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曹寅病危

第八章 曹寅病危

扬州书局曹寅官邸,夏日晚,曹寅对书童曹泉:“江宁有人问凤华他们的去处吗?”

曹泉:“有,老爷的令郎,令侄,都问了。”

曹寅:“哪个问的最详细?”

曹泉:“令侄。他还一再问老爷在哪里。”

曹寅:“你咋说啊。”

曹泉:“我说老爷在扬州。”

曹寅:“嗡。我连夜骑快马去镇江,你在盐署守着。”

曹泉:“是。”

两日后的早晨,曹寅独自骑马下金山。

半山腰,曹寅迎面遇上曹頫。曹頫步行,身后跟着丁江龙、孟三鲜。

曹頫闪过一丝惊慌,随即从容向曹寅施礼:“伯父早安。”

曹寅骑在马上,亲切和蔼:“頫儿来游金山寺?”

曹頫:“是,伯父。”

曹寅:“好,我走了。”

曹頫:“伯父这么早就下山?”

曹寅:“扬州盐署有急务,我去处理一下。”

曹頫:“伯父慢走。”

曹寅:“去游玩吧,今儿天气也好。”

曹頫:“嗯。”

曹寅打马下行。

曹頫站在原地,目送曹寅下山。

曹寅渐行渐远。

曹頫对丁江龙:“看来果真在金山寺。还用我陪你们上去么?”

丁江龙:“四爷回酒楼等我们的好消息。”

曹頫:“我备好酒菜,准备给几位好汉庆功。”

丁江龙和曹頫耳语:“银子也备好。”

曹頫:“忘不了。”

苏州李敦英和田凤华住室,曹雪芹坐在竹席上,田凤华和李敦英守在曹雪芹两侧。

田凤华给曹雪芹诵《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曹雪芹神情专注地看着田凤华,听田凤华的朗诵。

田凤华慈爱地看着曹雪芹:“儿子,今天就听这么多吧,你休息,娘和奶奶说话。”

曹雪芹稚稚地一笑,顺势倒在田凤华怀里,口中哼哼着,像是模仿田凤华的朗诵。

田凤华看着李敦英:“娘,你说,那偷孩子的贼,是奔着咱家芹儿来的吗?”

李敦英:“不好说。按说,不应该是。你爹在官场没有仇人,只有朋友;在江湖上,你爹一向乐善好施。咱家在江宁办了义学,还办了义仓,逢凶年荒景,就用义仓里的米粮赈济那些穷民。谁会算计咱家呢?”

田凤华:“娘,咱们身边,眼前,会不会有小人对咱家怀恨呢?”

李敦英:“那也不会有。所有的亲戚,没有你爹不周济的;所有的邻居,没有你爹不关照的。再往近处,頫儿从三岁到咱家,我和你爹把他养大,供他上学,给他治病,就连到北京在宫里当差那三年,本来就在他爹娘身边,一切花费,一切应酬,依然全是咱家支应。从北京回来,咱家给他娶媳妇,给他置办整个的家,把整个东院给他住。像这样一个孩子,他再不成器,不至于嫉恨咱家了吧?”

田凤华:“在北京,听坊间传说,当今皇上南游,御马被盗;皇上鞋尖上的珍珠被盗;皇上在太湖上游玩,差点儿被人刺杀。”

李敦英:“那存心和皇上作对的人还是有的,他罢了那么多人的官,杀了那么多的人,恨他的人也是有的。”

田凤华:“娘,咱家后楼的‘萱瑞堂’三字,和中堂两边的楹联,像是当今皇上的御笔?”

李敦英开心地:“就是。”

田凤华:“难怪江南人盛传,说皇上六次南巡,四次住在咱们织造府。”

李敦英:“这不是夸张,确实是四次住了织造府,但不是四次全住在织造府。有时也到镇江金山行宫去住。皇上前两次南巡时,你爹还没来江宁。”

田凤华:“但就是这样,也是江南仕宦人家绝无仅有的殊荣了。”

李敦英兴奋地:“因为咱家就住在织造府,所以,外人们就传说皇上四次住在咱家,平心说,皇上是住在织造府,不是住在咱家。当然,皇上到了江宁,不住总督衙门,不住巡抚衙门,单单住在织造府,这就是你爹的浩荡天恩了,也是咱家的浩荡天恩。”

田凤华:“娘,皇上每次到织造府,您都见到了吧?”

