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坤卦 坤六断

二、坤卦 坤六断

坤属土。土:按季节分春死、夏相、秋天休、冬天囚、四季旺。

坤代表纯阴,阴逆。

坤方位为西南、信息为坤为地、为土石、为母、为币、为釜、为吝啬、为牛、为文、为众、为柄、为黄色、为腹部、为胃、消化器、为肉、为右肩、为村庄、田野等。

全卦的意思: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则是吉利的,开始做事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如果往西南方,则会得到朋友的帮助,如往东南方,则会失去朋友的帮助。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正直端正,广大,具备这样的品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胸怀才华而不显露,如果辅佐君主能恪尽职守,功成不居。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这样虽然得不到称赞,但也免遭祸患。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于郊外,天地混杂,乾坤莫辩,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利于永远保持中正。

认识体会

以柔克刚记心头。经常伴着君王走,小心谨慎记心头。不如意时要忍耐,遇到闲事莫开口。功高盖主有危险,功成名退美名流。

人一生下来就进入了自然界五彩缤纷的迷宫,如何在迷宫中度过,首先要看你的智商。选准路线,荣耀一生;选准风水,舒坦一生;选准老师,智慧一生;选准军师,成名一生;选准管家,省心一生;选准妻子,幸福一生;选准上级,成就一生;选准朋友,放心一生;选准机遇时运,成功一生。人生就像是一场杂耍的艺术表演,不管是惊心动魄的玩火龙、走钢丝、上刀山、下火海、还是引人注目的吹拉弹唱等等,技艺的好坏是决定生存的条件和质量。

预测占卜:

预测家宅:家宅安稳。

事业运势:

事业进展顺利可以成功,能得到自己理想的结果,去实现人生价值。但开始道路曲折不平,万事开头难,务必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要有宽宏大度,取得朋友欢迎与尊重,得到朋友的帮助,在朋友的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合作下,同心同德,共同完成任务。要注意自身修养,小心节制,忍辱负重,为人要大方,心善好施,群策群力,争取获得事业的成功。

求取功名:

交际广泛,有开拓精神。条件已经成熟,自己的计划能够逐渐的去实现,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工作上精益求精,切不可好高骛远,即可吉祥如意。

婚姻感情:

婚姻美好,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另一半,互敬互爱,白头偕老。但以防桃花运较多,不可以貌取人,必须小心节制以免发生麻烦。

生意求财:

求财有利,易成交易。当前机遇不是很好,不能冒险行事,以免是非,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见机行事该出手时就出手。

出行办事:

以不动为主,亦可去开辟一片新天地。

为人谋略:

心地善良,诚恳老实做事,稍有保守的倾向,受人欢迎与敬重,贵人很多,因此也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可往往因忽视对小人没有提防,而受到不明不白的伤害,不伤元气。性格比较灵活,工作方法灵活多变,可以左右逢源,逢凶化吉,消灾解难。凡事皆顺也。

预测疾病:疾病易好即安。

预测失物:失物不失也。贼必有制,公安人员办案有力。

预测行人:行人办完事,不日即归。

预测官讼:官讼吉利。

卦例

1、南蒯欲叛鲁投齐而自筮

南蒯之将叛也,其乡人或知之,过之而叹,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深思而浅谋,迩身而远志,家臣而君图,有人矣哉”。南蒯枚筮之,遇《坤》之《比》,曰:“黄裳元吉。”以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惠伯曰:“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强内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且夫《易》,不可以占险,将何事也?且可饰乎?中美能黄,上美为元,下美则裳,参成可筮。犹有阙也,筮虽吉,未也。”

南蒯之叛

公元前531年即鲁昭公当政的第十二年,刚当上费邑行政长官的南蒯就与鲁国的执政官季平子闹起了矛盾。南蒯的父亲南遗曾是季氏的家臣,季氏家族自主建立费城,南遗是出过力的,并且做了费城长官。可是,季家新任宗主季平子不念旧情,对南蒯很轻慢。南蒯很是不服气。

南蒯开始策动叛乱。他找到鲁昭公的儿子公子慭,说:“我负责搞倒季氏,把他家的钱财归还鲁国公室,然后您让我占据费邑,我当大夫。”当时,季氏家族凭着当执政官的便利条件,聚敛了大量的财富,形成了季氏富于公室的局面。能把专权的季氏搞掉,还能得到一大笔意外之财,公子慭当然愿意了。随后,南蒯又联合了鲁国大夫叔仲穆子等人,形成了一股反对季平子的力量。

