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天下局势
“不然!”
吴宣怎么可能会如此断言,既有前知在身,自然要配合着分析一套才是。
“刘秀此人,不争不抢,此前,更始军中,唯其兄刘伯升勇武知名,但如今,这昆阳一战前后,你再详细看看,此人表现,哪里有当年分毫不争不抢的模样?”
“老师是说,此人志向不在小?”
闻声,魏延寿诧异道。
“志向高远倒是未必,但时运推波助澜之下,就未必了!”
吴宣摇摇头,对此,他算是行家了,就如青灯这件法宝,乃是某气运修行大界而来,虽说在其他世界,威能难料,但许多事上,仍有互通之处,左右参谋之下,他对于气运一途,也颇有些了解。
就如那佛门常道因果,道门谓之气运,二者之间,互为表里,有共通之处,若在其他世界则又称之为命运。
就像这刘秀,少年之际,其兄长伯升扬名一方,他自己虽在长安学了尚书,但终究未曾有何所得。
等到地皇年间天下大乱,其兄长伯升起事,众人皆惧,唯有被其兄经常笑为‘事田业’的刘秀,反而随着兄长伯升一同造反,复汉帜。
不得不说,这出人意料的举动,连同乡之人都感慨,连刘秀这样的厚道人都跟着造反了,他们又怎能不如。
再看昆阳大战,因着他们举义汉帜,被新军重点关照,于是,王邑、王寻百万之兵而下,到了这一步,真是有如天塌地陷一般的绝望,身处其时,也只能仓皇奔走。
历史之上,更始诸将也的确如此,但在此之时,仍是刘秀,劝慰各将,分析成败,如果并力死战。还有出路,倘若各自溃逃,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而这个时候,更始政权的成国上公王凤已经对王邑、王寻百万之兵生出恐惧,主动请降,但二人傲慢,并不接受。
此时,对于新军而言,仍有其他方略和选择,老将严尤便建议主攻宛城,毕竟昆阳虽小,但城池坚固,只要宛城拿下,昆阳汉军必然投降。
但被王邑和王寻拒绝,对于他们而言,百万之兵面对一个小小昆阳还不能拿下,那才真的是耻辱。
也就这个时候,发生了陨石坠于军中,当然,这事也不如后人所想一般,新军就此崩溃,但士气的确已经不如之前。
于是刘秀主动挑战,挫败新军,并假传新军将校,宛城已为汉军所得,而诸将又在刘秀率领下,不断积累小胜,心气不同以往,对百万新军的畏惧之情也逐渐减少。
就以上这些,都已然可以看出的刘秀过人之处。
随后,更始亲自率三千敢死之士,直扑新军中军,造成混乱,一举斩杀王寻,新军这才崩溃。
结果,还不算结束,新军又遇到了一场极端恶劣的天气,更是给败退的新军以重创,然后,除了王邑、严尤等人以轻骑突围之外,余部基本溃散。
所谓百万之兵,几乎成就了刘秀的个人声望。
而更始军就此获得了大量新军辎重甲胄,也就经此昆阳之战,刘秀获得不逊于其兄刘伯升一般的威望。
这为他日后北上获得河北豪强支持,打下了基础,更是收服了铜马军,从而奠定了优势。
但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昆阳之战积累的声望和其个人素养是分不开的。
当然了,这些话,就不需要给魏延寿说了,不过,大略的意思是可以讲讲的。
稍许,听得吴宣分析之言,魏延寿这才理解,为何早些年,他们便要布局于南阳,虽因为当初翟谊(史书中也称翟义)举兵反王莽,导致王莽恨屋及乌,对他们而并不信任。
毕竟,翟谊当时为东郡太守,组织大军反莽,你吴宣作为东郡博学之人,那翟谊难道不请你一起吗?
你说你没参与,虽然王莽一时抓不到证据,但怀疑和刁难并不少。
好在,吴宣青灯分身力量不弱,只是稍稍显露,便令王莽收起了窥探之心。
但也因此,所能做的,其实并不多。
但不想,如今昆阳之战收尾,便获得了这么个惊人的消息。
“对于刘秀而言,如今只有出走更始政权,方才有一片天下……若我所料不差,那位刘圣公已经对刘伯升兄弟忌惮到了极点了吧!”
至于为何北上,那自然就是收取刘秀未来的机缘了。
魏延寿听了,这才露出笑意来,对于更始帝刘玄,因着当初布子,也略有耳闻。
这位平生,其实也就一般,但因为相较于勇悍的刘伯升兄弟,对于绿林诸将而言,更好操控一点,但可惜的是,哪怕再懦弱之人,要是站到了天子的宝座上,权利欲望支配之下,怎么可能安心当傀儡。
更何况,刘氏宗族起兵者不计其数,刘玄可用之人绝非一两个,绿林诸将再怎么厉害,也终究不可能一手遮天。
若无刘秀,此人帝位当是稳固。
但遗憾的是,这人最后虽然得了天子之位,攻入长安,灭亡新莽,但稍后便自以为天下归一,反而又肆意放纵,导致大好局势崩溃。
想到这里,正欲开口间,心神一阵慌乱,吴宣顿时皱眉。
默运先天道德元光观探己身,却是无虞,但观望西方时,却见一道佛光驻足长安方向,经久不去。
“这……似乎有些熟悉!”
吴宣暗暗思之,这才想起来,这位好像就是佛门那位国师王菩萨。
“他怎么来了长安?”
想到这里,莫名间,吴宣便想到了无支祁,他可是知道,无支祁后来可是被这位给收服了,以后定然是要做佛门的护法。
而现在,无支祁已经被他提前解决,又被天庭惩罚恢复水脉,就算这国师王菩萨再怎么了得,也不可能上门强收了。
所以,这位很有可能是奔着自己来的。
叹了口气,将青灯分身重新化出,借着先天道德元光的遮掩,去了长安方向。
“倒是要看看这位国师王菩萨的手段!”
吴宣这点上颇有自信,这位国师王菩萨的道行似乎和自己就在伯仲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