李敦英:“见到了呀。”

李敦英若有所思。

李敦英:“皇上六次南巡,后面四次,我经历了,亲见了。第三次是康熙三十八年。那年你奶奶还健在,皇上到咱家,提出要见见你奶奶。你爹接你奶奶到皇上近前,皇上迎出好远,亲切地抓住你奶奶的手,给随从官员说:‘这是我家老太太。’皇上给你奶奶送了礼,写了‘萱瑞堂’匾额。”

田凤华:“‘萱瑞堂’匾额就是那时写的。”

李敦英:“是。皇上第五次南巡,是第三次住咱家,还给咱家写了一幅对联,在织造府那边挂着呢。”

田凤华:“娘,咱家是不是每次也要给皇上进些贡?”

李敦英:“那是自然的。凡是有幸见到皇上的官员,都会进贡的,有的是金银玉器,有的是古人留下的字画。皇上喜欢古人字画,你爹听说皇上要来,预先买一些,等皇上到了织造府,悄悄送给皇上。也有娘娘的,也有太子的,也有阿哥的,还有贝勒的,还有那些随员的。”

田凤华:“那也要花不少银子吧?”

李敦英:“花的银子多了去了,哪一次迎驾,少说也要几万两,有一次花了十几万两。还有一次,你爹和你舅听说皇上手头不宽余,他们每人给皇上孝敬两万两银子,杭州的孙织造是你表叔,也给皇上孝敬了上万两银子。皇上赐封你爹为通政使,也给你舅加了官阶,杭州你表叔也加了官阶。”

田凤华:“娘,迎一次驾,要花去我爹多少年的薪俸啊?”

李敦英:“你爹是正三品,年俸约是一百三十两银子,捐给皇上一半,还剩六十五两银子。”

田凤华:“我爹的年俸是六十五两银子,迎一次驾要花去我爹三、四百年的薪俸。”

苏巧儿在门外招呼李敦英。

李敦英站起,对田凤华:“凤华,你照顾芹儿,我看看巧儿有啥事儿。”

田凤华站起:“你去吧,娘。”

李敦英快步走出房门,随苏巧儿去了隔壁房间。

田凤华将曹雪芹抱在怀里,审视许久,低声:“儿子,你长大,只读书,不做官;若是万不得已做了官,你千万别做贪官,有多少薪俸吃多少饭。你要是刮了老百姓,娘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曹雪芹高兴地在田凤华怀里手舞足蹈。

初秋日,曹寅躺在扬州书局卧室床上,身上盖着两层棉被。

贴身随从曹泉穿单衣单裤站在床前,左手端着茶杯,右手拿着纸质折扇,满脸是汗。

曹寅少气无力地问曹泉:“还有棉被吗?”

曹泉:“老爷,隔壁还有。”

曹寅:“快抱两床来给我盖上,要厚的。”

曹泉:“好的,老爷。”

曹泉放下茶杯和纸扇,快步走出。

曹寅呻唤:“娘呀,我难受啊。”

曹泉抱来两床厚棉被。

曹泉将两床棉被轻轻放在床前的坐椅上,取一床,轻轻盖在曹寅身上,再取一床,轻轻盖在曹寅身上,并将被子的边角揶紧了。

曹泉:“老爷,好些了吧?”

曹寅:“稍好些,稍好些。”

曹泉:“再喝点水吧,老爷。”

曹寅:“不喝了。”

曹泉:“好的,老爷。”

曹寅:“你派个信差回江宁,要曹颙曹頫都来,尽快来,来侍候我。”

随从:“好的老爷,我就办。”

苏州楝园李敦英和田凤华住处,田凤华给爬在她面前的曹雪芹朗诵千家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曹雪芹看着田凤华的脸,静静地听。

李敦英看着曹雪芹,静静地听。

田凤华慈爱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儿子,先听这么多,你玩一个时辰,睡一个时辰,然后再听。”

曹雪芹爬向一旁。

李敦英看着孙子:“这孩子好像能听懂大人的话了。”

田凤华:“娘,他能听懂一些了。”

李敦英:“凤华,在江南过夏天,还习惯吧?”

