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再遇见
回到家,陈绍池在郑婆子的追问下还是忍不住说了,「妈,还是再看看吧。」
「这是咋了呢,妈看着你俩也挺合适啊!」听到儿子这样说,郑婆子不解。
「也没啥,就是感觉我和她合不来,说不到一块儿去!」其实不只是说不到一起,陈绍池对秦芳这人也没什么好感。
郑婆子还想说什么,陈老汉就发话了:「行了行了,孩子说不合适,那就再看看,总不能娶个媳妇儿回家,两个口子连话也不想说吧!」
于是郑婆子就作罢了,只好请张媒婆给那边传话,就说是陈绍池年纪有点大了,怕委屈人家闺女。
这边,新安村。
一大早起来,秦蕙原本以为今天也要去上工的,谁知秦母一大早起来就去把秦蕙叫醒,叫秦蕙陪她一起去赶集。
「快起来了,明天小旺和你二哥二嫂他们要回来,咱俩趁着赶集去买点肉,也好久没吃肉了!」
原本不想去的,可是自从秦蕙来到这里,每天就吃红薯、玉米糊糊这些,连馒头都只吃过二合面的,乍一听说要买肉,就急忙爬起来和秦母赶集去了。
秦蕙来到这里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但其实连新安村都没逛全,更别说去镇上了。所以即使是走路去赶集,秦蕙一路跟着秦母也是兴致勃勃的。
等到了镇上,秦蕙发现人还真不少。看着那么多人在镇里赶集,秦蕙觉得新鲜极了,不过还没等她多看看,秦母就急忙拉着秦蕙往供销社的方向去了。
秦蕙以为有什么事儿呢,结果是秦母带着她来这里买布。
「小妹啊,一会儿布料出来抢的人可多了,咱俩一起挤,好拿到好一点儿的货。」秦母急匆匆地朝秦蕙交代。
「那拿哪种颜色的啊,给咱家谁做衣服?」秦蕙怕没经历过那么激烈的购物,一会儿拿错了就不好了。
「你这不是该相亲了吗,也该重新做一身衣裳了,存了好久的布票呢!」
呃……秦蕙倒是没想到还是为了她。
来到供销社,秦蕙不得不承认秦母的英明智慧。看着门口站着的那么多人,听谈话的内容也是来买布料的。现在的衣服颜色普遍是灰色、黑色这种,要买好看的布料可不容易呢!
供销社一般在赶集天会拿一些鲜艳点的颜色来卖,所以人们都等着抢购呢。
等了一会儿,就看见供销社的售货员拿出来一堆布料,不等她喊,人们便一股脑地挤了上去。
秦蕙也记得秦母的叮嘱,随着人流挤进去,看了一眼大部分的灰扑扑的料子,秦蕙眼疾手快地在一堆布料的最底下抽出一匹豆绿色的来。
等抢了一会儿,秦母对着秦蕙遗憾道「我刚刚看见水红色的,那个颜色好看,可是人家都要完了。」
秦蕙听秦母这样说,心想「还好我来选了!」
看着秦蕙手里拿的,虽然没有红色的好看,但也比其他的好上一点了。
于是秦母便扯了几尺,够给秦蕙做件新衣服就算了,布料可不便宜呢,家里布料还有那么多人,布票也不多了。
买完了布料,秦蕙母女又往卖肉的摊子去。秦蕙在现代不怎么喜欢吃猪肉,就算吃也是吃一点瘦肉,但看着秦母买了一斤大肥肉,秦蕙也暂时忽略了上辈子吃肥肉的恶心。
肚子里好久没有油水了,每次喂鸡的时候,就仿佛看到一盘盘的辣子鸡在向她招手,不过她可没那个胆子给秦母说想吃鸡。秦蕙很清楚,到时候说不定先去世的就不是鸡了。
买完东西秦蕙和秦母就准备回家了。
郑婆子想着今天赶集,二儿子回来还没有给他做身衣裳,于是就叫陈绍池骑上自行车,俩人去镇上扯布料。
去的时候好好的,回来的时候陈绍池带着郑婆子骑车到半路,发现车胎漏气了,于是俩人不得不推着自行车走路回家。
从镇上到新安村和福安村是一个方向,一条大路沿着那个方向走去一大截,再分向两边就是通往两个村子的路了。
今天赶集的人多,回来的路上也断断续续都是行人。
秦蕙看着骑着自行车从身边路过的那两个身影,只觉得有点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
自行车在不远处停了下来,秦蕙和秦母也刚好追上他们。
「大姐,这是咋了,我看你们咋停下来了呢?」秦母看着人家的自行车,有些眼热,也好奇怎么好好地就不骑了,骑车多舒服啊。
「哎呀,我们这车好像漏气了,等回家修修才能骑了!」郑婆子看着秦母,「这位大姐,你是新安村的吧,你们今天也去赶集啊?」
听着两个婆子像是很相熟的谈话,秦蕙看了一眼漏气的车胎,一抬头看见陈绍池,就想起来他是谁了。
这不是那天大堂哥送的客人嘛,听后来秦母说,好像是和秦芳相亲来着。
秦蕙之所以会记得陈绍池,是那天遇到大堂哥的时候看了一眼他。见他身高相貌比起大多数农村人来说要优秀许多,一般在村子里看见的男人一米都少,而他看起来最少得一米八三这些。
秦蕙在心里默默地评估陈绍池,同时也忍不住感叹这秦芳还真会挑!
秦母他们走过来的时候,陈绍池其实就认出秦蕙来了。
那天在新安村见过她,听见秦家国叫她小蕙,也不知道是哪个字。长得真是好看,笑起来很温柔,看得人心里甜甜的。
注意到陈绍池在盯着她看,秦蕙抬起头朝他笑了笑,也没说话,就到秦母旁边去了。
等郑婆子和秦母说了一会儿之后,才看到走在旁边的秦蕙,「哎,这闺女是大姐你家的啊?之前去你们村的时候还见到过呢,长得可真俊啊!」
听到郑婆子在说她,秦蕙就笑着叫了声「婶子!」
秦母在旁边哈哈地笑,也跟着夸起来,「您这儿子也是英俊得很嘛,这人高马大的,小伙子长得可真精神!」
不多会儿,两路人就到了路的分叉口,打声招呼,一家往左,一家往右,各自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