起事之前他筮了一卦,得到坤之比卦,爻词说:“黄裳元吉”。他以为是大吉。但问了子服惠伯,惠伯跟他说,这一卦问的若是忠信之事就是吉,否则必败无疑。惠伯还强调,《周易》是不可以用来占问险恶之事的。

政治斗争进行到关键时候,公子慭离开了鲁国,陪着父亲鲁昭公去晋国进行外事访问了。失去了公子慭这个政治靠山,南蒯在与季平子的政治斗争中就处于下风了。他不想坐以待毙,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以季氏家臣的身份占据费邑叛乱,为得到别国社会的支持做最后的搏击,他就以费邑做见面礼投靠了齐国。

季氏政权出兵平叛。执政官季平子命叔弓率师围攻费邑。叔弓是鲁国有名的大夫,善于统军征战,可是,这次攻打费邑的行动却不顺利。费邑城防坚固,叛军的战斗力也很强。

一看费邑久攻不下,季平子就有点气急败坏,他下令,鲁国军队只要见到费邑人就抓住,关到监狱里。

这么一搞,就把费邑之人都变成敌人了,那岂不更增加平叛的难度?好在鲁国还有明白人,一个叫冶区夫的大夫劝谏季平子,说:”您这个做法不对呀。如果见了费邑的人,挨冻的给他们衣服,饥饿的给他们食物,好好地照顾他们,这样,费邑的人就会归服我们,南蒯的叛乱自然就失败了;如果您用高压的手段,那么,费邑的百姓无家可归,他们不追随南蒯又到哪里去呢?”季平子听从了建议,结果费邑人背叛了南蒯。到鲁昭公十四年,众叛亲离的南蒯只好只身逃往齐国,费邑重新回到鲁国的怀抱。

逃到齐国之后,南蒯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有一次,南蒯陪伴齐景公喝酒。齐景公突然对他说:“叛徒!”南蒯吓得胆战心惊,赶紧解释说:“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结果,齐国大夫韩皙说得更不客气:“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2、喝酒打架

有一天,王先生正在吃晚饭,有一个女子慌慌张张来找王先生说:“家里有人喝酒,酒后打架,衣裳扯得稀巴烂,身上也有伤。看看有什么凶险没有。”王先生起了一卦,得坤卦,配上六亲,套六兽,定世应,经过全面分析。王先生说:“没有什么问题,卦中西南得朋,你丈夫也算是村里的一个干部,应先向上级如实汇报,进行沟通。没有关系。因乡政府在西南。”他按王先生说的去办,后来没有灾祸。因为是一起阴谋想推倒她丈夫的陷害案,是因为工作上得罪了,他想报私仇。结果没有得逞。

事例

张良放弃三万户作为封邑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意思是:胸怀才华而不显露,如果辅佐君主,恪尽职守,功成不居功自傲。)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旗下最为著名的谋士之一,更是被后世的人们称为“帝王师”。

汉朝建立后,刘邦对张良有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评价:“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句话用来评价张良,确实是名副其实。

从刘邦西征攻打秦国都城咸阳的路上,张良基本上就投靠了刘邦阵营,到项羽把韩王杀掉后,张良算是彻底投靠了刘邦。在刘邦灭秦灭楚的过程中,张良一路上都为刘邦出谋划策,为刘邦建立汉朝可谓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作为帝王师的张良没有率领过一兵一卒,没有一寸军功。但是他为刘邦所做出的那些战略谋划,却是刘邦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性所在。抛开那些战略谋划不谈,刘邦的性命很大程度上都是张良救下来的。没有张良的话,刘邦早就在鸿门宴中被范增给杀掉了命归西天,甚至没有鸿门宴刘邦就会成为案板之肉,被项羽联军击败杀掉了。

等到刘邦夺得天下论功行赏,大封功臣之时,很多功臣将领就纷纷议论自己的军功大小,是不是能够封侯?能够封个多少户的侯?而此时的张良确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似乎对自己封侯的事情漠不关心。

毕竟张良功绩显著,又对刘邦有过救命之恩。所以,在张良没有任何军功的情况下,刘邦张口就说:“张良可以自己选择齐地的三万户作为自己的封邑。”而这话一说,自然而然在群臣中炸开了锅。

三万户的侯到底是什么概念呢?封邑刚过万的也就曹参一万零六百户,而且张良的封邑还可以自己在齐地选,要知道当时最富庶的两个地方就是关中地区和齐地,要是在齐地中选择最富裕的地方三万户,那就真富的不得了。

然而,张良谦虚地说到:“臣来自下邳这个地方,又与陛下您在留县相遇,这是上天把我交到陛下身边。陛下用臣之计,非常荣幸有所效果。只希望陛下能够把留县分封给臣,臣就心满意足了,不敢要三万户的封邑。”

