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谁是大英雄(六)

第十七章 谁是大英雄(六)

韦东临说道:“儒家不是宗教,不存在心理认同的问题,因此才不会和皇权争夺民众的认同感;没有组织机构,也不会形成一个和皇权平行的又一个权力中心。而且儒家的祖先崇拜、敬鬼神而远之;克已复礼,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注重教育和家庭、重视集体、纪律、勤劳、节俭,注重今生的奋斗,不寄希望于来世,这些都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

韦东临喝了一口茶说:“儒家不但不是宗教,反而与宗教是天敌。是此消彼涨,你死我亡的关系。”

孙承宗听了后,深以为然:“中国历朝历代对宗教总体上都保持着警惕。中国历史上比较大的灭佛事件有四次,被称为‘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根本原因还是教权通过心理认同与中央政府争夺民心,通过向教徒敛财而危及到了中央政府的财权。民心和财权的流失,可是要削弱中央政府的权力啊。”

韦东临说道:“是啊。很多国家都选择了宗教作为一国的意识形态,这是这个世界多数国家的选择的道路。而中国选择了一个学说,也就是儒家学说作为一国的意识形态,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而选择这条道路的人就是汉武帝。”

孙承宗赞同道:“汉武帝之前的领导人实际上信奉道家学说,还好没有选择道教或者道家学说作为一国的意识形态。按韦公子的说法,道家认为这个世界是个王八蛋,我不陪你玩了,我自己找个地方过自己的日子算了;和儒家的以天下为已任,完全相反。而且道家的理想是小国寡民。如果汉武帝选择了道家或道教,现在的中国还存不存在就难说啰。”

韦东临说道:“汉武帝对外开放的气度、了解外面世界的意愿也是后世的很多王朝望尘莫及。汉武帝派出张骞出使,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才有了后来的丝绸之路。”

孙承宗说:“明朝实行海禁也是有自己的苦衷。”

韦东临说:“航海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航海怎么用。就像刀一样,刀怎么用,要看使用刀的人,在坏人手里,刀就是杀人越货的凶器,在好人手里,既可以是自卫的武器,也可能用来切菜做饭。航海如果只是为了帝国的脸面,向外宣示自己的强大,而且还打脸充胖子,别人拿来一两银子进贡,要十两银子赏赐,那就是赔本赚吆喝,当然无以持续,难以持久,只有一禁了事。如果是用于海上经济往来,那就是另一番情景了。我朝虽然实行海禁,明面上禁止出海,但地下的海上往来并不能禁止,而且繁荣地很。我朝海上贸易第一人——郑芝龙一年收入以千万两白银计,富国敌国,还拥有数万海军来保卫海上运输线,海军实力强大到可以和一国海军作战。”

崇祯眼睛一亮:“海上贸易这么有搞头?郑芝龙真得有这么富有吧?”

韦东临说道:“臣有一句不实之辞,甘愿接受处罚。”

韦东临叹了一口气说:“汉武帝选择的以儒家为意识形态的道路为以后的王朝所继承,保证了中国分后还能合在一起。可惜的是,汉武帝选择的另一条道路:对外开放和交流之路并没有得到持续地执行。南宋偏安一隅,丢掉了北方半个中国,只剩下南方,继承了汉武帝的对外开放和交流之路,依然能养80万军队。如果历朝历代能够继承汉武帝的对外开放交流之路,航海不是为了向外面炫耀,为了脸面的虚荣,而主是为了经济往来,实实在在经济的好处,就不会有后面的朝代对外面的世界完全不了解,跟不上世界的步伐了。”

崇祯问道:“自周朝以来,近三千年。难道被称为大英雄的只有周公、秦始皇、孔子、汉武帝和设计科举制还没有留下记录的五个人吗?”

