,赞颂光明神-阿胡拉.马兹大。
在后院的五大仙牌位外,萨满的巫师们头戴桦树皮帽,帽顶插着一根截短的驯鹿角,身穿鱼皮衣,从胸前到腰间叮叮当当悬挂着大量的铜铁骨木制的法器,手里拿着鼙鼓在烟雾缭绕中沉醉的跳着转圈舞,和上下,五仙交流。
但是在今天,桃林寺的大日子,原本应该热闹非凡的寺庙反而是一派肃杀,从山脚到山顶沿途排列着武装精良的士兵,这些士兵手持短矛,腰挎横刀,单手弩别在胸前可以很方便地抽出来发射,在桃林寺后方的制高点三合顶子也有百余名武装士兵在严密戒备。
从武器装备上看,这批士兵是渤海国最精锐的天门军。
什么情况?让我们把目光延申到庙里,百十号人在向拜火殿内走去。
他们簇拥着一位身穿普通翻领绿色长袍,头戴硬翅璞头,脚蹬尖头薄底牛皮靴,脸上不苟言笑的人,这人看人的时候,很有特点,他是用眼睛从下往上钩着看,被看的人心里是发毛。
进了神殿内,一位身穿红袍,胸前绣着一团燃烧的火焰的老者说道:“崒干,亚牢山的神像已经安置完毕,请您检视”。
这位名叫崒干盯着在圣火后面祭坛上安放的巨大石像。
一个大腹便便,身材伟岸的男子坐在雕刻着巨狮身上,身边是侍酒的侍从和牵坐骑狮子的侍从,以及一个头戴羽翼头盔的武士;
狮子的前面是鼓吹乐器的胡旋舞者,他们中间,有一正一反两身伎乐,回首仰视狮背上的像主人,背对观众者头顶髡发,脑后有卷发;
与其相对的伎乐头戴幞头,双手敲击胸前的羯鼓;
身后的一身舞者满面胡须,外衣半穿,双手高举、裹袖而舞;
最后方的四个乐工,手持长笛,觱篥,拍板等乐器;
这座巨型狮子石像在构图上采用的,是经典的文殊菩萨骑乘狮子的形象,坐骑狮子背上有莲花宝座,昂首阔步的狮子一脚踩出一朵佛教圣物莲花,狮子的脖环,是佛教中的经典造型。
崒干在石像前沉思良久,然后轻微地点点头,转身就向外走去,红袍老者紧随在身边一同出了桃林寺,在庙门前驻足,看着一行人在武装护卫的保护下渐行渐远。
长长出了一口气的老祭司,转身关上庙门的一霎那,就见眼前一道白光闪过,留在记忆中的最后一幕就是-一个妖艳异常的光头女子粗粝刺破耳膜的笑声。
这个笑声长久的在徒太山中飘荡,随着风一直到达山下桃林村村民的耳朵里。
村民们吓得赶紧把在外淘气的孩子们扯着耳朵拽进屋里,噼噼啪啪的关门声响彻了小山村。
村民们知道,这是徒太山里的“虎将军”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