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凡战谋在先 兵锋向荆南
贾诩听罢,亦言道:
“此战得南郡足矣,待来日袁绍与曹操决裂之时,方是主公大展宏图之日。
不过,以我之见,主公不必全取南郡,只需夺得鱼复至江陵一线诸城,再取此线以南之地便可。
如此一来,主公既能得小半南郡,又可将荆南、荆北划开。
至于南郡北部,其地域虽广,诸县皆为小城,易攻难守,纵然取下,益处亦不大,反会因此分兵,易为刘表各个击破。
不如弃之不取,则可稍稍隐去虎狼之态,以安诸侯之心。”
蔡瑜听罢,笑道:
“诸位之谋极为周密,甚合我意。
此战我有意于水、陆两路同时出兵。
四载之前,我便叫兴霸操练水军五千人,此次正可派上用场。
水路,由兴霸亲率五千水军,乘蒙冲经三峡直下夷陵。
陆路,我领三万兵马出鱼复,夺巫县、秭归,至夷陵与兴霸会合。
其后,先取枝江,再下江陵。”
这时,法正说道:“主公或可趁其不备,以水军直捣江陵,轻取此城。”
蔡瑜摇头,说道:
“不可如此。
夷陵以西,道路崎岖难行,人不能并走,马不得疾驰,陆路不如水路快,便是有人见到兴霸之水军,亦来不及通风报信。
而夷陵以东,水流放缓,且需绕行,陆路却道路开阔,骑马可日行数百里。
若如此行事,一旦为敌事前所察觉,兴霸一部便成孤军,极易有所闪失。”
法正又道:“我明主公之意,只是江陵乃大城,本就难攻,如此一来,刘表必会有所防备,于江陵屯重兵而守,若因此久攻不下,岂非因小失大?”
蔡瑜笑道:“刘表若果真如此行事,倒是正合我意。”
法正毕竟阅历不足,不能思虑周全,闻言不解蔡瑜之意。
见法正疑惑,贾诩说道:“主公可是欲以张羡为内应?”
“正是如此!
我已着人探明,刘表麾下兵马不及八万之数,韩晞、刘虎领兵一万屯于颍川,黄祖领兵两万屯于江夏,韩玄、文聘领军一万屯于南阳,蔡瑁、吴巨领军万五屯于襄阳,庞季领兵一万屯于江陵,张允领兵五千屯于秭归,刘磐、黄忠领兵五千屯于长沙。
此外,另有些许散兵屯于荆州各处,每处无非数百人,不值一提。
待发兵之时,我将令文远领军出武关,佯攻南阳,刘表见此,必不敢轻动南阳、襄阳、颍川三地之兵马。
长沙刘磐、黄忠有防备孙策之大任,其亦难以动用。
如此一来,能用作援兵者,唯江夏而已。
而江夏乃重地,我料定刘表至多分兵一万去救江陵,如此一来,合计不过两万兵马,与我对敌,兵力仍稍显不足。
值此之际,若张羡请命派郡兵相助于江陵,刘表又不知张羡将反,岂能不允?
待张羡之兵入城,江陵便为我所得矣。”
法正听罢,恍然大悟,不由暗自叹道:“俗语曰姜是老的辣,此番方知,我不及荀、贾两位军师与主公远矣,当自勉才是。”
荀攸说道:
“主公之策甚好,我只有一事担忧,江陵有护城河相守,开城门、放吊桥,绝非易事,此前曹操攻下邳时,陈珪拼死,方能于千钧一发之际将城门打开,险些功亏一篑。
张羡所派之人不知能否胜任?
若其不能打开江陵城门,
使此妙计成空,便坏了大事。”
蔡瑜赞道:“公达之谋,百密无疏。”
赞罢,蔡瑜唇角上勾,轻轻一笑:“我虽不知张羡麾下有无能胜此任者,却知,我有。”
荀攸四人闻言皆笑,随后散去。
次日朝议,蔡瑜奏道:
“陛下,前次讨袁之时,荆州牧刘表不肯尽力,对朝廷敷衍搪塞,未见寸功便草草退兵。
其以宗室之身,行这般事,罪责尤重,若不加以惩处,只恐天下诸侯尽皆效仿,朝廷之威严将荡然无存。”
刘协问道:“蔡卿以为当如何惩处?”
“陛下,如今诸侯割据,皆拥兵自重,刘表亦是一方诸侯,若以礼相待,下诏命其来江州向陛下请罪,只恐刘表非但不会奉诏,此举反令诸侯轻视于陛下。
故此,臣有意亲率大军前往荆州,征讨刘表,宣扬陛下之武德,以作敲山震虎之用。”
刘协对讨逆之事喜闻乐见,又见杨彪等人并无异议,当即准许蔡瑜所请。
于是,蔡瑜留荀攸、贾诩、凌操三人镇守江州,命袁涣代为处置州事,又拜黄门侍郎钟繇为中郎将,叫其负责调运粮草一事,自领典韦、法正、董昭三人前往鱼复。
钟繇随刘协至江州已一载有余,蔡瑜知晓其人有大才,此次将粮草重任相托,乃是有意一试其是否用心任事,若能尽力,来日自有大用,如若不能,或另有居心,蔡瑜自会叫其见识军法之严峻,-须知,有凌操在江州,又有何事能瞒过蔡瑜?
钟繇今岁四十有余,却双目炯炯,长髯润泽黑亮,不显老态。
接到蔡瑜将令,钟繇心中思绪万千:
“天子至江州时,身侧仅余七位大臣,我为其一。
至江州年余,蔡子珪独掌大权,我却不得其重用,每日于朝中蹉跎,想来定是疑我乃天子死忠。
我虽无此念,无奈又不能说破,已生辞官之心,以免来日宗族受此牵连。
不想,今日蔡子珪竟用我,为宗族计,我定当尽心竭力才是。”
其后,钟繇欣然赴任。
鱼复,甘宁见到蔡瑜几人前来,便知将有战事,欣喜若狂。
蔡瑜知其生性好战,便不再赘言,径自问道:“兴霸,水军如今可有驾舟通行三峡之力?”
甘宁说道:
“夜间不能视物,断无一丝机会。
若是日间,水军习操舟之技四载有余,纵然三峡水急,亦不在话下,只是,定然会有所损失。”
“或会损失几何?”
“至多一成。”
“一成?五百人,可!”蔡瑜暗忖,又问:“若去夷陵,水道可熟识?”
“此前我命军中操舟最为娴熟者已数度换白衣顺江东去,自鱼复至江陵,水道皆知。”
“好!去夷陵需用时几何?”
“顺江而下,其速极快,一个时辰多则可行六十里,少则可行四十里,鱼复至夷陵有水路八百里,需用时十五个时辰左右,又因夜间不能行船,最快两日可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