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团体赛的邀约
方祁听到徐林没有表示抗拒或者反感,就觉得有戏。只有沟通第一步对方没有表示抗拒或者反感,就意味着良好的开端。
方祁继续道,“洞天福地的名额确实很少,甚至最终名额中大学生也会占很大的比例。”
“但是高中生、高职生就算获得洞天福地的机会渺茫,不是也有其他好处吗?在新秀赛中获得不同名次就能在高考或者自考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分,表现特别优秀还可能获得某一高校的特招名额呢。”
‘高考?’徐林暗自醒悟,新秀赛能在高考加分是每个高职生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徐林昨天前压根没想着参加高考,只想找实习、顺利毕业、考证、找个靠谱的工作、结婚生孩子……按流程跑完一生。所以徐林一时间没想起可以通过参加新秀赛给高考加分。想到这里,徐林有点心动了。
“方祁同学,我现在是你的陪练,如果跑去参加新秀赛,对你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吧?难道你想?”徐林疑惑道,又感觉不太可能。
“对,我想邀请你和我一起建立团队,参加新秀赛的团队赛。”方祁略微激动道,好像突然发现可行的道路。
听到方祁的邀请,徐林没有想法得到证实的了然。反而眉头一皱。
团队赛,新秀赛采取5v5,在一百米见方的大擂台上,进行战损式搏斗。区别于积分制,战损式意味着队员个人的落败甚至死亡,不会影响最终的胜利。只要不是一方认输,那最后站在擂台上的人就是胜利者。哪怕一上台一方就被秒了四人,只要一打五成功,那一个人就能获得胜利。
虽然团队赛有看似很正常的规则,但是绝大部分人,包括一部分参加团队赛的选手,都把团队赛看成一场闹剧。
巫族自古以来都不重视类似小团队的战斗,更不用说像武道文明里面的军阵战斗了。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上往下的。巫术是沟通的能力,说白了就是借来的。在低层次相对其他文明来说,是相当BUG的,例如人类联邦中很强势的魔法文明,低阶的巫师是不需要像低阶魔法师一样解构魔法模型、刻画魔法阵或者举行魔法仪式战斗,低阶巫师直接念动巫咒,只要巫师自身的精神力不枯竭,不陷入回响枯竭,就能一直使用巫术。而低阶魔法师,使用的魔力是来源于自身或者魔晶石,通过冥想回复魔力。
更具象的说,不算魔力药剂或者魔晶石,同阶的巫师一般能连续使用一到两个小时同阶巫术,而魔法师只能使用5-10次。
当然,有很严重的问题。既然是借的,对场地要求很高,在火元素能高的地方,借用水元素自然事倍功半。
其次,在绝对意义上,一个区域中蕴含可以借用的力量是有限的。在低阶巫师中没什么,本来低阶巫师能借用的力量就相对于总力量更有限。但是越高阶,巫师间借用同种力量就会互相掣肘,不管是对战还是协同作战。
这就出现即使三个个精通水系巫术的高阶巫师围困一个同阶的高阶巫师,其实这一方三名高阶巫师使用的水系巫术的威力总和也就比其中一个高阶巫师单独对敌使用的巫术威力高一小截。几乎而言,在高阶巫师间,团队战甚至军团战效率很低。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巫祖能压制整个巫族文明。巫祖能沟通十二巫神就等于抢夺了对阵巫师的所有沟通的“权限”。所以即使巫祖为了融入人类联邦进行近二十年的血腥镇压,也没多少大巫师或者巫神愿意出面组织联合反抗巫祖。
跟巫祖战斗几乎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当然在巫族文明里面,这种高等级抢夺沟通“权限”的程度也有上下。影响最深就是元素巫师,也就是古称的巫神一脉。最低就是对应的蛮神,甚至严格意义上的蛮神,纯粹用秘药打熬肉身对抗敌人的古蛮神一脉,是不受这种抢夺的压制。
可惜这一种修炼方法,据说太奢侈了,慢慢被淘汰了,修炼方法就算在巫族图书馆中供人学习,也没有人看得懂。毕竟只是些图画加几个相当简陋古巫语作注。
原因种种,反正这种轻视团队战的风气是自古以来的,更是从上往下的。巫师新秀赛中加入这种团队赛的机制,其实并不受人看重,真正热门受关注的选手都是打个人擂台的。
尽管如此,团队赛的奖励却并不比个人赛的奖励要差。还是吸引了一些有一定实力的去挤团队赛的名额,甚至有带老板体验生活的生意,什么四保一、三保二、甚至有一带四的队伍。但是在团队赛比个人赛更难混,更难“捡漏”。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个人赛中,擂台的巫术阵法更“灵敏”。毕竟个人赛,一方选手需要被保护,就宣布比赛结束了。
而团队赛,十个人对阵巫术乱飞,很容易让一个人被巫术打中需要被擂台保护,但是所谓的保护是有半径的。擂台的巫术阵法在受重伤队员周遭撑起防护,就很容易干扰其余人的战斗。
所以在团队赛擂台设置的阵法的灵敏度会调整,一般来说,需要被阵法保护的重伤员需要让队友甚至是自己离开战团中心才会被阵法识别保护和治疗。这个就让激战的双方不可避免的产生战损,甚至是伤亡。
所以这种带老板队伍在遇到真正硬茬往往第一时间弃赛。一些有潜力的巫师学徒也不想冒这个风险,宁愿去打个人赛。
种种思绪在极短的时间在徐林划过,他非常疑惑方祁的邀请,难道是想让自己带这个老板打团队赛。徐林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还可以,但不足以去新秀赛带妹过关斩将啊。
徐林斟酌了下用词,道:“很荣幸能得到方祁师妹的邀请,但团队赛其实有一定风险的。师妹难道有什么想法?”徐林觉得经过两次不算深入的接触,发现其实眼前的方祁不像是不太聪明的亚子,决定采用感谢-点明-反问的流程,探探方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