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酒楼议政
关于主线任务【后金的崛起】杨陵并未立即做出选择,他的本意自然是选择【席卷之势】,但昭告天下他杨陵同意匈奴人南迁这就让他非常膈应了。
要是一着不慎,五胡乱华的悲剧可能会提前上演,有太多的不确定了。
若杨陵还是十年前的那个愣头青,多半会毫无顾忌的直接选【席卷之势】了,封王谁不眼红。
当如今心思深沉入海的杨陵,自然不会这么做了。
他得把这件事抛到大庭广众之下,然后让一个人替他说出来。
如此一来,即便后面有什么大的变故,他自然可以甩锅给替他说话的那个人。
毕竟,他是要当天子的人,天子怎么能有错。就算有错,那也是受到了女干臣的蒙蔽。
杨陵的表情远没有房玄龄想象中的欣喜,他淡淡的说道:「匈奴人想必也有条件吧?」
房玄龄闻言,收敛了笑容道:「新任的匈奴单于於夫罗请求内迁长城以南·····」
杨陵打断道:「滋事体大,三日后廷议吧。」
·······
出了楚公府邸,房玄龄与荀彧拱手分别。
等到荀彧走远,等在门外的房遗爱恭敬的问道:「父亲大人,楚公可有决断?」
房玄龄望着荀彧的背影道:「先回府。」
房遗爱扶着房玄龄登上马车后,房玄龄叹道:「三日后廷议。」
房遗爱触眉道:「这有什么还廷议的?胡人归附,此大汉将兴之兆啊。」
房玄龄的脸顿时冷了起来:「不学无术!为父让你好好读书,你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军国大事你当街询问也就罢了,刘备割据冀州、张天邦虎踞并州,长安故都雍凉之地为皇甫麒占据,这叫大汉将兴吗?」
「只是幽州归附,匈奴南迁,可以拿来做些文章罢了。至于如何做文章,全看楚公想要什么了。」
房遗爱连忙拱手诚惶诚恐的说道:「父亲教训的是。」
次日清晨,杨陵以巡查军务为名离开襄阳城进驻了汉水大营。
而河北三方来使,王虎、齐皓请降,匈奴内附的消息一夜之间便传遍的襄阳城。
「景濂兄,你说楚公会同意匈奴内附吗?」
襄阳东城一处酒楼之上,靠窗的位置一个长着一张圆脸的苏轼望着宋濂问道。
而与他们同桌的,还有两人。其中一个与苏轼长相有些相似,但身形消瘦的便是他的弟弟苏辙。
另一人身形高大,浓眉朗目,正是新科榜首范仲淹。
自从杨陵开科取士之后,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同科的进士志趣相投的人关系会比较要好。
按照杨陵的要求,高中的进士需要下方放地方历练后才能进入中枢为官。
只是昨日才放榜,这些准官老爷们具体要去哪搬砖目前还未下来。
宋濂如同历史上一样,出身寒门,但敏而好学。
陆渊执掌江东之时,宋濂在会稽郡给顾氏做工为生。
一起做工人的人只要银钱饭食,但宋濂却只要有饭吃不要银钱。
顾雍听闻之后觉得新奇,就将这个年轻人召来相见,问他为何不要银钱。
但是二十有余的宋濂说「听闻老爷家中藏书汗牛充栋,可否借阅以偿学生之工?」
顾雍见宋濂仪表不凡,谈吐得体,心中遂起了爱才之心。
当时陆渊在江东也是广纳英才不吝金银官爵,顾雍便问起宋濂的出生。
但听闻宋濂只是生于破落的农户之家,父亲早亡,全靠母亲替人养蚕洗衣换些钱粮。
村中一个私塾先生见宋濂聪慧,便让其旁听,所以学了些字而已后,便对宋濂失去了兴趣。
中平七年杨陵东征江东,顾雍去了建业之后便将这些好学的年轻人给忘了。
而吴郡的范仲淹虽然算不上出身豪门,但父亲也是在朱氏手下做小吏,倒不用像宋濂一样靠做工换些书来读。
但陆渊麾下的官职多把持在江东豪族手中,范仲淹的父亲虽然有些才学,但也无法得到提报。
对此年轻的范仲淹虽然在县里少负才名,但面对宗族豪门鱼肉百姓,范仲淹直接拒绝了朱氏的征召。
若是陆渊泉下有知,得知自己错失了两个安邦定国的大才,估计坟头都得漫出泪水来。
鸿图世界中,很多其他朝代的历史人物其实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
只是系统通过一些调整影响到了这些人物的想法,导致行踪轨迹出现变化。
即使不开科举,范仲淹也许也会出仕,但有很大的可能只是在吴郡做个小官。
等到杨陵知道他的名字之时,也许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人了。
同样,玩家的行为也会影响到任务的轨迹。
就像跑到河北去投靠刘备的庞统,他本是荆襄大族。jj.br>
但杨陵当年疯狂的打压荆襄大族,黄氏如今还得靠诸葛亮庇护,蒯氏温顺如羊羔。
加上杨陵麾下名臣猛将多如过江之鲫,很多有才学的人也会觉得难有出头之日便投向他处。
庞统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且汉末的世家大族从来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最出名的就是诸葛氏,魏蜀吴三家都有诸葛氏的人。
面对苏轼的提问,宋濂沉吟片刻道:「王虎、齐皓请降这是天大的好事,但匈奴内附还需谨慎对待。」
苏轼抚掌笑道:「英雄所见略同!诚如景濂兄所言,王虎、齐皓请降,幽州归附,此乃天大的喜事。」
「然匈奴狼子野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是允其内迁必为祸患!」
苏辙颔首道:「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军灭义渠设北地郡,郡治义渠县。而云中郡、九原郡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赵国。」
「武帝雄才大略,北伐匈奴设云中、九原、上郡,又划北地郡,四郡并为朔方刺史部。」
「但我朝以来,北地四郡数次内迁。黄巾之乱北地四郡已被胡人占据。」
博学多才的苏辙侃侃而谈,将北地四郡的渊源侃侃而谈。
范仲淹笑道:「子由贤弟果然学富五车,令人敬佩。」
「但若是能以胡制胡,未尝不是良策啊。只是得谨慎筹划才是,否则会有非议。」
「我等虽有功名在身,但却无官职,还是不要妄议的好。」
而就在此时,楼下的街道上传来一阵喧嚣。
苏轼伸出脑袋望去,只见一名英武不凡,一身剽悍之气的中年男子带着一群体态魁梧的汉子往东而去。
这群汉子有人穿着甲胄,有人穿着常服,还有人穿着武官官服,品阶最低的也是绣着熊罴的五品青袍。
「咦~那不是温侯吕奉先吗?」邻桌的一个食客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