田凤华:“慢慢习惯了,忒热,其实这个季节北京也热,但那边只热不湿,湿也只是十来天,江南夏天是天天热天天湿。”

李敦英:“再过一段时间就习惯了,还是江南好,安葬你奶奶的时候我去了北京,那是春天,天哪,那个风沙,那咋那么大呢,感觉能连骡车一块儿给刮到山东去。那花儿也开了,那草儿也绿了,可是,风沙之下,花儿不像花儿,草儿不像草儿。那树叶儿不能用手摸,一摸就是一手土。我在北京住了四十多天,总计遇上一场小毛毛雨,下了有半个时辰,地皮还没湿呢,它不下了。平日里风干物燥,干得脸皮发紧,嗓子冒烟儿,鼻子出血。我天天睡觉前在床前摆一盆水,但不行,还是干。看咱们江南,清湿润柔,多好啊。”

田凤华:“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李敦英笑:“看俺这才女儿媳妇,开口就是诗词文章。”

田凤华:“娘,我不惦念北京,我到死都不愿意再回北京。”

李敦英:“孩子,娘知道你的伤心处。”

田凤华眼角湿润:“娘,只是我经常梦见死去的亲人们。”

李敦英:“孩子,人死不能复生,想北京的亲人的时候,就坐在我面前,咱娘儿俩说话。”

田凤华:“我爹我哥跟错了王爷,可我娘有啥罪?我五岁的小侄子有啥罪?为啥要满门抄斩呢?王爷们争权夺利,却把几家朝官抄斩了,真是岂有此理。”

李敦英:“为你家的冤屈,这边你爹星夜兼程赶到北京,打点了东平王和一个和你爹相好的大学士,见了皇上。皇上给你爹说,王爷们打仗,比公牛相斗还凶。皇上不让你爹介入,怕你爹也卷进去。你爹说你是曹家下了聘书送了聘礼的媳妇,是曹家的人,不是田家的人,田家犯了王法,不能把曹家的人给杀了。你爹跪着给皇上磕头,脑门上都磕出血来了,皇上才在抄斩的名单上用朱笔圈掉了你的名字。”

田凤华:“娘,是这样啊!再到过年的时候,凤华一定给爹娘多磕几个头。”

李敦英:“爹娘不让你磕头,就盼你把芹儿养好教好。”

田凤华:“放心吧,娘。”

李敦英轻轻叹息:“凤华,家里的事,大事小事,我和你爹都不瞒你。你也知道了,曹颙再也不能生孩子,咱这一门,眼睁睁看着,绝户。你叔那边,他四个儿子生了九个孙子,一个曹頫就生了三个儿子,要是咱这边没有芹儿这么个宝贝疙瘩,你想啊,他年以后,你爹挣下的一应家业,全是曹頫的儿孙们承继了。”

田凤华:“娘,我明白您和爹的心情。”

初秋的晚上,曹寅躺在扬州书局官邸卧室的床上,穿一身米黄色薄丝便装,一丝不盖却汗湿衣裳。

曹泉、曹颙、曹頫,三个人并排站在床前,每人拿一把大蒲扇,各自奋力给曹寅扇风。

曹泉、曹颙、曹頫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曹寅:“再大点儿风,再使些儿劲儿,特别是頫儿,你用不上劲儿呀。”

曹頫边扇风边回应:“好的,伯父。”

门童传报:“李老爷到。”

曹寅:“颙儿、頫儿,快去接你大舅。”

曹颙、曹頫放下扇子,走向房门。

李煦进门。

李煦约六十岁,体态发福,气韵不俗。

曹颙、曹頫:“大舅。”

李煦:“嗡。你俩来了,你爹少受些苦。”

曹寅:“一样苦啊。谁也不能替我。”

李煦走到床前:“好些了吧?”

