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范志完的末日
京师,天色微明。
崇祯皇帝在宫女们的服侍下换好了一身常朝服,紧接着便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乾清宫的东暖阁,他将在这里歇息片刻,然后再去丹墀上拜天,祈求社稷太平。
跪在地上的张国维脸色惨白,他已经收到了来自各地的军情信息,然而却是条条不利,无论是东西南北,大明朝似乎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皇帝瞥了一眼张国维,道:“山东武德道兵备佥事雷演祚所弹劾之事,可有新的奏报呈上?”
张国维轻轻吸了一口气,道:“臣尚未收到新的奏报。”
崇祯皇帝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他其实早已经派人盯着山东武德道兵备佥事雷演祚,对方倘若有新的奏报,皇帝应该知道的更早一些。
当然,这句话并非没有其他含义,他在敲打张国维,不要有其他的心思。
自崇祯继位以来,他便每日黎明时会前往丹墀拜天,当然通常这种祭典不会奏乐,仅仅只是将丹墀上的仙鹤等古铜香炉尽数点燃,里面便散出袅袅清香,两旁则跪满了太监和宫女们,所有人都不敢随意抬头,更不敢小声说话,显得极为肃穆。
崇祯皇帝跪在香烟氤氲的丹墀上,尽管他的脸上一如既往的虔诚,可是内心却已经变得大为不同。
自从他十七岁登基以来,崇祯认为天意合乎民心,敬天才能爱民,因此无论春夏秋冬都会每日拜天,若是遇到大风天或者雨雪天气,他也会在乾清宫内祭拜,以示诚心,种种措施都是为了希望天下能够太平,建虏以及流寇会被彻底平定下去。
然而,十六年时间已经过去,他日夜辛苦勤政理民,可国事却越发艰难,甚至到了今天,已经出现分崩离析的趋势,这使得他内心充满了酸楚。
老天爷,难道你当真不愿意护佑朕吗?
一旁跪着的王承恩看着皇帝的声音,不由得悄悄流泪,皇爷十六年辛勤治国,至今也不忘祈求苍天,可是天不佑明。
等到崇祯回了宫以后,他的眉头再一次紧锁,而这一次与前面不一样的是,皇帝这时却有了一个出气的苗头。
“范志完!”
原来就在皇帝拜天的时候,通政使司已经转来了弹劾督师范志完的奏折,清兵攻下海州、赣榆、沭阳、丰县之后北进,直接再次威胁京畿,而范志完却拥兵不前,观望而不敢驰援,这使皇帝顿时一下子想起了雷演祚的奏折,顿时大怒。
皇帝迅速召集了锦衣卫都督骆养性和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沉声道:“雷演祚为何还未上奏?”
见到皇帝发火,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连忙上前,轻声道:“皇爷,据奴婢所知,这雷演祚并非没有写好奏折,只是他心有顾虑.......”
“你是说周延儒?”
崇祯皇帝的脸色变得阴沉了许多。
王之心低声道:“回禀皇爷,奴才听人说起一条流言,范志完当年只不过是当了佥事,可是一朝被提拔为督师,全然绕不过他的老师周阁老.......雷演祚或许只是担忧这一点。”
听到这里时,崇祯眯起了眼睛,道:“通州那里到底怎么样了?”
他问着话的时候,眼睛却看向了锦衣卫提督骆养性。
骆养性恭敬地说道:“回禀皇上,通州方向,并无战事。”
仅仅一句话,就让崇祯的脸色顿时又黑了一层。
通州无战事,那他周延儒到底在通州干什么?他每天汇报的战报,到底是真的还是杀良冒功?
很显然,一旦怀疑出现,那么罪名必然成立。
崇祯深深吸了一口气,他决定先将周延儒召回来。
.......
“臣周延儒领旨谢恩。”
周延儒脸上带着几分苍白,他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时,身形一个趔趄几乎要栽倒在地。
一旁的王之心连忙带着几分关切的笑容,上前扶起周延儒,轻声道:“阁老,自从您督领军务以来,可着实辛苦了,连身子骨都给累坏了。”
周延儒轻轻叹了一口气,无奈道:“老夫终究是年纪大了,实在折腾不动了,就算皇上这一次不召我回京,恐怕我自己也会呈上奏表了。”
听到周延儒这番话,王之心脸上的笑容变得越发灿烂,对周延儒的关切也越发周到,任谁也看不出王之心就在不久前,亲自给周延儒捅了一刀。
当然,周延儒心中也明白,他做了这一次首辅,得罪的人也是多了去了,其中尤其是这些宫里的内官,他几乎都给得罪透了,这才不得不主动开口说几句软话,只为了宫内的内官们不再追着他咬。
周延儒这一次当上首辅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做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会同法司官清理久拖不办的案件,并且有力地约束了宫中的宦官,比如停止厂卫的特务活动、废除了内操以及京营提督内臣,甚至还进一步打算将各地的监军太监召回来。
这些种种措施,自然是往死里得罪了内官们,因此这一次王之心和骆养性对他也是丝毫不加以客气。
周延儒将兵权交给了内官提督太监杜勋后,便跟着王之心回京,而他也深知,这一次回京之途将会凶险万分,范志完顶多只能算一个突破口,而对于那些潜藏在暗中的敌人而言,他们最大的目标永远是自己。
进京后,周延儒迅速召见了自己的幕客董廷献,像过去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都是通过此人从中串联奔走,其中像范志完的事情也只有董廷献最为了解,他必须了解清楚这里面的具体情况,明日进宫后才好向皇帝解释。
等到董廷献急匆匆赶到周府后,他也是一片焦虑之色。
“东翁,这一次事情怕是大了!”
周延儒顿时一惊,他终究有几分养气功夫,沉声道:“心葵,到底怎么了?”
董廷献长长叹了一口气,道:“这一次最大的麻烦不是范志完,而是皇上对您起了疑心!若是一个不慎,只怕东翁难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