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离别诗
顾怀之走了。
永清在处理完政务回到长秋宫的时候才发现,顾怀之早已人去楼空。四处询问了一周,才有一个小太监颤颤巍巍的拿出了顾预的一封信。小太监告诉永清,这是顾预临走前交给他的,让他在三天后才能交给永清。
永清看到信,便让小太监拿了出来,没有当众拆开,等这个小太监走后,才慢慢将信的封口打开。
「公主亲启。
公主殿下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想必预已到达江东了吧。公主此时一定在想,预为何不能一直留下辅佐公主,又或者是在想,预莫非已经是背叛了公主。
其实预此番离开,是在是有原因的。
首先,许长歌许太傅已不止一次来找过我了。虽然在信中说是有些背后说人闲话的嫌疑,但许太傅的话不无道理。预毕竟是带罪之身,又是会稽郡人士,而眼下公主乃是大燕摄政。预再留下未免会给人留下口舌,说公主窝藏罪犯,或者污蔑预乃是会稽侯的探子。
因此,预不如一走了之,省的让这些流言蜚语传播开来。
其次,公主推行新政以来的艰难和疲惫,预也一直看在眼里。预觉得凡事如果不亲自去看看,去调查,是很难有推进的。可话虽如此,公主毕竟是千金之体,即使有太监探子出宫为公主打探消息,可他们的消息未免会有偏差。因此预决定亲自去家乡江东那里勘察一番,看看新政有没有在某一地实施的可能,也看看实施过程中会有那些差错。
再者,预觉得宫里还有大燕将会有大事发生。虽然公主不至于在其中收到伤害,但预提前离开布局还是由万分必要的。只望公主多留心赵都,更要多留心许长歌。这两人都非良善之辈。
最后,预想说,预与李长史不同。预觉得爱一个人未必要时刻在那个人的身边,只要心里面时时刻刻有这个人就可以了。
此去勿念,愿公主殿下安康。
顾预,于长秋宫。」
永清看完信,即刻知道,即使顾预写了这么多理由。最核心的理由还是许长歌的怀疑让他心灰意冷了。顾预还记着在燕京那个血色的夜晚,那么多学子失去了生命,只有他堪堪苟活了下来,却无法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努力。那篇弊病论也沦为了泡影。只是如今顾预远走江东说要为自己布局,难道宫里真的会有大事发生吗?
正当此时,突然有一个太监急急忙忙的冲进了长秋宫,口中呼喊着大事不好了。永清听到这声音,赶紧收好了顾预的书信,匆忙出了门。
「公主殿下,大事不好了。」那小太监跪伏在永清身前。
永清认出来这是许长歌的人,便让这个一路跑过来的太监先稍微休息再做禀告。没想到这小太监说道:「公主殿下。奴才不能休息。许太傅刚才让我来告知公主殿下。早先被打入冷宫的赵昭仪自杀了,而内里的常乐公主似乎是痴傻了一般,一句话也不说。」
永清听到这个消息,反而有点惊讶。她已有多年没有听闻赵昭仪的消息了。没想到那个屠户的女儿最后是这个下场,便吩咐道:「把常乐公主从冷宫放出来吧。怎么也是大燕的公主。不必再继续关着了。」
只听那小太监继续说道:「殿下。这不是最要紧的事情。要紧的事情是赵太尉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带着兵冲进了宫中,说是要勤王,眼下正和宫里守卫交战着呢。还请公主殿下速速躲避,万不可伤着了殿下。」
赵都叛乱了?!永清心里惊讶道。这几年赵都的势力一直被永清和许长歌联手压制,怎么会这么容易就叛乱了?难道赵都不计后果的吗?
