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三个综艺15
在黄导剧组,陆行充分见识了什么叫“专业”。
剧组里演员加工作人员好几百号人,分成若干小组,入住不同的酒店,整个片场被管理得井井有条,同样的集训安排,不同小组之间压根碰不到面,陆行他们在酒店集训了那么久,就没‘偶遇’过其他演员。
要知道,《剑吟》剧组再度重启、陆行进组,这两个消息引发的讨论沸沸扬扬,即使是跟陆行同进同出的邵易凡他们,也有诸多猜测,更别说剧组里的其他人了。
但陆行集训期间风平浪静,一切可能引发问题的存在全都被隔离在外,只有枯燥乏味的培训课程日复一日,人为塑造没有干扰的‘真空环境’,让演员沉下心进入角色。
随着演员在打戏上的进步,打戏的日程安排逐渐下降,剧本围读、人物角色分析以及礼仪课之类的安排开始增加,陆行发现孙易恒他们都出现了入戏的征兆。
大家不约而同的减少了私底下的插科打诨。
之前最跳脱的邵易凡,因为饰演的是喜怒无常的反派,所以时常会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透着几分邪气;孙易恒则愈发沉默,话一天比一天少;张谷志开始习惯性的照顾其他人;叶羽铃的性格本就大大咧咧,现在多出了几分少女的天真活泼。
陆行看到他们,仿佛看到了角色从文字变成了真人。
“我现在都不敢跟他们多说话了,”陆行对着镜头道:“怕自己不小心说了什么,打破他们这种入戏的状态。”
正在拍摄的摄影机放在茶几上,杜导抱着电脑一边查看之前拍摄的素材,一边道:“老黄花这么些天砸钱集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也就他了,能这么大手大脚的花钱,换成其他导演,早就被制片人跟投资人联手制裁了。”
杜导的语气里冒出了酸味:“要不怎么黄导拍的电影都是精品呢?光集训就花了十几天,演员费、场地费、训练费哪个不要钱?”
陆行继续对着镜头道:“但我觉得我跟大家一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说道这,陆行扭头对杜导道:“杜导,一定要对着镜头说这些吗?感觉怪怪的。”
杜导放下电脑,把摄影机拎了过来,对准陆行道:“这事之前不是聊过了吗?你又觉得哪里怪了?”
陆行:“上次聊完,我回去看了几个纪录片,没看到哪个纪录片的主角对着镜头说自己的苦恼……”
杜导信誓旦旦的道:“你才看几个纪录片?我对咱们的纪录片有一个完整的拍摄计划,纪录片要怎么剪我都想好了,你放心,这绝对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意义非凡的、震撼观众的纪录片。”
陆行没吭声,杜导敏锐的问道:“你怎么不说话?你是不是不信我说的?”
陆行目光漂移了一下:“也不是不信,就是……太夸张了,我乍一听还以为是王贺在给我画大饼呢。”
杜导拿过一旁的水杯,喝了口水道:“什么画大饼,我从来不画大饼!我对咱们的纪录片有信心。你想想,咱们纪录片里出镜的都有谁?严pd、黄导、我还有小刘,综艺和电影界的大拿凑一起,分量够不够重?”
陆行小声打断黄导的话:“严pd是综艺界大拿这事,他知道吗?”综艺界知道吗?
杜导被逗笑了:“严pd前几天就回去剪视频了——要不你给他打个电话问问?”
陆行连忙摆手,严pd回去后得忙着剪视频,压根没空接他电话。
“我找到了串联起整个纪录片的脉络。”
杜导兴致勃勃的点开一段视频,视频只有短短十几秒,是他们出发前聚餐的画面,黄导举着酒杯对陆行他们道:“以水代酒,祝咱们这趟寻找灵感之旅玩的开心,也祝我跟严pd都能心想事成,找到灵感……”
杜导按下暂停键:“寻找灵感之旅,就是我定下的纪录片主题。”
陆行思考了片刻:“这个主题只能囊括前半段旅程吧?黄导开拍这部电影,好像也不是因为在旅程中找到了灵感……”
杜导打断了陆行的话:“谁说不是因为在旅途中找到了灵感?他找到了你这个灵感,然后改了剧本,加了角色,重新开拍——这个逻辑很合理。”
陆行迷惑:“那我进组后拍摄的内容,跟‘寻找灵感之旅’这个主题也扯不上关系啊。”
杜导:“怎么扯不上关系?这是旅途的终点,是寻找灵感之旅结出的硕果,是对‘寻找灵感之旅’这个主题的升华和总结,是整个纪录片最精华的部分。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就是因为它最切题。这是综艺导演、电影导演、演员迈上这个旅程的初衷,由此延伸出了三个不同的作品,而我们的纪录片将会讲述这段将灵感具现化的过程,讲述艺术的诞生,讲述不同职业在面对同一个困境时的选择,讲述荧幕背后的故事……”
陆行举手喊停:“哥,别升华了,再升华我都要以为这是在金龙奖颁奖典礼现场了。”
杜导得意的摸着下巴:“你也觉得咱们这纪录片能拿金龙奖?”
“这个‘也’字好像暴露了什么——”话还没说完,瞥见杜导充满倾诉欲的神情,陆行话锋一转:“但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拍好咱们这个纪录片。哥,我懂了,我真的懂了,我这就继续对着镜头抒发内心世界,您忙,不用管我。”
杜导遗憾的收回了视线。
陆行长松了口气,继续对着摄影机,黑洞洞的镜头忠实的收录着陆行的景象。
刚才说到哪来着?陆行回忆了下,接着道:“我感觉我在他们之间有点格格不入,怕到时候开拍了拖后腿。”
说着说着,陆行的话流畅了起来。
他这些天被镜头拍习惯了,对着镜头,就像是对着一个熟悉的老朋友,坦坦荡荡的说起了自己的心里话。
杜导抽空瞄了眼,还是觉得神奇。
哪怕是再习惯镜头的演员和主持人,在镜头前也会跟往常有所区别。这种区别或许很细微,但确实存在。镜头就像观众的投射,让演员和主持人本能的进入工作状态。
陆行之前的作品里能隐约看出镜头带来的影响,但现在完全没了。杜导反复看过近期拍摄的素材,很清楚这个细微的变化,正是陆行开始集训之后开始的。
知行合一,自在坦荡。
谁说他没入戏?