曹寅少气无力:“还不如昨天呢。”

李煦:“脸色不对呀,比昨天还红呢。”

曹寅:“没想到这一场疟疾能要命。”

李煦:“要命倒不至于,受罪呀。”

曹寅:“大哥,恐怕是要命。”

李煦:“子清,别怕。咱再另请大夫,再寻药。”

曹寅:“从江宁到扬州,有名望的大夫全请来了,药汤子喝了有半缸了,没用啊。”

曹颙和曹頫抬着窗前的官帽椅,轻轻放在李煦身后。

曹颙:“大舅,坐吧。”

李煦坐下,轻轻一摆手:“你们仨出去吧。”

曹泉、曹颙、曹頫轻轻走出。

李煦亲切地抓着曹寅左的手:“老弟呀,我有个想法,给你商量。”

曹寅:“大哥你说。”

李煦:“我在广州的时候,听下人们说,西洋来的传教士不怕疟疾,说他们有一种药,是从更远的西洋一个地方刮的一种什么树皮,那种树皮能治疟疾。广州那边,我还有几个熟人,是不是派人去广州,托旧相识从传教士手里买一点那种树皮制的药。”

曹寅:“大哥说的是金鸡纳吧?”

李煦:“是是是,他们叫金鸡纳。”

曹寅:“这是个希望,只是路程太远了,将近三千里,往返将近六千里。”

李煦:“这不是为了治病救命嘛。咱们都是死不起的人哪,别的不说,单是拖欠皇上的这几十万两银子,死了变作一百个金身,也还不上这些拖欠。”

曹寅:“是啊,我心里急啊。”

李煦:“要尽快想办法控制病情。”

曹寅:“大哥刚才提到金鸡纳,我忽然想到,皇上手里有金鸡纳,是内务府用茶叶和瓷器给西洋传教士换的。”

李煦:“你的意思是?”

曹寅:“给皇上写个折子,请皇上赐一点圣药,治病救命。大哥你算算,扬州到北京,大约两千里,往返四千里;扬州到广州,大约三千里,往返六千里,况且咱在北京有家有人有亲戚,比在广州方便许多。不妨向皇上伸手。”

李煦:“那就快起来写折子。”

曹寅:“我写不了呀,坐不起来,坐起来也拿不住笔。”

李煦:“让颙儿写,皇上一看就知道是你们父子的手笔。”

曹寅:“小孩子胸无点墨,怎能写得了这样的折子?”

李煦:“那怎么办?你呈的折子皇上不准别人代写,你还能忘记了?”

曹寅:“我怎能忘记圣训?可是我写不了呀。大哥你写吧。”

李煦:“我?皇上看是我的笔迹,会不会龙颜震怒?”

曹寅:“大哥,你先写明我病情严重,生命垂危,自己不能写了,是我请你代笔给皇上启奏,然后再说请了许多医生,治疗无效,必得主子圣药救我,则尚可起死回生,实蒙天恩再造。”

李煦:“那好吧,这样才行。我现时就去起草奏折。”

曹寅:“大哥,赶明儿,你看看书局里哪个画师才艺高,安排给我画张像,给敦英和孩子们留一个念想。”

李煦:“那要穿上官服,坐在你官邸桌案前,才能画出你的精神。像这样在床上躺着,画不得。”

曹寅:“行,让下人们把我搀过去。”

次日晨,李煦坐在曹寅病床前的官帽椅上,拿着一页用毛笔写的文字,给曹寅念:

臣李煦跪奏:

江宁织造臣曹寅于六月十六日自江宁来自扬州书局料理刻工,于七月初一日感受风寒,卧病数日,转而成疟,虽服药调理,日渐虚弱。臣在仪真视掣,闻其染病,臣遂于十五日亲至扬州看视。曹寅向臣言:我病时来时去,医生用药不能见效,必得主子圣药救我。但我儿子年小,今若打发他求主子去,目下我身边又无看视之人,求你替我启奏,如同我自己一样。若得赐药,则尚可起死回生,实蒙天恩再造等语。臣今在扬看其调理,但病势甚重,臣不敢不据实奏闻,伏乞睿鉴。

