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逛街也是不容易的
魏芸儿心慌慌,连忙推辞“妈妈,芸儿绣不好。”
“以前姑娘心不静,绣不好。这半年多,姑娘读书,也不往外跑。这会儿肯定能学好。我去找老爷说,找人再教教,保准这回能学好。”
不待魏芸儿应承,林妈妈就喜滋滋的转身出了门。
只留下,还在余震状态中的魏芸儿。
魏清源办事效率还是一如既往的高。
哪怕大雪隆冬,没几天,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找到一位绣娘——严大嫂。
严大嫂面临人生的一道坎——已经是豆蔻年华的少女,却毫无刺绣基本功。
这可怎么教?
而魏芸儿也面临一道难题——怎么解释不会刺绣,一点都不会。
“严大嫂,请喝茶。”
魏芸儿望着眼前这位端庄的妇人,心里直打鼓。
不知道准备的说辞,能否说服她。
“听闻严大娘的绣功十分了得,绣品精致绝伦,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大嫂的绣功十里八乡,那是人人都夸。祖父请到你这样的高人,也这是有幸。”
魏芸儿恭维话先送上,好话入耳,下面的戏就好唱了。
严大嫂微微一笑,“姑娘真会说话。魏掌柜为人厚道,姑娘也是兰心蕙质,姑娘都学过哪些针法,以前的绣品能否拿出来一见?”
进入正题,魏芸儿调整一下脸部表情,眉眼下垂,一脸惆怅,欲述难言。
为这效果,魏芸儿面对模糊不清的铜镜,练了不下八百回。
“唉”魏芸儿幽幽长叹一口气,“大嫂有所不知,芸儿以前刺绣没好好的学。半年前落水,鬼门关前走一趟。手经常抖,刺绣根本没法做。也不敢告诉祖父,怕他失望。”
严大嫂劝道:“姑娘不必伤心,魏掌柜视姑娘为掌上明珠,绝不会因此责备。”
“祖父自不会责备芸儿。可半年多没拿针,刺绣之法都荒废了,绣功好唯手熟儿。如今芸儿连怎么绣都不记的。怕祖父太失望了。”
这么一说,严大嫂目光中就透了些怜悯之色。
“这是自然,姑娘莫急,慢慢学,刺绣最重要是耐心和细心,只是手抖……”
“不妨事,手近来已经不抖了,这也是芸儿答应祖父学刺绣的缘故。”
“那就好,就从头开始吧。”
严大嫂走后。
桂儿端上茶,一脸疑问:“小姐不是说手腕很稳,写字很好吗?”
魏芸儿头头没抬:“有说过吗?桂儿,屋里凉,再去添点碳。”
刺绣班开学。接下来的日子,魏芸儿过得充实而忙碌。
读书、背书、临帖、誊写,日日与书相伴。
上绷、勾稿、配线、劈丝,刻刻不离针线。
偶尔有空,摸、闻、识记两面针、决明子、百里霜等中草药。
魏芸儿的闺门生活充实无比。
光一个刺绣,就要选布、选线、选针、选花样、绣花绷、剪线、穿线、起针、打结、分绣区。
直搞得腰酸肩疼腿抽筋,眼花手抖颈椎病变。
果然自己太傻太天真。
无怪乎《红楼梦》千金小姐史湘云,都要秉烛做女红。
曹雪芹老爷子,这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啊!
魏芸儿,一个小门小户女。
如愿以偿的过上了,勤学无奖学金,加班无加班费,的奋斗生涯。
苦啊!
魏清源看魏芸儿日日,在房中勤学苦练,甚是欣慰。
年关将近,就让魏芸儿出去走走,逛逛。
魏芸儿古代的寒假开始了。
一天无风无雪,冬日暖阳。
魏芸儿和桂儿裹得结结实实,逛大街。
这是第一次,魏芸儿正儿八经,逛街购物。
已是农闲时节,又近年关,凡是兜里有几个钱的,都要为家人买一些东西。
街上男女老少纷至沓来,街边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
两旁的店铺客似云来,一片繁华盛景。
大街上女子都没有带帷帽,大姑娘和小媳妇,与人讨价还价时有所见。
领着小丫头,抛头露面的小家碧玉,更是处处可见。
有些店铺中竟有女子在招呼客人。
这世间男女大防,没有程朱理学时那么严苛。
桂儿以前埋怨魏芸儿天天往外跑。
自从魏芸儿换了芯,洗心革面在家勤学苦读,大门不出,二门不进,可把她闷坏了。
此刻,桂儿兴奋的像只小喜鹊,叽叽喳喳念叨个没完。
“小姐,小姐,前面就是瑞永祥,去看看他家的布料!”
小桂子领着魏芸儿,不容置疑地迈进了一家店。
入眼绫罗绸缎,棉麻丝絮,林林总总直铺得柜台架子上都是。
店内女客众多,或挑或拣,大有品牌打折促销的热闹场面。
“这位姑娘,看中什么布料吗?我们这儿的货是最多最全的,看这颜色多雅致清亮,摸着也舒服。”
一位三十出头的妇人,迎上来招呼,拿过一块银红浅纹布料,递过来。
她看出魏芸儿,是能买得起绸缎的主。
魏芸儿看着手中的布料,以前自己是万万分不清的。
这段时日,学刺绣要选布,也懂得了一些皮毛。
想着挑几块布料裁几件新衣,也帮魏清源也挑一挑。
“魏芸儿,好久不见。”一声淡淡的问候从身后传来。
这一声唤,让魏芸儿心中一惊。
连名带姓的叫,可不是什么闺蜜情深的叫法。
魏芸儿按下,心中的不安,端正脸上的表情,扯开嘴角,转身微笑迎人。
眼前是一位,与魏芸儿年纪相仿的娇俏少女。
穿着淡粉色的烟拢梅花百褶裙,外罩缎绣玉兰氅衣,耳畔坠着银蝴蝶。用银簪挽住乌黑的秀发。
关键是簪子上镶着一颗圆润的珍珠。
魏芸儿虽然不懂,这世上珠宝价值几何。
至少知道,没有人造珍珠的现代工艺,一颗又圆润又大的珍珠,肯定是价值不菲的。
这个少女身家,肯定比魏芸儿高。
这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