只不过这个效果最先呈现在了纪录片的拍摄中,杜导对此乐见其成。
陆行不知道杜导的心理活动,仍在跟摄像头倾诉自己的担忧:“我一共拍过两部电影,拍第一部的时候,我连怎么演戏都不清楚,拍第二部的时候刚摸到一点演戏的边,现在跟我一起出演这部电影的,都是奖杯拿到手软的大前辈……”
陆行叹了口气,迅速调整了过来:“虽然有压力,但我觉得我能做好。”
杜导接了句话茬:“不担心自己拖后腿了?”
陆行:“如果拖后腿了,就努力让自己进步。如果做的不够好,就争取做得更好。我相信我自己。”
杜导检查了下摄影机,确定拍到了陆行说这句话的画面,才喜笑颜开的道:“过度的谦虚就是骄傲,你老在摄影机面前这么谦虚,观众就该误会了。下次别铺垫,直接说心里话,像是什么老子天下第一、没人比我更厉害、我生下来就是为了征服观众之类的话都可以说,大胆的抒发自我。”
陆行嘴角抽了抽:“谢谢,但我真没有这种心里话。”
杜导嘀咕道:“不应该啊,我在你这个年纪,成绩没你现在好,可比你狂多了,恨不得怼天怼地怼影评人,你怎么一点都不狂?”
陆行想了想,诚实的道:“我只上我想上的节目,拍我想拍的电影——这还不够狂?”
杜导沉默了两秒,很是沉痛的道:“你这是提前三十年把我现在干的事干完了。”
*
在主演找到感觉后,黄导大手一挥,找了个合适的日子开拍。
陆行的戏份少,出场频率不高,但人物设定相当巧妙,每次出场都必定是重大剧情点,所以没法把陆行的戏份协调到一块迅速拍完。
毕竟重大剧情点意味着几乎所有主演都会出场,也意味着黄导会对这些戏份精雕细琢,所以陆行只能跟着黄导的拍摄进度走,等拍完自己的戏份才能杀青。
这导致陆行在片场闲得要命,跟反复cut的孙易恒他们形成鲜明对比。
黄导的cut跟王贺的cut不一样,王贺每次喊完cut后,会跟演员反复讲述cut的原因以及他想要的效果,但黄导喊完cut之后,只会默默的用低气压席卷片场,冷冷一笑,然后让演员自己找感觉。
黄导不要求演员严格按照剧本来演,只要能演出压想要的效果,黄导就能欣赏演员在拍摄过程中的自由发挥,但要是演不出他想要的效果,那对方的灵机一动就只会迎来强烈的低气压。
因此,陆行有幸见证了黄导因为孙易恒在演戏过程中的灵光一闪而现场改剧本的名场面。
不愧是用一句“没感觉”就拖了这部戏两年的黄导,果然相当随性。
“我记得你今天没有要拍的戏份?怎么不在酒店待着?”黄导改完剧本,让孙易恒跟张谷志去熟悉新改的那段剧情,将注意力投注到满片场晃悠的陆行身上。
没办法,陆行的存在感太高了——不管他走哪,身后都跟着两摄影师,在片场独树一帜。
陆行转悠了一圈,没找到事干,坐回了小板凳:“反正在酒店也没事干,还不如来片场观摩一下。”
“哦,对,你本来就是来剧组观摩的,”黄导有一搭没一搭的跟他聊道:“那你看出什么了?”
陆行很感慨也很诚恳:“大家演的真好。”
黄导觉得陆行要求太低,招呼陆行看显示屏:“你别用演员的视角来看他们演戏,你用观众的视角来看这个屏幕——感觉怎么样?”
陆行盯着屏幕里发生在茶馆里的对话看了片刻:“虽然只是一个茶馆,一场对话,但拍的真好,有江湖气。”
黄导对他的回答不是很满意:“你就看出了这个?”
陆行嘀咕了一声:“之前也没说还要写观后感啊……”
见黄导飞来眼刀,陆行忙正色道:“我学到了很多,但都只是一些模模糊糊的感觉。比如说一些小动作可以更快更生动的竖立起人物形象,邵易凡就有这个习惯,他这个角色每次杀人前都会轻轻弯一下嘴角,感觉像是很愉快,又像是在生气。还有孙易恒光靠眼神就演出人物的心理波动,又不会显得用力过猛……”
越是旁观陆行就越觉得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说他还停留在凭借天赋和本能在演戏的阶段,那么孙易恒他们已经步入了如何让角色活过来的阶段。
黄导对他的回答还算满意:“行,你就坐这看吧。”
黄导一满意,陆行就惨了,原本陆行在片场到处晃悠也没人管,有时候黄导拍得太晚,陆行还能先回酒店休息(反正拍的不是他的戏份)。
但黄导在眼皮子底下给陆行留了个小板凳后,陆行就没法到处晃悠了,更别说迟到早退了。他楞是在没有戏份的情况下,过上了高强度旁观拍戏的生活,然后终于迎来了他在剧中的第一次出场。
因为是实景拍摄,所以乌泱泱的拍摄小组带着大队人马千里迢迢的赶去了拍摄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