曹寅气喘吁吁,气短力弱:“挺好,说明白了,快派快马呈皇上。”

李煦:“我就去办。”

李煦走出。

扬州书局曹寅官衙,曹寅穿三品官服,戴官帽,整饬一新,坐在宽大的楠木桌案前。

案上文牍堆积,文房四宝齐全。

曹泉、曹颙、曹頫抬一架冬天的取暖铁炉进来。

炉火已生起,火苗升腾。

曹泉、曹颙、曹頫将取暖铁炉放在曹寅近前。

曹颙:“爹,可以吗?”

曹寅:“要火炉离我近些,再近些。”

年近六十的画师坐在曹寅对面的竹凳上,将画板斜架在双腿上,画纸铺在画版上,毛笔和砚墨在右手边的小方桌上。画师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曹寅,谨慎下笔。

李煦轻手轻脚进来,站在画师身后,观看画师描绘。

李煦向曹寅伸出右手大拇指。

几个老翰林凑上来,站在门外,看着画师怀里的画像,啧啧称赞。

苏州李敦英和田凤华住处,秋日晚,李敦英和田凤华守着曹雪芹。

田凤华给曹雪芹诵千家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曹雪芹兴奋地看着田凤华,他的表情随着田凤华诵诗的抑扬顿挫发生着变化。

李敦英听得入神。

田凤华对李敦英:“娘,今晚就给芹儿诵这么多吧。”

李敦英:“好。娘都听迷了。同样一首诗,俺凤华诵出来,那听着不一样啊,声情并茂。”

田凤华:“娘就喜欢夸我。”

李敦英:“那是你可夸。”

田凤华:“娘,有个事儿,想向你老人家讨教。”

李敦英:“说,凡是娘知道的。”

田凤华:“娘,皇上为什么说我奶奶是他家的老太太?”

李敦英:“噢,那天没给你说明白。这说来话长,皇上不是八岁登基吗?”

田凤华点头。

李敦英:“皇上登基前,很小的时候,按他们皇家的规矩,给登基前的小太子请四个奶娘、四个丫环,他们的孩子生下来,不吃亲娘的奶水,不知他们有什么忌讳。”

田凤华点头。

李敦英:“你奶奶是皇上小时候的四个奶娘之一。”

田凤华:“我说呢。”

李敦英:“这一般的奶娘还不到那个份儿上。皇上做太子的时候出天花,被放在一个和众人隔离的屋子里,选一个奶娘陪着他,照顾他。活过来,算他命大,活不过来也就活不过来了。”

田凤华点头。

李敦英:“那个陪着小太子出天花的奶娘,就是你奶奶。为这,皇上对你奶奶又比对其他奶娘更重一层。”

田凤华:“难怪,难怪。”

李敦英:“还一层呢。按照皇宫里的规矩,当今的皇上被立为太子以后,因为年龄小嘛,要给他找和他年纪相当、身体康强、聪明伶俐的在旗的孩子陪太子玩耍。你爹本来比皇上小四岁,可是,你爹特别聪明伶俐,又健实,皇后就选中了你爹陪皇上玩耍。小太子和你爹玩的特别开心,特别投缘,玩出了感情。太子登基当了皇上的那一年,你爷爷就被委任为苏州织造。皇上亲政不久,你爹还不到十八岁,就被召到宫里,在皇上身边行走。后来,你爹还做了皇上的保驾队长,不几年就在内务府混出了名堂。你爷爷过世的时候,你爹刚三十岁出头,皇上就任他做苏州织造,后来皇上又把你爹要回宫里,后来又派你爹出来做江宁织造。”

田凤华:“娘,咱家和皇上交情这么深。”

李敦英:“和皇上没这个交情,什么人家能在江宁织造的衙门里父死子继前后掌印四十多年。”

曹雪芹在地上爬东爬西抓这抓那不肯消停。

苏巧儿和赵嫫嫫端茶送餐。

李敦英抱起曹雪芹:“芹儿,咱们吃饭。”

田凤华用手中的竹筷轻轻敲着曹雪芹面前的小瓷碗,朗诵: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曹雪芹看着碗,口中嘟嘟着。

李敦英若有所思,看着田凤华:“凤华,你做过女工吗?”