韦东临回答道:“三千年,英雄无数。这五个人都是为中国选择道路的大英雄,这五个大英雄选择的道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也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和气质。至于解决前进道路上困难的大英雄更是数不胜数。“

崇祯问道:“那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困难的大英雄。“

韦东临说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国分裂后,能够再把中国合在一起的都可以称为大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分裂,群雄争霸,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可以称为大英雄。唐太宗李世民横扫群雄,重新统一天下,可以称为大英雄。宋太祖赵匡胤让中国复归一统,可以称为大英雄。”

崇祯问道:“太祖可否称为大英雄?”

韦东临迟疑了一下说:“那要取决于从哪个角度说?”

崇祯见韦东临有些迟疑,于是想打消韦东临顾虑,说道:“你但说无妨,我想听你的实话。”

韦东临说道:“在我看来,王朝更迭是用武力的方式更换执政团队。明取代元,如果从王朝更迭角度,那就是执政能力强的执政团队更换了执政能力弱的执政团队。如果非要从民族的角度,那就是汉族赶走了蒙古族,恢复了汉人统治。”

崇祯答道:“如果按王朝更迭的角度,现在中国岂不是仍处于分裂状态,还没有完成统一?”

韦东临说:“正是。我听孙大人讲,圣上准备召集地方和中央的重要官员在京城开会,通知官员进京开会时,每人还发了本《三国演义》,孙大人也收到了一本《三国演义》。”

崇祯说道:“正是。朕听说后金的官员和将领喜欢看《三国演义》。孙子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因此给参会官员发了一本。”发《三国演义》还有个用途,崇祯没解释。

对于崇祯来说,自称“朕”还不太习惯,自称“我”更显得自然。这一点韦东临、周星汉和孙承宗都注意到了,但都放在心中,没有露出一点痕迹。

韦东临说道:“《三国演义》有三国魏、蜀、吴。元和明两朝,如果从王朝更迭角度,现在也是三国,明、北元和后金。”

崇祯听了这个想法,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由在殿中背着手踱起了步,一会又停下脚步,若有所思。就这样,走走停停,或停下来思考,持续了一会。最后好像想好了,下定了决心一样,明显感觉崇祯放松了不少,心情也比较舒畅。

崇祯微笑地问韦东临:“那外族入侵和王朝更迭有何不同?为何你认为元灭宋,明取代蒙古在中原的统治只是王朝更替,而不是入侵?”

韦东临答道:“天子,就是替天行道之子。有能力替天行道,才有资格成为天子,理应能者居之。天子替天行道,就是能够带领民众能够在未知中不断往前进,为民众找一条道路,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这个道路,最终会通过制度和文化的形式体现。王朝更替是能者居之,带领民众继续往前走,改变了制度,改变了文化,中国就不成其为中国,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了。入侵就要用武力来改变制度和文化,中国人不再成其为中国人。”

崇祯说道:“孔子曾说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那岂不是发型服装的改变就是文化的改变?”

韦东临说:“孔子虽然是圣人,也有其局限性。发型服装是表面性的东西。如果走汉武帝对外开放交流之路,肯定要接触外面的东西,发型、服装等方面的接触不可避免,穿一穿外面的衣服也无妨。关键是不是有一颗中国心,最核心的是否第一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关键的是是否敬鬼神而远之,是否祖先崇拜。如果第一认同是上帝子民,那就迟早要出问题。”

崇祯觉得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吧,问道:“你觉得还有哪些称得起是大英雄?”

韦东临答道:“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大英雄,我觉得至少还有两个人配得上,一个是张骞,一个是霍去病。”

崇祯有奇怪地问道:“咦,两个都是汉武帝的大臣啊。”

韦东临说:“因为汉武帝是第一个为中国指出对外开放交流之路的皇帝啊。张骞出使西域,让汉武帝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建立与外面世界的联系;霍去病封狼居胥,解决了汉王朝面临的外患,打通了丝绸之路,让汉王朝的对外开放和交流成为可能。霍去病作为少年将军,农耕民族的孩子,骑兵使用比草原部落更娴熟,每次用兵都是转战数千里,未尝过败绩,确实是军事天才,生命怒放,只可惜英年早逝。”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黑暗中穿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黑暗中穿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章 谁是大英雄(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