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百花宴( 下)
“二哥,你瞅见没,那皇后娘娘气的脸都发绿了。”明月偷笑道。
“你同她有何过节?”李景行挑眉,斜睨她。
“无甚过节,只是瞧着她似乎有些针对你,我心里不舒服罢了,现在看她气的脸都发绿了,我就舒坦了。”明月回到道。
李景行心头一颤,睫毛忽闪,没有回答,只是说,“好好吃饭,都是你爱吃的膳食。”
“哇,真的,二哥你怎么知道我爱吃这些!”明月随意开口问道,开始大快朵颐。
李景行又被问堵了,不知如何回答,“你我为同胞兄妹,口味想必是相似的。”
温池:?你兄妹二人的口味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二哥你尝尝这个,酸辣鱼,我可太好这一口了!”明月为李景行夹了一筷子菜,“我用公筷的,二哥你快尝尝。”
“瞧,那木剑舞的甚是精彩。”李景行突然开口说道,迅速的夹了那麻辣鱼扔到一边。
“哎,真的!他的衣服好酷!”明月抬头看了一眼,再回头,看见李景行正放下筷子,嘴里还在慢慢的咀嚼,十分优雅。
“二哥我没骗你吧,确实味道不错吧?”明月想着他是已经吃掉了。
“不错。”李景行的嘴还因为碰到了夹了麻辣鱼的筷子还微微发麻,微微低头,似乎在想什么。
哪知就是李景行是神的这一瞬间,那舞剑的人竟直直的朝他刺过来,殿里的人都发现这突如其来的事故,却没有人能阻止,李国公更是吓得浑身发抖,却因爱子心切朝前扑去。明月比李景行早一步发现歹徒的不轨,心里也是害怕的不行,整颗心脏都要紧张的裂开,来不及多想,而现在手上没有利器,她急中拔下头上的簪子,没有躲开,迎着那刺客朝他心脏刺去。
所有人都惊呆了,还是那陈孟娴大叫一声有刺客,大家才回过神来。
“护驾,快护驾!”“保护皇上和娘娘们!”
宴会变得混乱起来,喧喧嚷嚷,“还不快关上门!一个也不许出去!”那娇弱的贵妃竟然开口吩咐起来,倒是比谁都清醒。皇后阖着眼眸,双唇紧闭,没有一丝害怕,却看起来怒气不小,皇帝也看了一眼贵妃,一脸深意。
李景行一脚踢开刺客,看那刺客的眼神似乎要将他生吞活剥,他将明月抱在怀里,她的头紧靠着他的胸膛。李景行虽是发现刺客晚了些,但并非不能躲过,因此也故意让李国公绊了脚,不至于为他挨了剑,然而明月为他冲上去并且刺了那刺客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事情发生的太快,他到现在还有些晃神。怀里的明月一直没有说话,她手里握着那簪子,眼睛也不曾移开。没了簪子,旁边的青丝散落,落在她的脖颈儿,也落在她肩上。
“明月,”李景行叫着明月的名字,将她手上沾满血的簪子哪里过去,更用力的把她收紧在怀中不让她再看这场面,“明月,你有没有事。”
摔倒了的李国公也踉跄的走过来,确认了两人没事,才开口问,“明月,行儿,你们没事吧。”
明月听了李国公的声音才回过神来,“爹,二哥”,只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竟伤心的呜咽起来。明月现在清醒了些,可是又害怕,她忍不住颤抖。李景行轻轻的拍打着她的背,似是安抚。
李国公心疼的快要疯掉,他失而复得的儿子差点在自己眼前被刺杀,自己的女儿救了儿子,却被吓的失了神,而他作为父亲却什么都没为他们做。
“皇上,臣求皇上明察!”李国公竟跪下行了大礼,李国公是周国的开国功臣,自开国之初,便被免去跪拜之礼,如此,还是头一回。
“国公请起,朕一定彻查此事!”皇上虽然一直表现的很平静,现在也不得不假装愤怒起来。
“皇上,刺客就此一人,并无同伙。”旁边的太监上前说道。
“臣妾瞧着李家姑娘并未插中刺客心脏,怕是还有一口气,不若让太医唤醒。”正当宴上又陷入死静时,竟又是贵妃开口。
不一会儿,太医过来了,施了两针,那刺客竟立马醒了过来。
“你是何人,为何欲伤害我儿”,说话的是李国公,此时只有他敢在皇帝开口之前质问歹徒,“我儿与你无冤无仇!”要不是还想问出点什么,他早就忍不住将他千刀万剐!而实际上,李国公的眼神也确实快要将刺客千刀万剐了。
那刺客似乎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什么都不说,嘴角挂着讥笑,一脸不可一世。
那刺客嘟哝了一句,看了一眼李景行。
“你说什么?”听那刺客终于说话了,却没听太清,李国公又上前一步。
“爹,小心有诈”,明月听见了那句倭国的语言,瞬间清醒,“我来问问”。李景行也跟着上前,仍护着明月,担心她再次受到伤害。
“别想从我这儿问出什么,若是想要我这命,尽管拿去,真神会保佑我。”明月听着这生涩的周国话,又是真神什么的,难不成是传教士?