田凤华笑着摇摇头:“没有,我从记事起就是读书。”

李敦英:“娘是做过的,栽桑,养蚕,收茧,缫丝,纺线,织锦,缝衣,都做过的。”

田凤华:“太好了,娘做过女工。”

李敦英:“那时候,家里穷,我爹给人放牛,我娘给人帮佣,我两个姐姐在家里照看我的两个妹妹,我却是跟着母亲去帮佣。我伯父家那边过得好些,你堂舅看我不笨,自作主张送我到塾学里识字,书笔纸墨的花费全由你堂舅负担。你堂舅比我大十七岁,长兄如父,他对我有恩。我断断续续读了三年塾学,后来你堂舅去广东做官了,我爹娘又不让我上学了。咱家真正吃过苦受过累的,就是你娘。”

田凤华:“娘是命大福大造化大。”

李敦英自矜地:“你舅也这样说。”

田凤华:“娘,我有亲舅吗?”

李敦英:“没有。你有四个姨,两个比我大,两个比我小。你堂舅有了功名,给你姥爷捐了个官,在湖北那边。你的四个姨都跟着你姥爷在那边,也在那边嫁了人安了家,只有我留在苏州。”

田凤华:“娘福大。”

李敦英若有所思:“哎,凤华,我今儿夜里梦见你爹来苏州了,这么热的天,他穿着大皮袄,还穿着关外的那种带毛的皮鞋,他说他冷,我不信,他让我摸摸他的手,果真冰冷匝凉。我迎他赶快进屋,给他生暖炉,一转眼,你爹不见了。”

田凤华微笑:“娘,咱们出来的日子久了,俺娘该见俺爹了。是不是派个仆佣给我爹送个口信儿,就说咱们想回扬州。”

李敦英:“我安排。”

北京皇宫金銮殿,金碧辉煌的陈设。

五十八岁的康熙穿着龙衣莽袍端坐在桌案前办公。

一个大学士拿几件奏章在侧跪地侍候。

四个宦官跪地待召。

康熙右后方靠墙处有一道帷幔,帷幔后设一张桌,两把木椅,两个“起居注”史臣伏案作录。

大学士递上一件奏折:“启禀万岁,苏州织造李煦奏折。”

康熙:“苏州织造李煦,他又有什么事啊?”

大学士:“江宁织造曹寅病笃。”

康熙:“曹寅病笃?快给朕看。”

康熙接过奏折,展开,仔细阅读。

康熙习惯地抓起毛笔,在砚台里蘸足红色墨汁,在李煦奏折的上端和右边批写:

尔奏得好。

今欲赐治疟疾的药,恐迟延,所以赐驿马星夜赶去。但疟疾若未转泄痢,还无妨。若转了病,此药用不得。南方庸医,每每用补剂,而伤人者不计其数,须要小心。曹寅元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人参中来的。金鸡纳专治疟疾。用二钱末,酒调服。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住后或一钱,或八分,连吃二服,可以出根。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须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万嘱。

康熙将批折退给大学士:“速派驿马给曹寅送药。”

扬州书局曹寅官邸,曹寅半仰半躺在床上,气息微弱,额头上敷着一块湿毛巾。

六床棉被和两件皮袄叠得整整齐齐垛在床的另一头儿。

李煦坐在床前,焦虑地看着曹寅。

曹寅运运气力:“大哥,我恐怕等不到圣药来到。”

李煦:“要是皇上在宫里,想着也快。”

曹寅:“做两种打算吧。家里老老小小的事,得安排一下了。”

李煦:“安排就安排,这也无妨。”

曹寅:“大哥,把隔壁曹颙曹頫叫过来。大哥你给作记录,也作见证。”

李煦:“行。”

李煦走出。

曹寅呻唤:“娘哎,噢哈哈,我不能活了。”

李煦带曹颙曹頫进来。

李煦坐在官帽椅上。

曹颙曹頫站在床前。

李煦从窗下的小桌上取过纸笔。

曹寅努力提起精神:“颙儿、頫儿,东院归頫儿,西院归颙儿和芹儿。”

李煦记录。

曹寅:“頫儿,你没意见吧?”

