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局就是逃荒
太阳当头明晃晃的照着,晒得人热汗直流。
桃花村村尾靠山的一座破旧小屋里,床上一个穿着破旧的人儿缓缓醒来,看着大概岁的样子。
“这是哪啊?我不是在睡觉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苏茯苓看着破旧的房屋心中奇怪道。
身上一阵疼痛袭来,那滋味难受得很,就像被车碾过了似的。
此时外面传来了一道焦急的声音。“茯苓,茯苓……”
“谁啊?”茯苓艰难的坐起来,伸长了脖子向外面瞧。
一个男人风风火火的走进来,他用袖子抹了一把汗,一边焦急去厨房收拾米面一边对她说。
“我今天去镇上给你买布匹,看到了一些难民。城里现在查得严得很,我还看到了许多马车从城里出来。怕是要发生大事了!”
说着收拾好厨房里的东西,将东西搬到门外。看着苏茯苓还在床上坐着不动,他有些恼了。
“你怎么还不动?把家里要带的东西收收啊!快点!”他催促道。
在他的催促下,苏茯苓虽然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但是也被他带动起来了。
她忍着身上的酸痛,将房间里她认为能带上的东西都带上。
房间里除了几件破衣裳什么都没有,衣服她都用布包起来了。
虽然嫌弃得都不想带上,但看这破旧的屋子她也能明白,这个家有多穷。
又将被褥收拾好,她将这些东西都搬到门外。
这时的他已经套好了骡车,正在把东西往车上搬。
苏茯苓有样学样,将东西都捆好。他又催她拿上水壶去装水,而自己却跑没了影。
她不敢耽误,将他吩咐的事情都办好,才有时间坐在车上梳理到底怎么了。
别说,还挺有用。她在休息等他这段时间里,接收到了原主的记忆。
原主是一个孤女,被她二叔二婶虐待。从小不干活就不能吃饭,干了活也吃不饱,还时常被打。
这不,今年大旱,收成不好,她就被卖了。刚刚的那个男人叫顾平安,是一个猎户。
她就是被他买了来做媳妇的,原主原本就长期营养不良,又劳累过度。..
刚刚就撑不住去了,醒来的就变成了她。话说她怎么会在原主的身上醒来呢?
苏茯苓仔细回忆当时的情景,她原本应该是睡在自己的大别墅里的。当时只觉得一阵抖动,她醒来就在这个鬼地方了。
苏茯苓猜测,她那边应该是发生大地震了,她估计直接被埋了。
可惜了她刚买的大别墅啊!刚装修好,才搬进没一天就这样了。
也不知道她的空间有没有跟着过来,她就是靠着空间发家的。
苏茯苓一个意动,她看到自己空间的空间了,里面有着一个大大的果园,品种丰富。
空间里的一切都和之前一模一样,河流小溪、果园、还有之前她偷偷收进来的另外一栋别墅,还有她之前囤的粮食和菜、酒。
苏茯苓很满意!
过了一会儿,顾平安满头大汗的回来了,刚刚他去找了里正,将他的所见所闻说给他听后就走了。
也不管他信不信,反正自己通知过了,要是出了什么事,他也问心无愧。
顾平安坐上骡车,给自己灌了一口水,对着苏茯苓道:“茯苓,坐好了!”
骡车拉着他俩的家当慢悠悠的走着,不一会儿就到了村中。
“哟!平安啊,这是你媳妇吧?”一个大娘看着顾平安拉着一个女人,好奇的问道。
顾平安将自己对村长说过的话重复了一遍,“婶啊,我早上去镇上,看到了不少难民了。我觉得我们桃李县要乱了……”
“这不能吧!平安小子,你可不要乱说啊!”那婶子不信,还告诫他不要乱传谣。
对此顾平安没有在意,反而是加快脚步,他之前将家里的户籍都拿上了,在从城里回来的时候也将路引什么的办好了。
为了让那些官差加快速度,他还塞了几两银子。现在家里的银子只剩二十两左右了。
桃花村里,里正拿出铜锣“咚咚咚”的敲个不停,这是村里发生大事的紧急集中的方法。
村里不管是在田里还是家里,都急忙往里正家赶。
“里正,这是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了?”
“是啊!是啊!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就是啊!里正你快说啊!”
里正家门口,大伙挤挤攘攘的站着,叽叽喳喳的吵吵闹闹的催着他。
“好了,别吵!”里正呵斥了一声,看大家差不多都来齐了,将顾平安的话,给大伙都说了一遍。
“是这样的!今天村尾的平安小子今天去了城里,看到了难民,好像是北方来的。现在城里已经戒严了。他还看到城里好些大户人家都坐车走了,估计我们桃李县是要乱了。”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里正的话秉着存疑的态度。
“真的假的?”
“不会吧!里正,你这消息准确吗?”
“对啊!对啊!你这话是从顾平安那小子那里听来的,能信吗?”
“是啊!他消失了几年,才来我们村里不久,他的话可信吗?”
对于顾平安这个人的话,大家都是将信将疑的。他是个孤儿,被村尾的老猎户收养,平日里都是沉默寡言的。
十六岁的时候老猎户死了之后也不知道去了哪里,直接消失。
后来他回来,也都不怎么和大家交流。只是时不时的上上山,打打猎,再背到镇上去卖钱。
平时穿得破破烂烂的,大家也都没有在意他。直到前几天他买了一辆骡车,还拉回了一个小姑娘,说是他媳妇。
“好了!大伙别慌,我已经派我家大郎去查看了。不管怎么样,大伙先回去把家里的东西都收收,要是情况属实,那咱们也该逃命去了。”
“逃命?那我们往哪里走啊?再说外面一不一定会乱啊!”
“要走,你们走,反正我是不走了,我这身老骨头折腾不起啊!”一个老太太哭哭啼啼,倔强的说。
“是啊!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走了谁来给祖宗们上坟祭奠啊?我不走了。”
“对!我也不走!”
有人附和道,反对的大都是老人。大部分都是觉得折腾不动的,舍不得家里,不愿背井离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