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万民书
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实打实的好处就在面前摆着,就算是没有那些劝学名言。
那些一点儿也不傻的百姓们自然乐意让孩子去读书,哪怕是自己拿钱都乐意,更别提还有各种各样的补贴了。
供孩子读书几乎就是刻在中原堂口骨头里的本能,改不了。
如果将中原所有的堂口都拉出来对比一下,除了螨清和蒙元这两个朝代没办法说之外。
剩下的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是如此。
看谁都是战五渣,看人家好的就想拿来学习学习然后变成自己的,敢说反对的就埋土里去,历代王朝几乎都一个鸟样,根本就没什么进步。
几千年的历史给中原堂口带来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历史,也不是什么文物古玩。
是重视教育,是开放和自信!
是那种只要自己本身不出问题,谁来都得低头跪好的骄傲!
所以当社学教员人员开始显现出不足的时候,礼部几乎是立即就炸了锅。
培养读书人跟种树其实差不多,如果从一开始没有种好,那树是很难长得高长得壮,更难长的直。
社学就是刚刚种下的小树苗,属于生根发芽的阶段,这个阶段出了问题,县学、州学乃至于大学都会跟着出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京城师范大学应运而生,专门培养人手去各地学校执教。
哪怕是这些人以后只能从教员往礼部这条路子上面走,依然阻止不了大量的读书人将目光投向京城师范大学。
因为人口大爆炸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知识浪费,单纯死读书的那些读书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得不值钱了。
除了民生和文治上面的问题,军方同样不让人省心。
南北工业集团这两个原本一家的货现在为了争夺五军都督府的订单,几乎能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动不动就会互相怼上一波。
除此之外,军方现在的重心显然已经开始转移了。
沙皇俄国已对没有什么好关注的了,往西伯利亚地区还有北山以北的那些地区移民是户部的事儿,跟军方关系不大。
官方现在更为关心的是朱由检想要埋的那块土地。
正好夹在了莫卧儿和奥斯曼土耳其中间。
朱由检当然有任性的资本,既然朱由检想要埋在那里,那地方别管现在是谁的,以后就必须是大明的,反正不能让自己家皇帝埋别人家的土地上去。
朱由检给自己挑了块地方准备挖坟的事儿不是什么机密大事,尤其是朱由检没有特意要求保密的情况下,这个消息很快就从朝堂扩散到了京城。
而京城百姓知道之后,基本上也就意味着其他地区百姓们知道了。
然后民间的意见就开始喧嚣尘上——凭什么啊?
皇帝是大明的皇帝,不跟其他的皇帝们埋一块儿也就算了,为什么偏偏想要埋到大明之外去?
就像后世的那些大内总管们总是在叫着虎牙不爱我了一样,大明的百姓们也难免在心中生出「皇帝不爱我们了」这种感觉。
万民书不是一封两封,而是上万封的万民书被各地官府转到了吏部,然后又转到了内阁,最后到了朱由检的案头。
这些万民书都是各地士绅乡老们折腾出来的,文采倒也说不上多好,反正把大概的意思给表达明白了。
怎么的,大明辣么大的地盘,就埋不下你一个皇帝了?
当然,这一切还是朱由检自己作出来的,或者说是朱重八给留下来的毛病——大明祖制,一切军民利病,农工商贾皆可言之,唯生员不许!
所以那些读书人老实,而老百姓们才不怕官府会把自己怎么样,随便街头上寻个写字好看的秀才公,让他写出来文章然后再按上手印,很麻烦么?
被朱由检给惯坏了的老百姓自然是不麻烦的,只有朱由检感觉脑袋瓜子疼。
朱由检想过官场上会有什么样儿的反应,也考虑过民间知道了之后会物议沸腾,可是谁又能想到过会出现上万封万民书的情况?
不头疼不行啊,天心自我民心,天听自我民听了解一下?
当皇帝最大的基本盘从来就不是什么勋贵也不是什么文武大臣,甚至于不是军方,而是民心,至于勋贵、文武大臣还有军方,那是统治的手段而不是基本盘。
看不清楚这一点的皇帝基本上都凉透了。
被螨清黑出翔的朱重八看的很清楚,所以在他统治的时候可以出现民告官,也可以出现手持大诰进京告御状的景象。
朱由检同样看的很清楚,所以在下达「永不加赋诏」的时候特意派了东厂番子和锦衣卫在民间大力宣扬,一下子就收紧了民心。
收紧了民心之后,剩下的事情就好办的很了——不从者死!
那些得到了好处的百姓会发自内心的拥挤朱由检,或者说是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而拥护朱由检。
或许有些人不会理解,为什么那些农民就一定会拥护朱由检?难道他们就不会被那些掌握了话语权的士绅给忽悠?难道他们就不怕死?
只能说,有这种想法的人大概才是真正的傻子。
中原堂口自古以来最好忽悠的就是这些百姓,最不好忽悠的也是这些百姓。
看看后世就知道了,那些自诩为文化人的学生有被忽悠瘸的。
自以为堪比诸葛的网友其实更多的还是在跟风,然而普通的老百姓虽然天天骂着土鳖,却从来没想着干翻土鳖。
为什么?因为土鳖实实在在的掌握了民心。
换成大明也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大明的百姓们集体不满意了,以至于出现了上万封的万民书,这还真是开天辟地以来头一遭。
朱由检很纠结,而朱由检很纠结的后果就是大明京城很快就传开了一股子妖风,然后慢慢的向整个大明扩散。
据某个大舅子的儿子的妻弟的叔叔的女婿在锦衣卫当差的老百姓所言,朱由检看上的那块地方可了不得,那是万年不遇的风水宝地,能保佑大明江山万年永固!
据江湖传言,朱由检看上的那块地方,地底下有大量的猛火油和各种矿产,朱由检之所以看上那里就是打算替大明守住那里!jj.br>
所有的传言之中,这两种说法是传播的最广也是最快的,民间的接受度也最高。
小道消息是民间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对于那些由官方传播的、正面的陈词滥调往往毫不关心。
相反对于那些负面的,特别是刺激性、轰动性的传闻,却最为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