曹頫:“伯父,頫儿感激不尽。”

曹寅:“城东一千八百亩地,城西两千一百亩地,頫儿,把城西的田亩全给你,你没意见吧?城南城北的地我要留给你伯母。”

曹頫:“伯父,頫儿感恩不尽。”

曹颙有话要说,但欲言却止。

曹寅:“颙儿,城东的一千八百亩地和楝亭书楼,你任选一件,另一件我送人。”

李煦记录。

曹颙:“爹,一定让我选?”

曹寅:“快选吧。”

曹颙面有喜色:“我自然要选一千八百亩地。”

曹寅:“好。城东的地归你了,藏书楼我送给我孙子,你没意见吧?”

曹颙:“那书,给谁我都没意见。”

曹寅:“不止是书,带着藏书楼。”

曹颙:“我知道,我没意见。”

曹寅:“好。就这么定了。余下的家产,不再分,全由你娘掌管,你没意见吧?”

曹颙:“没意见,没意见。哎,爹,那义学、义仓,谁供应?”

曹寅:“你娘活着由你娘供应,你娘死后由你供应。”

曹颙爽快地:“行。”

李煦记录。

曹寅:“颙儿,我嘱咐你两句话。”

曹颙:“爹您说。”

曹寅:“孝敬你娘。”

曹颙:“爹放心。”

曹寅:“看护好芹儿。”

曹颙:“爹,我记住了。”

李煦记录。

曹寅对曹颙:“你先出去吧,我有一句话要单和頫儿讲。”

曹颙:“嗯。”

曹颙不情愿地缓缓走出。

曹寅示意李煦回避。

李煦走出。

曹寅看着曹頫:“頫儿,伯父这辈子,对你怎么样?”

曹頫:“伯父的恩情,天高地厚。”

曹寅运足气力:“曹頫啊,看在我曹寅对你的情分上,求你听我一句话。”

曹頫:“伯父您讲。”

曹寅加重语气:“骨肉至亲,手下留情啊。”

曹頫惊愕:“伯父,这话从何说起?”

曹寅:“我不是木瓜。”

曹頫:“看来,或许是哪里让伯父误会了。”

曹寅:“你回江宁吧,把你媳妇你孩子和曹颙的媳妇孩子都接来,让我再看一眼,还有你姨。”

曹頫:“伯父……”

曹寅:“去吧,叫曹颙来。”

曹頫诚惶诚恐地走出。

李煦回来,坐回原处。

曹颙进来:“爹。”

曹寅:“你带几个家丁,速去苏州楝园,接你娘你嫂和芹儿来,越快越好,我怕等不得了。你用盐署最快的马去,雇苏州最快的骡车回,星夜兼程。”

李煦:“不用雇,我写个片子,用织造府的骡车。”

曹颙:“嗯,更好。”

曹寅:“你大姐那边,死前是来不及见了,等我死后给他报个丧,但不要他们来,等我的棺材运到北京安葬的时候,他们该怎么哭就怎么哭。你妹妹那里,也等到死后报丧吧,既然不让你大姐来,也就不让你妹妹来。”

曹颙:“爹。”

曹寅:“快去吧。”

曹颙走出。

李煦看着曹寅:“没那么严重吧?”

