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1章 搞大走访
“那这样,要辛苦你1下,让财政抓紧起草制度,争取今年内就发下去。文件里面把改革的内容和基层乡镇怎么操作讲清楚。执行期就从明年1月1日起。这次不会再有人畏难唱反调了。”
李纪成表情却是皮笑肉不笑:“那就看瞿远同志的表现了。”
细微的情绪引起了林方政注意。很正常,又1次的财政局长调整,又安排的林方政自己人,作为县长直接分管的财政,只要不是他本人亲自安排的,总会有1些抵触。
幸好两人已经达成1致重修于好,如果贺兰禄还在给李纪成撑腰,那5人小组碰头的时候,恐怕李纪成早就跳出来反对,细数瞿远的缺点了。
“瞿远这个同志,政府办出来的,当初我让他到斗篷锻炼,然后又去了开发区,执行力强,总体上来说工作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同志比较公道正派,没有那些派系山头思想,凡事只求做好,不去逢迎。我也给他打了招呼,任何事都要先向县长汇报,不要越级,这都基本的政治规矩。应该来说还是能给减轻不少担子的。”
这就是林方政,只要你对他释放善意和真诚,他也会同等释放善意。你要是跟他玩花花肠子,他套路起你来那也是不要命的。
这段话让李纪成心中宽慰不少,前面那些都可以视作废话,最后表态的任何事先跟县长汇报才是重点。这是对自己的充分尊重喝信任。
李纪成点了点头:“你当初选出来的干部,又经过考验和历练,肯定是不错的。”
林方政端起茶杯:“但是呢,光这个还不足以靖谣言、稳局势。”
抿了1口茶,爽叹1声后:“我有个主意,不如借着起草村居委改革制度,下去走走,扑下身子好好听1听基层村干部的心声,或许能对将来的实际落实程序找到1些好的思路。哪怕不能满足他们的诉求,也能让他们心中舒服1些。”
“领导干部走基层?”李纪成若有所思,“这倒是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它扩大化1些。主题还是释明村居干部新考核晋升和津贴制度,但又不仅限于此,可以加上问需问难问发展方面的内容。实实在在收集1些老百姓的困难和诉求,解决1批、研究1批、规划1批!”
跟聪明人聊天就是省心,跟能干事的聪明人聊天则更省事。李纪成的迅速反应和有效补充,让林方政很是舒服。官场本质就该如此,抛开那些狗屁倒灶的私人利益纷争,官员之间要是能精诚合作,于国于民都是1件大好事,也能减少很多因为争斗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百姓灾难。只是很遗憾,人不是机器,我们只能用制度不断约束人的劣根性,却无法根除。
权力天然带有侵略性,其背后是有限资源的掌控,你多我就少、我多你就少,在0和博弈的驱动之下,权力只有斗争平衡后的合作,没有主动放弃后的合作。
林方政与李纪成之间亦是如此,经过1场上至省里的斗争后,林方政这股东风压倒了李纪成的西风,迫使李纪成不得不放弃尊严求和保身。这才有了接下来的精诚合作。也是林方政格局度量够大,否则他完全可以将李纪成压在手底,但那样只会给朗新埋下更大的隐患,等林方政势弱或调离,迎接的只有李纪成无情报复。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被长期压制的继任者,1旦接过权力大棒,必然将前任留下的工程1举推翻,不问是好的还是坏的,这对当地发展来说,无疑是1场人为灾难!这样的结果,在林方政身上不是没发生过,当初他离开岳山开发区后,继任者高伟成就基本废除了他在开发区的1系列政策,由此导致岳山开发区发展势头中断、1蹶不振,险些重陷撤销困境。
至于领导干部走基层,不是什么新鲜事。从中央到地方,不同层面都搞过这类专项行动。其中不能完全否定存在1些沦为“领导走马观花、报表折腾基层”的形式主义,但在1定程度上还是取得了良好效果,实实在在给老百姓解决了1些问题。
“你讲得很好啊!”林方政高兴道,“那我们就把它搞大点,把上中下都联动起来!中间指的是,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30个副县级领导干部都参与进来,下指的是所有乡镇街道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我们有110多个行政村,分配下去,每个领导干部也就只需要走访1到两个村,完全可以实现全覆盖!对他们也要有基本的要求,1个月时间,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汇总5个问题。1个马上就能解决的问题,10月底前就要自己去想办法帮忙协调解决。两个需要组织上研究解决的问题,年底前必须解决。这个组织上也不能单单指县委县政府,在哪个单位,就哪个单位去研究解决。两个需要长期解决的制度性问题,统1报到县委县政府,我们再研究规划。”
林方政短时间内就为这项工作划出了原则,这是非常考验实战能力的。要知道,1百多个村,每个村如果只弄1个问题,那太少了,最后各个领导干部都会挑最容易解决的小问题解决。可每个村5个问题,虽然保证了问题有易有难,但几百个问题都撂给县委县政府,那林方政和李纪成今年不用干别的事了,每天追在屁股后面跟踪问题解决进度就完事了。这样1细分,就实现了效率最大化。1个最简单的问题,走访的领导自己去解决。两个稍微难的问题,则由各自单位去协调县直部门等资源去解决。剩下两个需要县委县政府研究决策的长远问题,再由林方政和李纪成两人去分配任务和跟踪进度,压力就小多了。有此5个问题分层,哪怕最后两个难题暂时无法解决,也有前面3个问题打底,每个村都能感受到组织上解决问题的诚意,不至于让走访行动沦为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