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吕布背义 张杨就擒
数百封信随箭入城,见信者口口相传,一日之间,曹操于信中之言便人尽皆知。
吕布推己及人,暗想:“张稚叔虽与我交好,可若能借我人头换得豫州,这等好事,其怎会不愿?”
思及此处,吕布心中惶惶,只觉平舆非久留之地,当夜便领麾下骑兵偷偷出城,远遁而去。
张杨得知吕布悄然远走,未曾留下只言片语,心中不由一凉,叹道:
“我以奉先为手足,其竟疑我心存歹意,我心何其悲乎!”
曹操攻心之计乃是阳谋,张杨怎会不知?无奈此计之歹毒之处便在于“问心”。
所谓人心难测,“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之事,美则美矣,殊为罕见,反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之事,常于人世间大行其道。
故此,张杨怨罢吕布,却又对何曼、龚都严加提防。
何曼、龚都亦忐忑不安,自从得知刘辟为张杨所杀,二人行事便谨小慎微,唯恐惹来杀身之祸。
待看过曹操书信,何曼、龚都皆有些意动,意动之后,便是惊惧。
何、龚二人自知非张杨之敌,若非如此,其当初又何必请降?
曹操若是使人暗中招降,何曼、龚都或可出其不意,尚有几分胜机,无奈如今却是明信广传,张杨自是知晓此事,怎会无防?二人即便愿叛,又怎能建功?
因此,曹操信中所许厚赐封赏,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何、龚二人对此心知肚明,只是张杨对此作何感想,二人却不能断定。
于是,张杨与何、龚明知信中之言乃曹操之手段,亦不得不互相戒备,日渐离心。
主将如此,城中士卒自是人人心头阴郁,张杨本部兵马与黄巾降卒之间泾渭分明,颇有一触即发之势。
且说,吕布虽是趁夜而逃,其大批人马之踪迹却难以隐藏,自是不能瞒过曹操。
故此,见吕布已走,曹操虽不知城中详情,胸中却有所预料,便不再攻城,只每日叫人用箭传信,于信中向何曼、龚都传授内外呼应破城之法。
诸如“曹操佯攻,何、龚趁势打开城门”、“何、龚趁夜打开城门,引曹军入城合攻”、“趁夜偷袭张杨,取其首级”、“叫亲信往张杨水源中投毒”、“邀张杨议事,趁机杀其”等等。
张杨看罢,怒骂道:“曹操出身名门,位居州牧,却行此等下作之事,真小人也!”
骂罢,张杨却是每日不得安睡,便是饮水、用饭,也须旁人先食,见其无碍,方才入口。
不几日,张杨已是心力交瘁,倍觉煎熬。
见事已至此,张杨心生退意,遂弃何曼、龚都于不顾,自领本部两万余兵马星夜出城,欲重返河内。
曹操早已于城外四处安置探马,张杨方才出城,其便已然得知,立时整顿兵马,追杀而去。
不至半个时辰,曹军便已追上张杨。
一番冲杀后,张杨溃败,领千余亲兵逃走,余者皆降于曹操。
何曼、龚都见此,便开城请降。
曹操受降,夺其二人兵马,将其打发至于禁麾下为将,不久后,于禁以不守军纪为名,将何曼、龚都斩杀。
且说夏侯惇、满宠领军一万前去河内攻取怀县,杨丑三人只五千兵马,见夏侯惇兵多,不敢与其正面交战,便欲趁夜偷袭。
满宠对此早有所料,将计就计,预先埋伏于营外,杨丑三人大败,死伤千余,狼狈逃回城中。
夏侯惇自诩胜负强弱之势显而易见,便命人前去劝降,不想使者却被薛洪斩杀。
于是,夏侯惇大怒,倚仗兵多,将万余士卒分为两部,昼夜不停,轮流攻城。
数日后,眼看城内士卒不得稍歇,已是精疲力竭,城池岌岌可危,杨丑心中生惧,有意降曹,遂试探于薛洪、缪尚,见二人固守之意甚坚,便欲领心腹之人将其除去,不想却为二人察觉,暗袭变为明斗,双方血战一场,杨丑死于乱军之中。
城中士卒本就不多,经一败一乱,只剩两千余人,又守了一日,怀县便被夏侯惇攻破,薛洪、缪尚未及逃走,皆被擒杀。
既已得胜,夏侯惇、满宠遂屯兵于怀县,派人快马传捷报于曹操,谁知尚未收到曹操将令,便探知张杨领千余兵马进入河内。
夏侯惇大喜,对满宠说道:“伯宁,主公定是已得大胜,张杨败退,又不知怀县已为我等攻破,这才遁逃至此。”
满宠亦笑道:“元让所言极为有理,既有如此良机,你我二人断不能让张杨走脱。”
其后,满宠命人将城头之旗帜改回为“张”,夏侯惇领两千兵马出城,埋伏于数里之外,待见张杨经过,便绕至其身后,尾随与其。
张杨唯恐被曹军追上,一路不敢稍停,眼看已至怀县,便命人去叫杨丑出城相迎。
不久,只见一人出城,拜罢,言道近日有贼自并州而来,杨丑几人出城杀贼去了,尚未归来,请张杨先行入城。
张杨连日赶路,脑中昏沉,又识得此人乃薛洪帐下军侯,便并未多想,随其进城。
方入城中,张杨忽觉不对:“纵是杀贼,又怎会三人尽出,而不留一人于城中镇守?”
思及此处,张杨背后冷汗直冒,正要打马返身出城,却见身后夏侯惇已然杀至,堵住城门,而城中,满宠又领数千兵马自隐蔽处杀来。
张杨心知已入敌军瓮中,又见十倍之敌将自己困住,断无一丝胜算,遂对夏侯惇说道:
“我技不如人,败于曹操之手,怨不得旁人,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只我身后这千余士卒,虽跟随于我,与曹操为敌,亦是各为其主。
若二位将军能放其一条生路,我甘愿束手就擒。”
千余兵士深为其言所感动,皆愿随张杨拼死一战,为张杨喝止。
满宠闻言,暗劝夏侯惇道:“元让,困兽之斗,最是凶险,张杨既愿降,我等不如应下,以免无谓损伤兵力。”
夏侯惇正有此念,便应下张杨所请,收缴其麾下士卒之兵刃、甲胄,尽皆遣散为民,再将张杨捆缚,送至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