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四
二年级的暑假就要到了,我渐渐期待它的到来因为只有在假期,哥哥才有大把的时间陪我玩,给我讲城里好玩的事情。
他的小学是在二姨家的煤矿中学读的,平时寄宿在二姨家中,只有在周末或者是假日才会回来,所以我在七岁之前对他的记忆很是模糊,只记得在他回来时候可以吃好吃的了。当他上初中的时候我也开始上半年级,他去了市中心上初中,每两个星期可以回来一次,回来时总是给我偷偷带一些好吃的、好玩的。
依稀记得他给我买过好多次四驱车,买过好多次罐装糖果,好多我从没见过的各式零食。所以我总是盼着他回来,每次都在路口等着新的公交车到站,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车站。
中考结束以后,哥哥便一边干活一边照顾年幼的我。等待成绩的日子是煎熬的,全家人都在期许那个奇迹的发生,期许他能考上高中,继续完成学业,继续父亲的梦想。
但是现实是很残酷的,没有经过努力怎么会有结果。我不知道哥哥在学校等我学习情况,但后来我慢慢了解了他所在的中学以后,我知道了,考不上那是必然的结果,环境对于学习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落榜的他有些落魄,有些羞愧,愧对于父母的培养,愧对于这些年花费的大笔读书费。但是为了一个未来,父母只能坚持,坚持送他去好的学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炎炎夏日,父亲在田间忙碌,在树下休息间,父亲看着远处缓缓得说道:“你是想补习还是想上技校?”
哥哥有些沉默,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也不知该怎么选择是好。
父亲见他没有说话,也没有再说什么。
晚上回到家中父亲便出门寻人,打听补习的学校。几天后便带着哥哥去了城里交了补习费用。
此时的我还不知道,不单单是哥哥要去城里继续读书,我也要去新的学校读书。
父亲找了个离学校近的出租房子,让母亲给我们做饭,他自己继续在农村劳作,母亲在农忙时回去几天,但也呆不久,因为记挂在城里读书的我们。
求学的第一道难关是没有学校收留我,所有的入学都需要学籍,农村读书的我并没有学籍。父亲到处找亲戚托关系才勉强给我找到可以读书的地方,但是需要交3000元的“借读费”。那是我对3000元是多少没有一点概念,但是现在想来对于那时的家庭条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了吧。
处理完生活上的琐碎事情,新学期快要开学了,另一个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面对完全完全不认识的同学,作为插班生的我只感受到了孤独,完全没有了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开学第一课,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全班100多号学生挤在教室里,前后桌的距离不足二十厘米,我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城市生活的不自由,也越来越向往以前那宽敞的教室。
但是生活不能往后看要往前走。基础薄弱的我开始追赶同学们的学习进度,身处这个大环境的我只剩下学习,接收新的知识,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年级排名……。
现在的我对于小学的经历大多已经忘去,曾经的人已经变得十分模糊,我依稀记得的一些人也在毕业之后失联了。
依稀记得前座的双马尾,在我眼前摆动,忍不住揪一下,引来一声怒骂与白眼;依稀记得同桌的“刻薄”,
上课时越线后相互的手肘“对攻”;依稀记得每次值日时主动帮忙的“大个子”,他的个子在三年级的我眼里堪比巨人;依稀记得……。
三年级的这一学年很是平淡,我也慢慢开始融入这个大家庭,开始放学时约玩,开始沉迷于“打卡片”,“玩弹珠”……,这些城里面的高级游戏。至于学习成绩,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不前不后,处于中间水平,没有多好也没有那么差劲,对于我来说够了。
这一年假期是哥哥的二次中考,考完之后看得出来他考得很一般,离目标院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父亲和哥哥在田间休息,还是熟悉的一幕,熟悉的交流方式,但是这次哥哥说他想去一中,父亲吐了口烟,只是说等成绩下来的吧。
这一年夏天发生的另一件大事是08年的BJ奥运会,对于奥运会的细节我也记得不太清楚了,只记得我和哥哥一起看的,他喜欢看篮球,我喜欢看跳水。
成绩下来之后他果然没有考上,父亲和母亲商量了许久决定花钱让他上当地最好的高中,钱是他自己亲手拿着交给报名处的老师的,我不知道他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只知道那很不好受。
家庭经济的重担再次压在了父亲的肩膀上,谁也没有想到另一副重担即将压在他另一个肩膀上。
开学就是四年级了,一切都平平淡淡得,知道冬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