“你可知雅子”,明月凑到他耳边,“我救下了她,可她无户籍,如今周国唯有我李家可保她一命。”
刺客瞬间变了脸,收起了讥笑,低下头,让人看不见他的表情。宴上的人都在好奇明月说了什么让这刺客变了脸色。那刺客不再看明月,却放大了声音,似乎是要让所有人听见一样,“诛我九族,姑娘真是好大的口气。我族独我一人,我今日到这儿也没想着活着出去。我只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剑士,刺杀你身后那男子也纯属看不惯罢了,谁让昨日还与我相好的姑娘,今日见了他便似要把眼睛长到他身上一样。”
明月再上前,挡住了皇上皇后的视线,只听见那人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说道,“皇后。”
“不好,刺客咬舌自尽了。”担心刺客再次伤害明月,太监上前查看,却不料正看见那刺客咬舌。
刺客睁着眼睛,望着明月,但愿她遵守诺言。
“皇上,臣女听这人的口音和打扮,似是传教士。”明月看了一眼刺客,又闭着眼静默似是为他祈福,然后转头向皇上说到。
太监上前,搜了刺客的身,发现了两本传教的书,果然,这人是传教士。“启禀皇上,这是从刺客身上搜到的。
“呈上来。”皇帝说道。
翻看了两页,皇帝竟脸色大变。周国的确有传教士,国法也并未明言禁止,只是这两本书竟详细记载了如何通过传教一步步攻陷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实在可怕!这哪是传教士,这比拿刀剑前来进犯的武士更可怕!
“荒唐,荒唐!”皇帝大怒,书从他手中滑落,他竟有些站不住脚。自吞并羌国以来,周朝选择了休养生息,与邻国和平相处,好些年没有这样的大事了。长年的和平,皇帝似乎忘记了国内还有这些忧患。他不觉地向后退了两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想失态,“如今沿海的倭寇竟已猖狂至此,肆掠到盛京了么!朕养你们有何用,若不是今天发生这事儿,朕还如那温水中的青蛙,大难临头,尚不自知。陈尚书,你好好查今日之事,失责之人,统统重罚!”
陈尚书连忙应下。
“只是这倭寇,不可任由他去。”皇帝继续开口问道。
周国是大国,向来瞧不起倭国这些地方,大将领们也不愿插手。只有平高丽,灭突厥,击回鹘的大将军们才会得到皇上的赏赐,得到百姓们的称赞。就算此时皇帝大怒,可并没有看到那两本传教书的大臣们仍然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并且也并不想趟这趟吃力不讨好的浑水。
“回皇上,景行请命,前去调查倭寇之事,也算给自己一个交代。”李景行单膝跪在殿中,双手抱拳,上身笔直,微微低头。更重要的是,他要给明月一个交代,给李国公一个交代。
李国公不想让李景行去,因为比起倭寇,他更在意的是李景行的安全,于是他上前,欲开口阻拦。
“爹,此去不仅是为了三妹,更是为了我大周。儿子常年在外游学,无时无刻不牵挂大周,如今有了这机会,儿子无法坐视不理!”李景行看着李国公似有阻拦之意,在他开口之前说道。
“不愧是李国公的儿子,真是为大周之幸!朕便封你为钦差大臣,前去调查此事!”皇上见李国公有意阻拦,立马开口说到。
“皇上,臣女也去!臣女儿时从杂书上学过一些倭国语言,此次定能帮钦差大人出力!”明月连忙说道。
李国公正想说什么,皇上使了个颜色给小太监,尚未跪下的李国公就被小太监搀扶起来。“不愧是李国公的儿女,朕准了!”大概是担心李国公还想说什么,便又开口道,“今日大家都受惊了,朕也乏了,都退下吧。”
“是。”众人等皇上皇后贵妃们走后,也先后离去。同僚们都上前祝贺李国公,“国公大人的一双儿女不仅相貌生的一等一的好,才情也不让于任何人,并且豪情壮志也不输任何年轻人啊,国公真是好福气。”
李国公可笑不出来,他不想要这些虚名头,他只想儿女在身边,享天伦之乐。然而事已至此,并且明月那丫头竟也胡来,皇上竟然还答应了!
