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开元盛世(5)
科技
王孝通,唐朝数学家兼天文学家,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三次代数方程解法的数学家。
孙思邈,医学家,时人尊为药王,著有《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
吕才,唐朝自然科学家,著有本土因明逻辑学著作。
李淳风,唐朝数学家兼天文学家,贞观七年(633年),李淳风通过改进传统浑仪,创造性的在赤道环上增加了黄道环和白道环,研制出当时绝无仅有的「三重环」浑天仪,名为浑天黄道仪。贞观十五年(641年)撰研究浑天仪的《法象志》[5]。注释《算经十书、《***》、《典章文物志》、《秘阁录》、《乙巳占》等书。指出《戊寅元历》的错误。又以刘焯的《皇极历》为据,编成《麟德历》。麟德二年(665年),改用李淳风的《麟德历》。
一行,本名张遂。唐朝天文学家和释学家。开元九年(721年),经张说推荐,唐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法《大衍历》。同年,他和梁令瓒一起,设计制造了黄道游仪、浑仪、复矩等天文测量仪器。他利用新制成的黄道游仪测量恒星的赤道坐标,发现和汉代的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变动。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一千年后(1712年)提出自行运动的观点。开元十一年(723年),一行主持大规模的全国性天文测量,测量了北到铁勒(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喀拉和林遗址附近),南到交州(今越南中部地区)共13个地点的日影和北极星高度。其中还测量了河南四个地点的距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结果推翻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传统说法。根据其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开创了科学史上用观测方法确定子午线长度的先河。
民族
唐玄宗时期的周边少数民族
7世纪前期,吐蕃(今XZ)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后,带去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增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回纥
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靺鞨
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南诏
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外交
《唐六典》列举的开元时期前来朝贡的蕃国数多达70余国。这些蕃国,从东亚的日本、突厥到东南亚地区的诸国,从今日中国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到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地区的一些国家,都对唐朝中央政府建立了一种朝贡的政治关系。
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高昌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高昌商人来中国经商,高昌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开元时期,长安、扬州、广州等城市,云聚着从海陆丝绸之路来华的胡商蕃客,成为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与政治联系的重要渠道。亚洲各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络绎于途。与李白结下深厚友谊的晁衡,也是一位日本留唐学生。不少外国人在唐玄宗的朝廷任职。唐朝的使臣、僧侣、商人,亦不绝于途。
唐朝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长安、洛阳、扬州、广州、兰州、凉州、敦煌,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长安尤为著名,这里汇集了各国来宾,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长期居住,国子监接受了众多外国留学生,留居长安的「胡人」多达4000家~5000家。
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的真正创建人慧能和尚,在玄宗即位那年圆寂,此后,在玄宗统治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禅宗迅速兴起,儒佛道合流成为历史的潮流,玄宗就曾亲自为《孝经》、《老子》、《金刚经》作注。所谓三夷教,即祆教、景教、摩尼教,也在华得到传播。正是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使唐朝在社会风气上显得雍容大度,李白充满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写照。Z.br>
后续
但在繁荣强盛的背面,深刻的社会及政治危机也在发展。土地兼并激烈,大量农民逃亡,均田制,府兵制和租庸调制都濒于崩溃,特别是节度使统辖的军事力量加强而内地军备废驰,导致内轻外重,成为后来安史之乱的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