当时的留县只是一个偏僻的小县城,人口最多也就两千户。张良却要求刘邦把这个不足两千户的留县封给他,而且还不要那三万户的封邑,在当时的大臣们看来,确实是有点想不通。

后来,刘邦虽然同意了张良的分封留县的请求,但还是将其封邑提高到了一万户,毕竟张良于公于私都有大功的汉朝、有大功于刘邦个人,封张良一个万户侯也算是理所当然。

那么,为什么刘邦让张良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自己的封邑,张良就是不同意呢?其实主要有三点原因。

看淡荣华富贵视荣华富贵为烟云

张良为什么会放弃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自己的封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张良本身就出生于韩国贵族家庭,自幼就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看淡了世间的荣华富贵。

张良的贵族身份,可谓是相当的强大。常用“五世相韩”这个词来表明张良的豪华贵族出身,这里的五世相韩不是指张良祖上有五代人都曾做过韩国国相,而是指张良的爷爷、父亲两人做过五代韩国国君的相国。

张良的爷爷张开地作为韩国国相,先后辅佐了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三代国君,张良的父亲张平作为韩国国相,先后辅佐了韩釐王与韩桓惠王两代国君。

公元前230年,韩国都城被秦军攻破,韩桓惠王之子韩王安被俘虏押送回了秦国,韩国就此灭亡。此时,出生于这样一个韩国五朝国相之家的张良,已经二十岁左右,国家灭亡后,张良就散尽了家族几代人积累的巨额财富,一心投入到刺杀秦王、恢复韩国的事业中。

当韩国被秦国吞并后,自幼就享受家族几代人积累的巨额财富的青年张良,已经看淡了荣华富贵。从他的后半生可以看出,他主要干刺杀秦王、恢复韩国、辅佐韩王、推翻秦朝这几件事,等到项羽杀掉韩王后,张良彻底倒向了刘邦,帮助其争夺天下。

等到汉朝建立后,张良帮助韩王后裔建立韩国的梦想早已不可能实现了,对于本身就已经享尽荣华富贵的韩国贵族张良,早已看淡了刘邦封侯一事,荣华富贵早已看淡,刘邦所说的“自选齐地三万户”自然也是看的淡风轻云淡。

路途凶险可望而不可及。

虽然刘邦已经明确当着群臣之面,清清楚楚的说了:“张良可以自选齐地三万户”,并不代表着张良就可以毫无风险的去自己挑选齐地富庶的三万户作为自己的封邑,这其中的凶险,看淡荣华富贵、饱读诗书的张良早已看的清清楚楚。

齐地,也就是原来齐国境内的七郡七十多座城池,也是除秦朝大本营关中地区之外,众所周知最富裕的一片地方了。楚汉战争中,韩信就占领齐国全境,刘邦也被迫封韩信为齐王,等到项羽一死,刘邦就立马把韩信的兵权给夺了,并把他改封为了楚王。

刘邦让张良自选齐地三万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了。汉朝建立后,富有天下的刘邦开始忌讳这一群功勋卓著的功臣将领了,最忌讳的就是分封在各地的异姓诸侯王,其次就是身边这群功勋显赫的文臣武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功臣亡。”

这其中的道理与精髓,身为帝王师的张良,怎么会不清楚其中的微妙之处?

所以,功成名就的张良自然是深知“自选齐地三万户”的凶险,他尽自己之所能的放低自己的姿态,向刘邦仅仅要一个小小的留县作为自己的封邑,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在帮助刘邦灭秦灭楚,建立大汉王朝之后,张良已经拒绝了刘邦的好意,已经不在汉朝的中央政府担任任何官职了。除了偶尔还会帮助刘邦、吕后出一点主意,张良已经不再过问政事。

汉朝建立后的张良从来就不看重权势地位、荣华富贵一类东西,这些东西在贵族出身张良看来本来就不值一提。当年,年轻的张良就曾散尽家族几代人积累的万金财富,一心刺杀秦始皇,一锤子下去差一点就杀掉了秦始皇。如今,已经步入晚年的张良怎么可能会看重权势地位、荣华富贵一类东西。

“自选齐地三万户”对于晚年的张良的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了。与世无争,明哲保身,才是最为高明的选择。

在世人看来,放弃自选齐地三万户机会有点可惜,其实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但是张良与世无争是最为高明的地方,也是张良最为真实情感表达。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得不到。即使得到,也会大祸临身。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八卦与人生坐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八卦与人生坐标
上一章下一章

二、坤卦 坤六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