陈尚书挨不住闺女的的请求,上前同李国公说到,“国公大人,恭喜了啊,不知李二公子可有婚约,我家孟娴知书达理,才貌双全,若有机会同国公大人结为亲家...“
李国公本来心里就不快活,听到那一声“恭喜”心里就更来气,不等陈尚书说完,瞥了他一眼,拉着一对儿女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哎,你这人怎么不听人把话说完!难不成要让你这儿子女儿两人孤独终老?”虽是李国公官职较高,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被忽视,陈尚书的心里也觉不快,便在李国公后面嘟囔起来。
老顽固,我就不信你这一双儿女还不娶妻,不嫁人了?
李国公心里想着,一双儿女也不过是两双碗筷,我李清淮还能养不起我这一双儿女一辈子了?
而皇后的景仁宫,此刻的氛围也不太好。
“皇后,你如何解释。”皇帝负手站在皇后面前。
“陛下,臣妾也不知为何那人会出现在宴上啊!”皇后跪在地上,一边说,一边擦眼泪。”刺杀李二,也是皇上答应了的。”
“死人的嘴最牢靠,只是,朕竟不知今日这刺客大有来头。”皇帝看着跪在自己脚下低头掩面而泣的皇后,厌倦,不耐,怀疑,眼里哪有半份温情。
李家只知道质子之期结束,李景行就可以回到李家,却不知道,从他踏上去启国的那一步,皇上就没想过让他活着回来。
皇帝说完便甩袖而去,他确实是想除去李景行,然而他没想到自己的皇后竟找了个倭寇去刺杀李景行。
皇帝刚走,刚刚还笔直的跪着的皇后便摊坐在地上,一副失了神的模样。唤了婢女,“速去,速去将太子请来。”
此刻的太子和自己的侍妾玩的正开心,听到皇后的传唤并不乐意,对那传话的婢女道,“知道了,本宫这就去”,又对美人说到,“本宫马上就回来。”
那侍妾看着太子走远的身影,竟露出一丝讽刺的笑。如主子所说的一样,太子果然蠢笨如猪。
那事儿,应当是成了。
“给皇额娘请安。”太子在皇后面前还算是很恭敬的。
“请安?怕是要给本宫送终了。”皇后暴怒,极力控制自己的声音的音量,却仍然盖不住愤怒之意。
“皇额娘何意?”太子一脸懵。
“那刺客的事我吩咐你去办,你找来的是个什么人?倭寇!你父皇大怒,你若是勾结了倭寇,我娘俩一个也别想活。”皇后恨铁不成钢。
太子心里一惊,那刺客是自己的侍妾向自己举荐的,因着那传教士曾经救过她性命,她想要报答恩人的情谊。这大周也并不禁止传教士,怎的就成了倭寇了?“皇额娘,儿子哪有那么大能耐,儿子每天做了些什么额娘不是最清楚不过了吗?我只知他是传教士,哪里知道他还有这层身份。”
太子倒是对自己是个草包这件事很清楚,并且不否认,毕竟此时他是草包这件事还可以救他一命。
皇后想想觉得也是,自己这儿子也怕是没这胆子勾结倭寇的。太子又好言好语的几句劝,皇后便完全相信了他。
大概只是个巧合吧,只是难免要给皇上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