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建虏不可信
“什么?这建虏果真狡诈不可信!”
徐州城中,得到消息的马士英顿时有些气急败坏,他狠狠地将面前的信件撕碎,还扔到了地上狠狠踏上一只脚。
不要说拿一百万两白银,现在他军中连十万两银子都难以凑齐,更何况就算有这笔银子,也不可能不明不白地送出去。
马士英固然有自身的一些短视,可是却也不是那种丧心病狂之辈。
他当即召集了全军将领,紧锣密鼓地安排起了守御徐州的准备,像一些重点的区域相当设法集结了重兵,还将城中的青壮都集中在一起,随时做好上城支援的准备。
马士英相信一点,路振飞聚兵在淮安,至少能够牵制李晟的一部分主力大军,绝不可能将全部兵力放在徐州。
当然,倘若李晟真是那般不知好歹,到时候路振飞这股兵马,就会变成一只利刃,直接刺向李晟的心脏。
打定了主意之后,马士英召集了徐州的士绅们,他声称朝廷的援军已经在飞速赶来中,且路总督的雄兵也在淮阳予以牵制乱匪,倘若李逆胆敢侵徐,则只需固守十日,届时两路援军抵至内外夹击,必定能将李逆消灭在城下,为朝廷立下大功。
徐州的士绅们也不是傻子,他们当然不指望哪里还有朝廷的援军,但是有一点他们却相信,那就是路振飞这个人,自从当了漕运总督以后,办事还真是一板一眼,既然有这个人在淮安顶着,徐州还真没那么容易被啃下来,再加上他们也早就听说了李晟在金陵推行的一些新政,大部分对他们都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在场面上也是纷纷表示支持朝廷。
见到众人都入彀,马士英这才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他的要求,那就是每个大户都要将他们的家丁组织起来上城防御,且还要为朝廷捐献一定的银钱粮饷,以资军用。
听到这番话,士绅们顿时哑口无言,他们互相望了望,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明面上的口头支持惠而不费,他们自然乐于去做这件事,但是如果要真正割肉放血,他们可就不愿意了。
毕竟触动利益可比触动灵魂难多了。
马士英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这一路走来绝不是顺风顺水,甚至可以说多有波折,最后还落个阉党同党的名声,才好不容易当上这个总督,自然不会缺乏杀心。
他冷冷瞥了众人一眼,却是不慌不忙地给自己倒上一杯酒,道:“还有一件事忘记告诉诸位,今日来有乱匪奸细混入城中,本督已经命人组成锄奸营,届时将于全城盘查奸细,到时候也少不得会上各位府上坐坐,看看,还请各位不要介意啊!”
一听这话,所有的士绅顿时傻了眼,徐州有没有奸细,他们不关心,但是真要让这所谓的锄奸队进了府里,只怕自己全家老小顷刻间都会变成奸细.......
好狠!
终于,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站起来,挤出一丝笑脸:“大人,我徐家愿意出白银三万两,府中八十名家丁尽数交出,以助官兵守城!”
其他人不管心里怎么想,可是也明白眼下已经没有反抗的余地,于是一个个都跪在了地上,纷纷报出了自己家的数量。
当然,这其中也有人故意少报,可是马士英却似乎极为清楚一般,开口让他重报,这就使得众人更加敬畏马士英的手段,再也不敢弄虚作假。
等到这一出戏结束后,马士英也是心满意足,他打仗虽然不行,但是搞钱还是有一手的,若是崇祯早点用他,大明江山也绝不会到这个地步.......
.......
两淮战局如同一张精妙的大网,罩住了明军,罩住了革新军,也罩住了图尔格,三方势力各怀鬼胎,竟然并没有爆发大战,却仿佛都在准备什么,又在期待着什么。
与两淮战局不同的是,京城原本暗潮汹涌的政局却迎来了惊涛骇浪的一天。
在崇祯皇帝的命令,锦衣卫都督骆养性和东厂太监王之心对通州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最终将矛头指向了刚刚归朝的首辅周延儒身上。
这一次,崇祯皇帝再也没有了对周延儒的忍耐,他在震怒之下,直接下令五军都督府、兵部等大臣对周延儒“蒙蔽推诿”军情的情况进行从公察议。
当然,这里面尚不包括吏部、刑部以及三法司,也就意味着存在一定的转圜空间。
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周延儒判断失措,他很快就呈上了罪疏,声称已经席蒿待罪、自请戍边。
崇祯皇帝在拿到了周延儒的认罪奏折以后,却并没有立刻痛下杀手——无论如何,周延儒都是皇帝的老师,更是崇祯皇帝亲自派人请回来的首辅,倘若此人如此罪恶滔天,那皇帝本人又该如何自处呢?
于是,崇祯皇帝只是下达了语气口吻极为温和的圣旨,声称“佐理多年,朕不能尽其谋猷,皆朕之过”,然后便让周延儒得以体面致仕回乡。
接到圣旨以后的周延儒,顿时泪流满面,同时也放松了警惕。
次日一早,周延儒离京,与他一路风光进京时不同,这一次几乎只有幕僚董廷献相送,甚至还不及他第一次离京时的风光。
面对这一情形,周延儒却只是微微叹了一口气,他早已经有所预料,倒也没有太多的失落感,只是也有些感慨,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罢了。
他望着这个为自己操持谋划的幕僚董廷献,低声道:“心葵啊,老夫离京以后,你可千万要小心自守,切莫再卷入那漩涡中了,若是再出了事情,只怕老夫也保不动你了。”
何止保不动?现在火能不烧到周延儒的身上,他都要谢天谢地,更不可能在这件事上有半句说话的权力。
董廷献反倒是没有那么担忧,他其实已经找到了新的靠山,那就是吴昌时,且跟着吴昌时一起,结交了内侍李瑞、王裕民,再加上周延儒已经去职,在他看来,自己应该也不会继续被人拿来做文章了。
道理的确是这么个道理。
一般来说,前任首辅已经落败下野,后续胜利者很少会继续对前任留下来的余党彻底赶尽杀绝,这一点不符合大明朝的斗争惯例。
只是,董廷献却猜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