曹寅:“病在我身上,我清楚,不行了,就是不行了,五脏六腑都不运行了。”

李煦:“圣药到了就好了。”

曹寅:“最快的驿马,从北京到扬州,也要十多天,我等不得了。”

李煦:“你别这样操劳,就会好些。”

曹寅:“不安排不行啊。我没有孙子,他们是一种算计;我有了孙子,他们是另一种算计。”

李煦:“不省心哪。”

曹寅:“大哥,你能体会养的羊变成狼的滋味吗?苦心孤诣,呕心沥血,许多慷慨,许多悲悯,最后才发现原来养的是一只狼。”

李煦:“人生,总是有些无奈。你还算好,至少你儿子不让你伤恼。”

曹寅:“不说了,来生来世长些教训。”

李煦:“不说了,歇着吧。”

曹寅:“大哥,皇上的差事,只有大哥代劳了。”

李煦:“你我之间,一辈子的亲情友情,不是兄弟,胜过兄弟。”

曹寅:“我走后,拖欠皇家的银两,还要从盐务上想办法。”

李煦:“看情况吧。总计还欠多少?”

曹寅:“江宁织造府历年亏欠钱粮九万余两,又两淮盐商欠钱粮,去年奉旨官商分认,我亦应完二十三万余两。合计为三十二万余两。”

李煦:“合计为三十二万余两?”

曹寅:“是啊,寅无赀可赔,无产可变。身虽死而目难瞑。”

李煦:“真有不测,我想办法吧。”

曹寅:“皇上把盐务监督的差使交给你我轮流主持,很显然,就是让咱们借此差使把皇上四次南巡给咱们兄弟造下的亏空补一补。”

李煦点头。

曹寅:“明年该我主持,大哥,你给皇上呈个奏折,提出由你代我主持一年,皇上会恩准的。这样,我欠皇家的银两,应该能还个差不多,剩下的部分,自然还是靠大哥想办法补平了。”

李煦:“这个事,你放心,皇上心知肚明,不会过意难为咱们。这是其一。这其二,咱俩是一辈子的兄弟了,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会对得起你的。”

曹寅感慨地:“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李煦:“更结来生未了因。”

曹寅:“皇上安排咱们几位掌管几个榷站的铜的买卖,我死后,如果皇上不撤走,大哥你要多关照,颙儿毕竟年幼,还不知东西南北。”

李煦:“我看吧,若是曹颙不能应付,那就把咱俩的铜榷合在一起经营。”

曹寅:“这样最好。”

李煦:“你的铜榷,皇上不会撤走,要是别人的,必定撤走。”

曹寅:“感沐皇恩。”

李煦:“总督病了也不敢向皇上讨药,王爷、阿哥、贝勒病了,也要琢磨再三,只有你,直截了当向皇上讨药。”

曹寅:“皇上也讲人情啊。”

李煦:“皇上的人情是对人来,某些王爷,在皇上面前,也不如你有面子。”

曹寅:“皇上对我没猜疑,对某些王爷有猜疑。”

李煦:“这倒也是。”

曹寅:“大哥,劳你替我给乔道长写几句话,派最可信的人送去。”

李煦:“好的。你口授。”

曹寅:“还要代我启奏皇上,寅惟以遽辞圣世,不克仰报天恩为恨。”

李煦:“嗯。”

江宁一处茶楼,秋日晚,曹頫和丁江龙密谈。

曹頫:“那寡妇和小崽子确定不在扬州。”

丁江龙:“我发誓他们也不在镇江。”

曹頫:“老东西不行了,就是最近三几天吧,皇上的圣药能来到,他还有救;圣药来不到,他就撒手归西了。”

丁江龙:“这是个机会呀。那寡妇那崽子,总得哭灵守孝吧?趁那乱哄哄的机会,弄出那孩子,应是不难。”

曹頫:“我约你的用意,不是让你赶紧,而是让你放缓。”

丁江龙:“四爷,夜长梦多啊。”

曹頫:“那老东西分明已经察觉。不然,他不会把那俊寡妇和那小崽子藏起来;还有,他警告我,或者说是哀求我,要我手下留情。他又和曹颙单独谈了许久,必定是安排曹颙如何防范我,如何对付我。不能小瞧了这老东西的威势。我不能让死诸葛害死活司马。先放一放。”

丁江龙:“四爷,那银子可是快花光了。”

曹頫:“我只是让你放一放,并没要你退还银子。”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梦断江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梦断江宁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曹寅病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