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小镇高中生
“高一,是你们的新起点,进入高中,你们就等于走上了独木桥,桥的对面,就是大学,就是你今后的人生……”
开学第一课,班主任在讲台上不断地强调着高一的重要性以及七七八八的纪律,刘伟打了一个哈欠,侧头看向了窗外的风景。
就像绝大多数欠发达的乡镇一般,刘伟所在的绿水县镇中最开始只有一所中学,即绿水县一中。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一中和二中变成了初中,三中和四中成了高中。
刘伟所在的绿水县三中是这两所高中里的高个子,县里中考前1000名去三中,后1000名去四中,至于比这名次还低的基本上已经告别读书了。
即便是前1000名的三中,最终能上大学的不过是最重点的两个理科重点班和一个文科重点班,人数基本不会超过150,至于剩下的人就全凭造化了。
虽然高一还未分科,但无论是文科班还是理科班,刘伟始终是重点班得不到的男人。
环视教室一周,班上同学的分布相当有特点。
最前排的是一群女生,她们基本垄断了绝大多数班干部的职位;往中间靠点男生的数量便多了起来,刘伟便坐在中间靠窗位置,纪律委员坐镇中场;最后两排便是差生的天堂,也盛产劳动委员,与角落里的垃圾堆相互呼应,偶尔有几个女生自愿与他们坐在一起。
看到如此光景,刘伟撑着头轻轻叹了口气,开学不过第一天环境就定型了,很难想象之后的高中生活会是怎样一潭死水。
在众多开学第一节课后,刘伟终于熬到了晚自习下课。
“我看了下咱们班的花名册,咱们好像的顺路的,要一起结个伴吗?”在刘伟收拾东西时一个爽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声音的主人是邻组的杜磊。
看刘伟不答话,杜磊也不灰心,自顾自地靠了上来:“小伟子别这么害羞吗,大家都是同学,你叫我磊哥就行。”
刘伟对这种自来熟最是没办法,但又不想给人一种装高冷的形象,心中撇撇嘴但还是面带微笑地应答了杜磊:“磊哥好。”
杜磊对刘伟的回应似乎十分满意的样子,大笑着拍着刘伟的肩,“以后咱们就算是兄弟了,伟弟你也别怪哥太热情,哥生来如此。”说着刘伟的手掌中便被塞了一颗槟榔。
对于刘伟这种小镇留守儿童来说,几乎无法想象杜磊自来熟这种性格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从小缺乏家庭关爱的刘伟总是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在人群中不受关注,说话也不怎么讨女生喜欢。
老实巴交是刘伟最真实的写照。
虽然两人骑着自行车,杜磊的嘴巴比轮子转的都快,却是另一种画风。
各种八卦如数家珍,像什么后排的某某女生初中时就已经交了二十多个男朋友,昨天又被人表白;某某哥看着像三好学生坐在前排实际上也是个打群架的狠角等等,把刘伟听的一愣一愣的。
“磊哥,你真把我当兄弟吗?就我这种人。”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刘伟本能地表示怀疑与抗拒。
“那当然,你看起来就像我弟弟一样,我那弟弟啊……”杜磊像是触动了什么开关似的,突然间就哑火了,“算了,不说这事了。”
随后,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吱呀吱呀。”一阵脚踏自行车的声音在二人身后响起,刘伟循声回头看去。
与身后熙熙攘攘有说有笑的人群不同,
一名女生如同落单的大雁一般孤零零地踩着自行车,自行车链子的声音仿佛孤雁的哀嚎。
“那不是班长吗?怎么一个人走呢。”刘伟看着身后的女生,再望向杜磊露出一副疑惑的表情。
“你是说夏玲吗?”杜磊露出一副晦气的表情,“兄弟,我劝你别管闲事。”
面对刘伟不解的表情,杜磊痛心疾首地说到:“伟子,听磊哥一句劝,不要跟这女人有任何来往,多的不方便说,你记住这点就行。”
说着,前方大路出现一个交叉口,杜磊表示到这里就要分开了,临别前杜磊再次叮嘱刘伟千万不要和夏玲有什么瓜葛。
两人分开后,刘伟再次回头望向夏玲的方向。周边回家的学生虽然多,但似乎也有意地在避开夏玲,夏玲似乎也早就习惯了这事,自顾自地走着。
不多时,刘伟也回到了家,一幢旧式单元房。
说是家,充其量不过就是个住的房子。家人远在长东省打工,一年都不见得能回来两次,哪怕是过年了都是刘伟坐大巴去长东省与家人团聚,在厂子宿舍里吃上一锅火锅,那大概才是家吧。
简单的洗漱后,刘伟倒头便睡了。
只不过刘伟不知道的是,就当刘伟熄灯不久,一个黑影便朝着刘伟家的方向吐了一口痰,用脚仿佛在踩臭虫一般踩了一遍又一遍,又吐了一口痰覆盖了上去才愤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