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市舶司三
「律法方面,蕃人可以部分适用本国律例,小偷小摸,小型的争斗之类的。
在律例里画一道上限,比如致残,比如致伤的程度超过这个上限,就必须按宋国律例判处。
杖刑国外人不行就改鞭刑。
就在蕃坊那里设个行刑的地方,打给他们看。砍头之类也一样,取杀鸡儆猴的意思。
具体这个上限在哪里,朝里自然会议出来,文官们爱干这个。
潘叔叔提个想法就好了,他们能折腾出个一二三四五来的。
前面说的管人跟管货分开,也是一样的,看具体管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情形。列在大概的章程,先弄一个框架出来,有漏的以后再补。
弄好了,跟蕃长也要施压,他们靠着商事挣钱也不愿意跟官府交恶。
在宋国挣钱,就得按宋国的来。
我们软一分,他们就想进一分,得寸进尺,人之常情。
我们硬了,他们也就软了。」
谢嘉上说得告一段落。
赵德昭也加了一句:
「在我们宋国行商,行我宋律本是应当之事,如果这样他们还不满意,不做他们的生意就是了,我们也不缺这一国两国的。」
「霸气!!这才是我宋国男儿!」
关羽长给未来准皇帝一记赞同的大巴掌。
「舅舅,夸就行了,上手就过分了。。。」
赵德昭痛得龇牙咧嘴。
「还可以给个官嘛,蕃人里面说话有力的,能管人的,给个一官半职,不当吃不当喝,但也让人觉得舒服,就乐意管了。」
荣老爷子也有建议。
他去看了一圈京中大佬,赵匡胤给赐了一个太医院院使的职位。
冷不丁的,就当了官了,还是个五品。明明没啥实质东西,也挺让人高兴,推己及人。
「好主意!」
潘美赞同。
「现在怎么收税?」
李冬儿问道。
「外商运来的东西是四取其一,实物。宋国人贩货出去跟国内卖货一样,千取其三。」
潘美答道。
「外商的也就罢了,有点高,但是他们有利可图,等来的人多了,东西便宜了,就有点太高了,以后再慢慢降下来吧。
出去的东西,不收也罢,咱们国内的关卡收得就不少了。也是支持他们贩货出去的意思。」
谢嘉上觉得略高了,说完看了一眼李冬儿,见李冬儿也是赞同的表情又接着往下说:
「十取一还是比较合适的。「
「嗯,好。记下来,回头让司里的人议议。」
潘美不太懂这个,转头吩咐亲随记录。
「今天就先到这儿吧,明儿我们自己逛逛就行。」
李冬儿看九寿眼皮开始往下耷拉,大家也吃得差不多了就说道。
「行,明天我去司里看看还有什么其他的事,你们要出去还是找个人陪着吧。我回头安排一个,广府不比京城,什么人都有。」
潘美应了也站起来。
~~onenightin广州之分界线~~~
【话说,有没有跟着分界线唱起来的。瓜在唱~~~】
没有电脑没有网线的时代,大家起床都很早,天刚刚亮,大家也都醒了。
准备出门的时候,就遇到了也要去上班的潘美。
「哟,你这脸,怎么了。」
关羽长看到潘美的脸就乐了,一脸的大包。
「蚊子咬的呗,昨晚的蚊子特别多,也是奇了怪了。咦,你们怎么不挨咬。广府的蚊子最喜欢外地人了,客栈里的人都没事,我来了就咬我一个,为什么不咬你们!!」
潘美好悲愤。
「呃。。。」
关羽长心虚,他们点了蚊香,怕是蚊子都跑潘美屋子里了。
「小喜子去拿一盒子蚊香给潘节制。」
李冬儿转身吩咐。
「是京城里卖的那个?」
潘美眼睛亮了,他被赵匡胤临时派了过来,什么都没备,这蚊香还没卖到南边。
「嗯,加强版,都说南边的蚊子凶得很,我让家里的人弄了味道更浓一点的,睡觉前把屋子的门关了熏,蚊子会晕死过去,清理了回头弄普通带香味的再点上,一个晚上清净。连纱帐都不用了。」
「关夫人可是救了我一命!!大恩不言谢!」
潘美拱手。
「哈哈哈,这就大恩啦,走吧,我们去逛街,晚上还一起吃不?」
关羽长大笑。
「一起,吃蛇宴。」
把晚上的事安排好,两拨人就在门口别过。
关家一行人带着小灰逛街,虽然南汉这边暂时官不多,但老百姓还是有点认知的,带着象的必须是***贵人,没什么人敢靠近关家。
李冬儿近乡情怯,真的来了,这种落差其实很大。
东看看,细看看,也没有看到任何一点后世的影子。
连街边的饮食店什么的,好像也不是后世粤菜的感觉,沿路听到的白话跟后世都差很远了,几乎听不懂。
只能在心里叹了口气,调整心情,就当是到了个新地方吧。
「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阒地。」
潘美给的小向导尽职尽责的给大家介绍广府的情况。他们要去的地方是花田镇,据说什么种子花苗都有得卖。
「治安呢,除了那些蕃人。」
赵德昭问道,从敞篷的大马车里看出去,每个人都是笑脸迎人,像是民风淳朴,跟上次跟谢嘉上出游北汉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当地人并不好斗,一般都系口舌之争,都是做买卖哒。能不打就不打。海上不系很太平,岸上还好。」中文網
「哈哈,吵交唔打交!」
李冬儿凑趣,讲了一句。
潘美给的向导是本地人,小郎君也就十几岁的模样,口音有那么点广府人说官话的感觉,她听着就觉得亲切。
「系啊,夫人都识广府话?」
小向导瞪大了圆溜溜的眼睛。
【小科普:市舶司的律法也是根据史实写的,蕃人杀人放火之类没有什么赦免的,直接按宋律砍了。
赵光义在任时,进口税率是五分之一,后来降到了十分之一,最后是十五分之一,出口商品,一律免税。找人去国外撒钱引流是赵光义这一届的主意。当皇帝不咋样,但是赵光义在经济上,还是很有头脑的。】