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班长之争
音乐填不饱肚子。几天过后,放音机不仅没了新鲜感,还成了不小的负担。每次三、五元钱的电池更换费用,成了一笔不少的开支,让王峻山花光了钱。一想到家里是再不能去伸手了,他这下坐实了欠债。他得算计着,从生活费里剋出钱来还给王诗敏。
为了还钱,他再次过勒紧了裤腰带。他回到了先前没有一分补贴和奖学金的生活。肚皮快贴后脊梁的现实,让他静下心来。他为自己的一时的冲动与虚荣,后悔万分。
这个世上没有后悔药。自己做的孽,只能自己吞。痛定思痛,他决定要考好期末考试,拿下好成绩,去争取下一学年的一等奖学金,免受缩衣减食的煎熬。
为此,他再次捧起书,一头扎进书里。既为奖学金,也为省下各种花销。
他认定当那个班干部,已经成为多余。职务除了消耗他的精力,再无好处。一番权衡利弊后,他决定放弃。当个班委不仅连“三好学生”都没有评上,甚至得为不是班委的同学做“仆人”的角色,实在不是滋味,全是鸡肋。在静心读书和当好班委之间,二选一,他选择辞职。
选择成了再简单不过的取舍。他去找了王玉文,郑重请辞体育委员。王玉文迟疑后,最终,点了头。
班委会紧急作出调整。先是宣布同意王峻山辞去体育委员一职;接着,班长王成云的职务被免。接替他的,成了他的同乡王林成。
王林成上次期中考试第二名。在王玉文的看来,学生们经历过考试成绩的洗礼后,会两极分化。这个年龄段的人成熟了自己,会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上演不同的角色。为了拿捏方向,她不能让成绩这个重要目标滑落。一旦失去拿成绩说事的法宝,班级里会怪事百出:有人享乐,有人恋爱,甚至有人拉帮结派,林林总总,不一而言。最后的结局,更多的是乱象丛生,人心涣散,班级再凝聚不了人心。凝聚人心的救命稻草,不是别的,还是成绩。俗话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成绩是教学质量的必须指标,也是生命线。它就像是闹钟的发条,一上就灵。眼下到了拿成绩说话的节骨眼,而王成云的成绩连三等奖学金都够不着,起不到带头作用,该换还得换。
王林成走马上任。他在大家的掌声中显得不自信,他知道自己的接任,惹毛了潘大林。潘大林对班长职位志在必得。如今煮熟的鸭子飞了,他怎能服气?很快,他跑去找王玉文理论:
“班主任。评定奖学金都能按名次来,班长一职,怎么不按成绩来?”
王玉文知道潘大林杠,但没有想到这么杠。短兵相接。潘大林会找上门来,让她只能张口说明了。可她嘴笨,一时找不出好理由应答。潘大林一肚子怨气,当着王玉文的面,撒上了:
“是啊!凭什么我考了个全班第一,你说是要按成绩来,你不给我当这个班长?为什么偏偏要把王林成给提上来?凡事无非讲个规矩,以理服人嘛。放着第一名的人不给上,你要第二名、第三名的,有没有搞错?是不是学着‘后来居上’,只看得到后面的,看不到前面的?班长不拿实力说话,你选谁,我都不服!”
班长之争,让许多人看热闹的同时,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另外一种热衷。热衷在潘大林身上,偏执地成了狂热。是啊,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镇考进这所中专学校,
靠的全是努力和天赋;如今眼睁睁能坐享成果了,却被人动了蛋糕,公平吗?!你王玉文的一声不吭,硬生生拿走属于我的东西,这怎么能行!
争执让人开了眼。很多人想不通:一个班长哪来如此的魔性,让潘大林疯狂?
看得明白、看不明白的两拨人中,王峻山算是看明白了的一个。这个世界满是诱惑,差不多到了百媚千红。可能让一个人最爱的,成了萝卜咸菜。毫无疑问,王峻山爱的是书本,以及书本之后的成绩。至此,他辞去班委,为的是专心低头读书。将心比心,这场争执中,王峻山更多地接受了潘大林的“考试第一论”:要从头上过,必须亮分数!这个世界硬梆梆的,唯有考分!考分才是证明能力的最为凛冽的亮剑!
“考试论”的争执中,王玉文很快品味出了其中差异。潘大林为了它,是想证明别人无法企及的能力;王峻山为了它,只不过想拿到高额的一等奖学金。和潘大林不同,能折换成钱的东西,才是王峻山的目标。他更多看重的,是考试成绩能拿到的奖学金。
不管潘大林如何不满,王玉文还是让全班在王林成的带领下,迎来了期末考。
考试结束,王峻山迫切地想知道自己这次成绩的班级名次?可惜,成绩在课任老师手中,要到假期才得出总分排名;即使通知排名,也由学校直接寄往家长手中。为此,王峻山只能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