「不行,我要亲自去看看,我不信有人还敢伤我,来人,随我一起。」永清命令道。
那小太监见阻拦不住永清,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但又无计可施,只能硬着头皮更上了永清。
永清直奔向小皇帝的住处。赵都若是真的想夺位,必然会先控制小皇帝。
永清到的时候,许长歌早已先一步到达了现场,正和赵都对峙当中。许长歌看到永清来了,不由得发怒道:「你怎么来了。我不是让人告诉你不要来了吗?」
「这种事情我怎么能不来,我乃是大燕的摄政公主。若是不来,岂不是让人看了笑话?许太傅你不要管的太多!」永清心里正因顾怀之的远走而愤懑,便对许长歌这样说道,转眼又觉得这样不合适,进一步说道,「目前情况如何了?」
许长歌没有在意刚才永清说的话,也知道现在是赶不走永清了。「不太乐观,赵都挟持了幼帝,不知道他想做什么。」
永清看向宫中,只见此时赵都抱着向皇帝出了宫门。许长歌不知道赵都此刻的意图是什么,但他觉得此时如果可以将赵都和小皇帝一同诛杀在这里,那么顺势就可以推永清登基。等永清称帝了,不管什么样的新政都可以推行下去。
想到此处,许长歌搭弓便射,直直瞄准了幼帝。那箭羽一飞而过,说时迟那时快,赵都毕竟也是行伍之人,看到许长歌竟敢如此行事,一时怒从中来,却也不敢托大,尤其是不能让幼帝出事,便悍而抱着幼帝,背向许长歌挡住了飞来的箭羽。
那根白羽箭尾后似乎拖着流星一般,穿过了赵都的胸口。见状,永清一时间竟不知道是谁在造反。而许长歌见此,不再好继续射杀幼帝,便下令众多兵士上前,擒住了那些赵都的手下。
此时的赵都已经是进气没有出气多,眼看是活不成了。
他用尽最后一份力气,对着小皇帝说道:「陛下。刚才在殿中我说的话陛下都还记得吧。咳咳咳。」赵都咳血,继续说道:「殿下记住,我是殿下的嫡亲表哥。今天杀我的是许太傅,他是你的敌人。你的亲生母亲不是那劳什子的皇后,也不时那劳什子的王美人。而是今天死去的赵昭仪。那才是你的母后。你的亲姐姐还被他们关在冷宫里面没有放出来。你记住,那边的永清公主就是一切的母后黑手。等你长大了,一定要为我们报仇。」幼帝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赵都。才发现赵都已经咽了气。
这时许长歌终于带着人赶到了,而永清也跟着来到了现场。她赶忙把幼帝抱了开,免得收到了惊吓。却全然没有注意幼帝看着她那仇恨的目光,只当是幼帝在这场叛乱中收到了惊下。
许长歌看着死不瞑目的赵都,又看了看一旁不说话只是瞪着永清的幼帝,似乎是后悔自己的计划没有成功。
这场叛乱就这样随着赵都的身死而结束。甚至于有些大臣刚收到叛乱的消息,随后平乱成功的消息也跟着来了。仿佛像是许长歌和永清联手,先逼死了赵昭仪,再逼反了赵都,随后除之而后快。
永清不知道赵昭仪的死以及赵都的叛乱背后和许长歌有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她发现贵族们对自己的戒备之心仿佛又加重了。自己要实施的新政恐怕更加困难了。
幼帝渐渐的长大了。赵都叛乱那天的场景时不时在他梦里面复现,让他经常从睡梦中惊醒。赵都的话语经过时间的洗礼,不仅没有被淡忘,反而在幼帝的心里生根发芽。他暗暗下定决心,等自己长大了,掌了权,一定要为自己的母亲,自己的表哥报仇雪恨。
小孩子的心里是藏不住事的。即使是皇帝也是如此。幼帝有一个近侍,被幼帝引为心腹,几乎什么事情幼帝都会和这位近侍说。可年幼的幼帝还是没有想到,他自己身边的所有人几乎都是别人的暗子,其中就有这位近侍,近侍的背后是许长歌。
近侍听了幼帝每天对他诉说的复仇计划,再将这些话记录下来,呈现给许长歌看。许长歌听闻,只觉那日没有趁乱杀掉幼帝确实是一个大失误,只是如今已经难有机会了。同时他也有了危机感,等幼帝成年,恐怕他和永清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同时大燕皇室的阻力,朝堂难以平衡的势力,这都都让许长歌感到有些心力交瘁。同时也有些无能为力,所有的改革,新政都好似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这让许长歌开始想起来那个他那天没有对永清说出口的计划。只是许长歌还是难以下定决心。毕竟,这计划一旦实施,便开弓没有回头箭,在没有后悔之日。而他和永清的人生也会极大的改变。
许长歌觉得,自己就像那沙漠中不断行走的骆驼,身上的重担一天一天的还在不断继续加重,只等最后一根稻草到来,他就会毫无顾虑的将自己的计划实施下去。
终于,那根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到来了。
历史欢呼着,雀跃着,终于来到了所有人都无法绕过的献平五年。
这一年,烽火连天,乱贼四起,天下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